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本质是()
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本质是一种合约。
作为新制度经济学家,张五常擅长从合约的角度看问题。他认为,美元上印刷的“This note is legal tender for all debts public and private”,以及港元上印刷的“Promises to pay the bearer >”,都是合约之辞。
确实,曾经的大米、羊皮、贝壳等商品货币以及金银等金属货币,误导了世人几百年。经济学家误以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其实,货币只是一纸合约,一纸用于解决市场交易费用(流动性问题)的公共合约。
弗里德曼将货币视为一种资产并无错,但货币为何是资产?货币之所以能够成为资产,是因为它是一纸合约——债务凭证或叫应收票据。
货币是不是金银,是不是商品,是不是纸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货币作为一种合约凭证,能否解决交易流动性问题,能否起到交易媒介的作用,能否降低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最低的交易媒介便是最好的货币。何为交易费用最低的货币?
答案是:币值稳定。只有价格稳定,货币才有信用,人们才敢持有这种货币。反之,人们避之不及,甚至一文不值。
币值稳定,是货币的灵魂。
在商品货币、金属货币及金本位时代,货币中性与否其实并不重要。凯恩斯之前的经济学家大多将货币界定为外生属性,甚至不将货币纳入经济学范畴。这并不重要,因为在那个年代,货币受商品实物或金属约束并不容易扩张。
换言之,货币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价格,因而守住了货币的灵魂,不容易爆发货币或债务危机。
但是,自从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人类进入信用货币时代,货币中性与否变得极为重要。因为各国央行难以守住发币纪律,容易滥发货币。
弗里德曼在《美国货币史》一书中,使用了接近一百年的历史数据说明了一个道理:但凡币值稳定,宏观经济都稳定;但凡币值不稳,宏观经济则地动山摇。
从货币改革历史来看,1980年代初美联储主席沃尔克降服了通胀稳住了美国经济,1946年德国政治家艾哈德稳住了物价推动了德国经济战后复苏。反过来,一战后的德国魏玛政府、二战中的中国国民政府、1970年代的美国福特政府及卡特政府,都在高通胀中吃了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