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教育方式
正确的教育方式
正确的教育方式,好孩子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的努力,孩子的世界是澄澈稚嫩的,教育孩子也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其实孩子恶作剧只是想要父母的陪伴而已,下面我分享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
正确的教育方式1
1、拒绝用过激的方式对待孩子
有些父母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不成才”。所以每当孩子犯错时,不会心平气和的讲道理,而是三下五除二,上来先打一顿、骂一顿再说。这样粗暴的对待孩子,不仅不会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最终导致性格偏激、易暴。
2、以身作则,亲身示范
孩子就好像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力,而父母就是他们的参照样本。空洞说教远不如实际行动的影响力大,有一则广告,母亲给外婆洗脚,儿子看在眼里,便也学着给母亲倒洗脚水洗脚。反之,“上梁不正下梁歪”不是没有道理的,做父母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很有可能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所以作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3、在跟孩子沟通前,父母的'意见要统一
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意见事情之前,一定要相互同期,争取意见一致,态度统一,切记相互抬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更加不可以当着孩子面互相掐架、数落对方。否则的话孩子往往会莫衷一是,不知究竟该听谁的,时间一长,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会荡然无存,到时再想管教孩子就很困难了。
4、切忌扼杀孩子的兴趣
学习一直在父母眼中都是排在第一位的,但是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源泉、根本。现代社会不需要读书机器,而需要全面发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在某方面的爱好、兴趣显现出来,千万不要阻止或干涉,要及时的鼓励和帮助他,这有可能成为他以后的生存技能。
正确的教育方式2
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
孩子在某种意义上作为家长的一部分,于孩童时期便会受到父母的行为习惯所影响。无数的善意从孩童时被激发,也有无数的恶意于孩童时开始萌芽。
我们不难发现身边的朋友和其父母真的很相像,这里不单单指的相貌,更多的是行为习惯上的相似。所以家庭教育其实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伊始。
身边的一切小事都是学习的开始,孩子了解的一切社会常识大多都是来源于父母无意识的说辞。
父母要主动向孩子讲述生活中很多现象背后的原理,以激发孩子在学习中的求知欲,以及树立孩子正确的三观。例如为什么见到熟人要问好,应该让孩子了解到问好的背后是尊重与被尊重的理念,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这一行为是作为“讲礼貌”的代表。
青少年时期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父母们需以身作则。
于我来说,青少年时父亲乐于助人的种种举动在我心中留下无数的剪影,从此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便成为了我人生中的一条准则,我也决定将这条准则贯彻始终。
孩子的行为习惯影响着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注重养成意义深远。
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
孩子平日压力大,到了周末便在家熬夜打游戏看剧玩手机,如果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那就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吧。
如今,更多的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而恰恰忽视了身体素质对孩子带来的影响。没有日常有规律的运动习惯,致使孩子上课打盹,注意力不集中。
即使保证了良好的饮食,也需要保证平日的睡眠质量。运动能很好的改善孩子的身心健康情况。
记得在我读大学时发生一件大事,我们大学同系一男生在学校1000m长跑考试中猝死,令人扼腕慨叹。年轻的生命还未真正开始就早早凋谢,对学校老师同学来说是重大损失,对其父母和家庭更是沉重的打击。
据知情同学透露,这名不幸的男同学平日里就是个走路都嫌累,除了上课和吃饭其他时间从不愿意走出宿舍的宅男。前几个学期的体育长跑考试都没能跑完全程,这次考试前他还特意间断的去操场锻炼,想证明给大家看自己能通过这次考试,想必他凭借着这份意志,在赛场拼命的驱使自己的双腿,然而确是这么一个不幸的收场。
这事又能责怪谁呢?责怪国家的政策、学校的制度还是老师的严格?这里不谈论谁对谁错,只希望家长们能引以为戒,纵使孩子将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世间变数繁多,要做好充分的铺垫与准备。
让孩子爱上运动,从运动中找到乐趣, 这是对孩子一生都有益的事情。
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交流一直是人与人的精神碰撞。
家长既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也是孩子最早的朋友,要做的不仅仅是父母,更是作为可以让孩子有所倾诉的对象。
特别是中学期间的学生,正值叛逆期的他们可能没有太多兴趣好好的坐下来与父母进行谈话聊天。然而家长很多时候又因为工作的原因,没办法坐下来与孩子好好交流,很容易致使在此期间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在教育行业中,没有绝对可言。对于孩子的精神建设与日常对话上,家长始终要张弛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