观后感300字以上

 我来答
远景教育17
2022-05-27 · TA获得超过518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0.9万
展开全部

观后感300字以上

观后感作文300以上。也是写观后感也是一个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最佳体现,勤加练习才能写出好文章,好的观后感读起来就像在品一杯香茗,写观后感的同时也是在完善自我。那现在就一起来看看观后感作文300字以上的范文吧。

观后感300字以上1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第一篇

看完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我感慨颇多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个情节:当马修老师神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大门时,收到了曾经是顽劣甚至邪恶的学生飞出来的卡片,上边写满了的思念与祝福,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诉说着留恋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我想这一幕不仅感动了我,还会感动所有观看过影片的观众们。这就是用爱心培育出的情感的种子,用爱心灌溉出的教育的结晶。“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都有得到尊重的权力。”无论这个孩子的家庭背景如何。会犯错也是孩子的天性,有些在我们眼中的“问题学生”就像一只迷途的羔羊,我们应该用爱心试着换回迷途羔羊,而不是逼他走向极端。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马修老师是有心人,能敏感的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变化。马老师善意的谎言激起了一个顽劣学生最真实的自信,同时马老师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唤起了孩子最宝贵的感恩之情,他无疑是成功的。正是爱创造了奇迹,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字眼最美好的感情。

教育是需要真诚和爱的事业,并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的传输,而是用自己的爱心、尊重、信任甚至是欣赏这些构建起来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池塘底”教养院的少年都是我们所谓的“问题学生”,他们的父母有的是在战争中死亡,有的母亲是未婚妈妈,有的是弃儿,他们是社会中最孤苦无助的弱势人群。“池塘底”教养院用皮鞭和一道道铁门禁锢着孩子们的心灵。许多老师采取了默认,忍耐或同流的方式,但马修老师,用他的爱心和耐心,温暖了那些少年,而且还组成合唱团呢!其中最有天份的莫翰奇,长大后去读音乐学院,成了一名音乐家。

“池塘底”教养院用皮鞭和一道道铁门禁锢着孩子们的心灵。扼杀了孩子的灵性,院长肆无忌惮的惩罚击碎了孩子们尚未丢尽的尊严,语言伤害比体罚更杀伤力。看罢,我激愤,他不是老师而是魔鬼。作为老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尤其是尊重那些犯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对学生的尊重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呵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和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老师的魅力在于睿智,伟大在于宽容,力量在于关爱。我们老师对学生多一点真情付出,多一些关心爱护,让犯错的孩子有机会改错,用微笑、宽容、理解、欣赏每一个孩子……最终就会看到窗口飞出的写满祝福的飞机,那是孩子们放飞的理想,放飞的心灵!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第二篇

去年暑假师德培训,秦校长给我们介绍了几部电影,最近我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法国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老师在来到少管所后,用自己充满阳光的心灵和至爱的音乐打动着曾经受过伤害,曾经在懵懂中犯过错误,曾经将自己的心灵紧紧封存的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并且带领他们打开心扉,迎接阳光照射心灵的故事。

这位老师,就是主人公马修。四十八年前,他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当年合唱团中的领唱莫杭治后来成了指挥家(当然,他的成就是因为当年马修发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因为母亲病逝回家的时候,当年合唱团的伙伴佩尔诺来找他,给了他一本马修的日记。马修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感人的一切。佩尔诺当时是个孤儿,总在周六的时候等在大门口,希望父亲会来接他。后来马修被学校解雇了,当他要登上汽车的时候,佩尔诺一路奔跑赶来,要马修带他走,马修先是拒绝,后来又不忍心,回来把佩尔诺带走了。佩尔诺的执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哈珊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曾经不幸的遭遇而惋惜;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为杭莫治的改邪归正而释怀;为佩尔诺的执著坚守而欢欣。

我的记忆深处从此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情节:当马修神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大门时,收到了曾经是顽劣甚至邪恶的学生在卡片上写满了的思念与祝福,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诉说着留恋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这部法国影片中马修的行为,杭莫治的成材,佩尔诺的成长,有力地印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我们品位(味)。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第三篇

学校组织大家观看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看了以后感觉有很多的借鉴意义。电影中的学生都是一些问题学生,而我们学校的各个班级中也会有个别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的学生就更多了,电影中马修老师的成功和校长的失败给我很多启发。

这部电影非常感人。影片中的马修老师用音乐启发孩子,他不顾院长反对,硬是要将学生组一个合唱团,它发觉这群叛逆的小孩有音乐天份,它要让这群小天使高声欢唱生命之歌。另一位是不屑参加合唱团的男高音同学,但他老是在扫地时偷偷的哼唱,有一次意外地被马修老师听见,觉得悦耳动听,于是在一位夫人来参观时安排了一场独唱,获得全场观众的赞赏。这群孩子从一开始不服从马修老师,花招百出的捉弄他,经常气得马修老师七窍生烟,到最后孩子非常喜欢马修老师,感谢马修老师没有放弃他们,让他们唱出自己的天空。马修老师用自己的方式取得了自己教育的成功。我相信这些学生通过参加合唱团不仅学会了遵守纪律,增强了自信心,也陶冶了情操,他们的人生可能因此而改变。由此可见,一位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我作为一名职业高中的老师也深感责任重大。

影片中的校长则是一个失败的典型,他凭借自己的判断确定是那个坏学生(不知道名字)偷了学校的钱,在不经过调查的情况下对那个学生又打又骂,并最终把那个学生赶出了学校,后来事实证明是冤枉了那个学生,但却酿成了恶果。那个学生为了报复校长放火烧了学校的宿舍,幸亏同学们都不在里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一个学生他的道德品质可能是不好,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坏事都是他干的,我们不能凭自己的经验去看待他的一切。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们也常有这样的思维定势,不问青红皂白地责骂学生,不仅不能教育学生,反而会让自己的工作陷于被动。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早有耳闻的经典电影,传说中的德育优秀作品,果然名不虚传。

观后感300字以上2

《美美人生》 观后感

《美美人生》,一如片名,那和煦温暖的阳光、那充满智慧的幽默、那深深的爱恋与舐犊之情……这些能够得上美美人生的因素却是产生在战争阴霾之下。残暴的战争为背景使得这一切都那末难能宝贵。战争是黑暗的,可主人公的心中有阳光,生活便是美好的,态度便是积极的,心理便是乐观的,画面便是明艳的,情节便是喜剧的。

偶然的邂逅了他的公主;冒充视学官对种族的一番调侃;在叔叔的饭店里左右逢源;和“公主”在雨中漫步,又骑着一匹涂有“犹太马”字样的白马带着公主逃离订婚现场;儿子大了,他对儿子说“犹太人和狗不得入内”与“蟑螂与生番不得入内”其实一样;被纳粹抓走了,妻子决然毅然的说自己也是犹太人,随着他们到了集中营,而他更是对儿子架构了一场精彩刺激的积分游戏,他从德国军官那儿“翻译”了游戏规则,他偷偷跟儿子通过广播问候他的公主,他给儿子找了一群德国小火伴,他用餐厅的留声机为远在女营的妻子播放他们曾听过的歌剧;纳粹要撤出集中营了,他对儿子说这是游戏的最后一关,将之藏了起来,他冒着危险寻觅妻子而不得,却还对那些素不相识的女犯们嘱咐关心;他被纳粹军官捉住,可在儿子的视野范围内像在表演一样做着夸大的动作,为的是让这个谎美满下,让儿子生存下……几声枪响,我们知道,基度被杀了,没有血腥,没有失望,乃至是从容的,像这部片子一直贯穿的那样。

记得一部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爱是我们临死时唯一能带走的东西,它使死亡变得如此从容。”这样的爱,对妻子,对儿子,对全部世界,在死难眼前,在战争浩劫眼前,是那样伟大,那样震动心灵。

刚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喜剧片,充斥一些搞笑噱头,让人感觉生活是美好快乐的而已。我乃至一开始还有些讨厌基度,长相平平,乃至可以说有些丑陋,油嘴滑舌,胡说八道。也疏忽了战争这个背景。可到后来,竟是笑中带泪,像卓别林的喜剧片一样。

我已习惯把电影当做文娱消遣了,加上本身向来开朗,因此为看一部电影而哭的时候很少。但当《美美人生》到最后响起了一段平静而深情的画外音:“这是我的经历,这是我父亲所做的牺牲,这是我父亲赐予我的恩典。”,我便再也忍不住,在电脑前哭了很久。

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那末,《美美人生》的这样的悲喜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再拼起来给人看。美好的东西碎了,你固然伤感,但如果碎了还能拼起来,虽然不完全,但又是另外一番残缺的美;或说还有拼起来的希望,便在伤感中给人以希望的感动。(人生感悟 )犹如地震中,你对从废墟中顽强求生的人而产生的感动远远大于对早已埋死了的人的。真正感动人心的不是悲剧本身,而是从平凡中升华的伟大。基度是一个平凡的男人,他与多拉的爱情也平平淡淡,没有家族、地位、第三者等等的阻隔,连种族的隔阂在片中都刻画的很淡,自但是然的便结婚生子了,而那场编构的游戏,跟世界大战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但基度时时都保持的乐观积极的态度和充满智慧的幽默,多拉情愿说自己是犹太人也要跟随着家人受难,基度为了让儿子不受战争的身心摧残而编织的完善谎言,还有一同保持谎言的陌生人……平凡中升华出了人类的永久主题,生命与爱……

片中几度描述到叔本华的意志控制的哲学。但我想,导演加这些偶合的桥段其实不是为了增加噱头,而是这个哲学本身就是全部片子的哲学思考,其意义其实不是要说明意志对客观事物的作用,而是意志控制意志的气力。

前阵子才看过一本小说叫《天堂里的小提琴》,讲的是二战末期的德国,年轻的小提琴家凯勒尔被突然传唤到了犹太人集中营,集中营的主座命令他在接下的四天里,给几十个当作实验品的犹太人表演四场小提琴独奏,来测试古典音乐是不是能够重新唤起这些麻痹僵死灵魂里的求生意识。这本小说的英文名称叫thesavior,是说小提琴家是这些麻痹的犹太人的救赎者么。也许这样的救赎真的有用(在小说中也确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书中麻痹的灵魂与《美美人生》的灵魂构成了强烈的反差,他们已心死,外界的解救也杯水车薪,而《美美人生》告知我们真正能救赎自己的只有自己。因此不论环境怎样只要有个美丽的心灵、美丽的意志,那末人生就是美丽的!我们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思想,那何不让它更美丽一点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