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结构
诗的结构如下:
1、首尾照应是指诗歌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是古典诗歌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一首诗不论律诗还是绝句,都应有头有尾,前后内容就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形成一大有机的整体,这样,诗歌前后才能贯串,情节连贯、脉络清、结构紧凑,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
2、开门见山是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鸭空好音。.....”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 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3、层层深入就是指诗歌在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4、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结构方式。
5、先景后情写景抒情诗有的不以描写的景物作为诗表现的主体,而着重表现诗人因描写的景物而产生的思想感情,抒写诗人自身触景而产生的思想感情活动,塑造诗人自身的形象,创造意境,表达主题。触景生情的诗,往往先景后情。
6、卒章显志,诗言志,中国古典诗歌把“言志”当作重要内容来表达,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诗歌要“首旬标其目,本章显其志”。恰当运用这种结构方式可以增加诗歌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