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在化学学习中,最先接触到的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上的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相对原子质量,因此可以清楚地分清不同元素的差异,元素周期表中最下面的数字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一个氢原子的实际质量:1.674×10-27kg;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2.657×10-26kg。
原子量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的,1803年他发表“原子说”,提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他认为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有相同的质量,不同的元素的原子质量不同,并采用氢原子的质量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基准。
后来还有使用氧原子的质量、碳原子的质量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基准,并由国际相对原子质量委员会最终提出了原子量的定义。国际上选用的碳12原子的质量为1.667e⁻²⁷kg,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

2023-06-13 广告
原子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异同点如下:1. 原理不同:原子发射光谱法是通过测试元素发射的特征谱线及谱线强度来定性定量的;原子吸收光谱法是通过测试元素对特征单色辐射的吸收值来定量的。2. 仪器基本结构不同: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发射使用火...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健实(北京)分析仪器有限公司_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