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清明节的散文作品?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下面是我收集整理,以供大家参考。
篇一:这里的清明
一次,孩子问我:“爸爸,你是不是很想念老祖,我领你去看。”此话一出,把我惊出虚汗,原来孩子是说挂在堂屋的遗像。
这里的清明似乎和文明传说的渊源无关,或许大家根本就不懂介之推之类的流传故事,也不知道什么清明的由来,只知道清明来了,要去祭拜祖先,这样一年两年,直至刻印在后人心中。
看着窗外笼罩着的云层,深灰色的天空像一顶帐篷支在小城四周的山上,将小城和星空分割开来,或许傍晚小城的山尖还会挂著一个横切的南瓜,丝缕阳光像黄红的瓜瓤在滚圆的瓜皮的伸展,中心那一粒黄白的瓜子,向外输送著养分。
云和雨就像兄弟姐们一样,有时云集雨来,有时云过雨逝。清明时节雨纷纷,没有雨的清明似乎就像枯坟里的祖先,只有没有腐化骨骼,躺在阴暗的角落,或许就连骨骼也腐化为泥,一堆布满深黑色早已褪去红色原色的坟土,等待着人们从心里想起并祭拜。
求学期间,由于离家几千里,清明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祭拜,或者根本不用去祭拜。那时,熟悉的亲人还在世,死去的祖辈,我都没有见过,只是听奶奶们说起过。多年后,亲人相继离世,才想起清明节一定要回去上坟,看一看那一堆埋著亲人的土,是否长树长草,是否被猪拱牛挑,是否被雨水冲刷,坟前的树是否遮住坟向……
清明节,经济好的人家会拉只羊去杀,家庭一般的人家几只鸡即可,或邀亲朋好友前去家族坟地上坟。柳枝此时已经长出了新叶,不知为何要采摘柳枝置于坟头?在这里,柳枝和桃枝是用来驱鬼的,难道祖先没有变鬼的,都升天成仙了?大人也会给孩子编一定柳枝凉帽,不知是避热气,还是辟邪。每次吃饭,老人就会念叨:“不能用柳枝筷子夹鸡肉,否则会被毒死的。”山上,也不一定会有柳枝,但还是一年一年的叮嘱著。吃完饭,收拾剩菜时,老人又要高声叮嘱:“鸡肉要收好,不可让蚂蚁爬过,爬过就会闹人了。”似乎这就是,每年上坟都少不了的话。有的老人或问儿孙:“给祖先磕头了没有?给祖先上香了没有?”尽责的老人会领着孩子,前去认祖坟,看墓碑认先人,要跪下磕头,可要碰到地上,要用左手上三柱香。回想那时甚是虔诚,有时不小心还将头磕破,裤头磕脏。如今上坟,稍作比划略表心意,香纸不化……多年以后,或许孩子们都不会再有上坟的场景。
上坟时,会对有的祖坟进行填土,选土要选松软的土,那样祖坟才会蓬松,种植高杆茅草才能更好的生长,一家人才能从祖坟得到庇佑,才能兴旺发达。要修去坟周边的树木,不能让坟前的树遮住坟向,不能让让坟后的树根长进坟里,不能让左右的树枝盖过坟沿,树上的雨滴会冲走坟上的土,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细节。
晚饭后,大家启程回家。一个老人点着三柱叫魂香,叫着所有上坟的子孙名字:“说著快回家来。”并和祖先说:“赶快回去守好坟。”
篇二:清明,不诉离悲
作者:风夕风兮
清明临近,脑海里游离的字眼尽是别离、逝去、后会无期......感怀于一朵花的凋零,忧伤于一缕芬芳的淡去,清明承载的悲戚太重,纵使明媚的春光也化不开它笼罩在心上的阴霾。晴空朗日,万景鸣春,唯独这个节日像个孤独的诗人站在那里,手握残卷诗篇,披头散发,敞衣开襟,仰著脸,任凄风冷雨将自己从头到脚淋溼,丝丝寒气弥漫,哀伤的侧影,孤高冷艳,凄清绝美......
娇妍的花儿竭力盛放,此起彼伏,前赴后继,只因这是它们最美的花期,一年只有一次,什么都不想,什么都无所顾忌,只管美丽着,美到极致,美到荼蘼。黄莺浅唱,雏燕低鸣,春天的问候语那么动听,眼睛迷了,耳朵也醉了。香风挽住衣角,牵动离人的鬓发,远方的游子,我将你呼唤,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叶茂春深,韶光易逝,卸下一身繁忙,寻往自己的灵根,捧一抔黄土,俯首贴地,虔诚聆听,潜藏在骨子里的漂泊疲惫是否依然渴望平静,渴望归依。
由是多情,总恼无情,梨花落后清明。一川菸草,满城风絮,清明,总也少不了雨声,或早或晚,或稀蒙或淅沥。打歇繁盛锦花,吓退灵机百雀,给人徒添愁肠欲断的哀婉。曾经花动一山春色不再,有黄鹂千百难寻,雨水带着落花流走,一切美丽枝头雨打风吹过,只消得,戚戚厌厌。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只道是辜负了,辜负了谁,说不清。许是妖姣的繁花,许是多情的柳绿,许是,已亡的故人。
我与你静静守望在春天,雨疏雨急,都是怜惜,为你洗去一身尘泥,拂去一身灰败,莫怨春光无昨日,只须行乐趁此时,谁知,明天会不会春路沁雨添花,飞云夭矫转空碧?
正如那句歌词,“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留在,这春天里……”多么圣洁纯真的愿求!若是能够选择,就将躯体遗留在春天里,与鸟语花香为伴,与青山绿水为邻。任灵魂飘荡在莺啼虫唱林,兜转于花飞蝶舞丛,悠游上阡陌纵横野,好不快活、闲散、惬意。
爱极了春天,爱极了你,才想要跟你一起分享这绮丽至极的春日,哪怕你已离我故去,哪怕你我再见无期。清明佳节,是我们在春天里的约定,我不愿将你忘记,不愿将你遗失,所以想将你重新唤醒,告知你,又是一年春日,沉睡的你是否还记得我们一起走过的经年往昔。
清明,应该有更美好的寄语。只谈风月,不诉离悲。允许你在我的坟头折一枝春,让它伴你走过漫山遍野,看尽花红柳绿,不允许你寂寞,不允许你怅然若失,用欢声笑语来回应我,与黄莺一起歌唱,同白云一起嬉戏,邀清风明月共舞,赏山海湖泊泛碧。请把你的思念交付予春天,繁花似锦会为它裱框,百鸟争鸣会为它奏乐,大自然灵逸的画笔会为它匀墨调染,你只需要踩着一双轻巧的松布鞋,张开宽衣广袖,拾掇起一枚枚嫣红,一片片新绿,迎著暖阳的方向,善待辗转于红尘中的自己。
酌一杯酒,洒于坟前,我与你在风中对饮,感恩你赠予我的温言厚语,感恩你的顾念深情。如今已是芳草萋萋,林荫郁郁,繁忙的你即将远行,留我一人独自赏春,不要担心我会孤单,我与你与春天同在!
篇三:记清明
不自主的便想起那句杜牧醺醺然时呷出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被雨水与酒水稀释的哀伤,淡而清,便如那清晨青石板小路上扫出的花痕,还得是昨夜微雨时簌簌而下的杏花留下的。这是清明。
为何年年的这时,都在缀著小雨呢,天上哪儿来那么多溪流呢?昔年外公笑得和蔼,对我念叨著:“这介子推的忠义还真不是咱一般人能比的,老天爷都哭了好几千年,看,还停不下来呐。”这话外公也是年年都要说的,继而又抚抚我的额头,“妞妞也要像他学学,忠义二字可得给我记住了。”我那时那么小,哪懂得什么忠义呢?便是现在,也只晓得扫扫墓念念早已不在世的祖先。我只会托腮,在一片烟雨朦胧中,想着那些个衣袂飘飘的年代,那位被后人崇仰的介公曾如何在年年的四月摘茶品茶,笑得儒雅风流。可这些都不过是孩童的胡思乱想,后来才知道,介子推是生在春秋时期的山西人,一路陪重耳流亡,功成后又退隐绵山,怎会采茶呢?身份时间形象全不对呀!活脱脱一位人民好公仆被我弄成了戏文里的翩翩少年郎,真是罪过罪过。
再大一点儿,清明便不是那个想来想去的时节了,我想,或许是我变得匆忙了,或许是外公的精神变得不济了。那些儿时的诗情画意在雨中淡得唯有丝丝缕缕,不细听细闻细瞅真是难觉察到。脑子总是乱哄哄的,装满了定理公式,天文地理,懵懂情愫,早没了丝丝缕缕的空位了。但我总觉得我那不是忙,而是怕。诚然,我是怕怀旧的,所以才故意去忽略清明,忽略她的雨丝和清凉,还有最重要的无端感伤。
小楼一夜听风雨,这种时节,谁敢怀旧呢?原是欢喜的往事,此时此景回忆起来,都如张了青荇般挠得人心直荡,酸酸楚楚的。不敢怀故友啦,因为斯人已不知在何方,不知那里是否也在漾著雨,连“天涯共此时”的机洽都没了。不敢怀故事啦,因为斯事已不来梦里多年,若此时怀念,颇有“近乡情更怯”的意味,与其默默为之流泪不如让美好留在曾经。不敢怀那历朝历代的古人古史啦,因为正如王羲之笔下的兰亭序,今人怀古,却不知百年后又是谁在怀念早已无知无觉的我们呢?
那便不怀旧了吧,这清明于我,既无臆想,也无感伤,岂不正好?可不免还是要吟诵几句,写下几句,可见中国人骨子里便是诗情画意的,多悲春伤秋的。帘外花开了不少,在水汽中溶溶的一团团,模糊不清的红与绿,可见清明感伤的不仅是人,连花呀草呀也跟着惆怅了。
因而我这伤情,也便有了根由和慰藉,是不?
篇一:这里的清明
一次,孩子问我:“爸爸,你是不是很想念老祖,我领你去看。”此话一出,把我惊出虚汗,原来孩子是说挂在堂屋的遗像。
这里的清明似乎和文明传说的渊源无关,或许大家根本就不懂介之推之类的流传故事,也不知道什么清明的由来,只知道清明来了,要去祭拜祖先,这样一年两年,直至刻印在后人心中。
看着窗外笼罩着的云层,深灰色的天空像一顶帐篷支在小城四周的山上,将小城和星空分割开来,或许傍晚小城的山尖还会挂著一个横切的南瓜,丝缕阳光像黄红的瓜瓤在滚圆的瓜皮的伸展,中心那一粒黄白的瓜子,向外输送著养分。
云和雨就像兄弟姐们一样,有时云集雨来,有时云过雨逝。清明时节雨纷纷,没有雨的清明似乎就像枯坟里的祖先,只有没有腐化骨骼,躺在阴暗的角落,或许就连骨骼也腐化为泥,一堆布满深黑色早已褪去红色原色的坟土,等待着人们从心里想起并祭拜。
求学期间,由于离家几千里,清明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祭拜,或者根本不用去祭拜。那时,熟悉的亲人还在世,死去的祖辈,我都没有见过,只是听奶奶们说起过。多年后,亲人相继离世,才想起清明节一定要回去上坟,看一看那一堆埋著亲人的土,是否长树长草,是否被猪拱牛挑,是否被雨水冲刷,坟前的树是否遮住坟向……
清明节,经济好的人家会拉只羊去杀,家庭一般的人家几只鸡即可,或邀亲朋好友前去家族坟地上坟。柳枝此时已经长出了新叶,不知为何要采摘柳枝置于坟头?在这里,柳枝和桃枝是用来驱鬼的,难道祖先没有变鬼的,都升天成仙了?大人也会给孩子编一定柳枝凉帽,不知是避热气,还是辟邪。每次吃饭,老人就会念叨:“不能用柳枝筷子夹鸡肉,否则会被毒死的。”山上,也不一定会有柳枝,但还是一年一年的叮嘱著。吃完饭,收拾剩菜时,老人又要高声叮嘱:“鸡肉要收好,不可让蚂蚁爬过,爬过就会闹人了。”似乎这就是,每年上坟都少不了的话。有的老人或问儿孙:“给祖先磕头了没有?给祖先上香了没有?”尽责的老人会领着孩子,前去认祖坟,看墓碑认先人,要跪下磕头,可要碰到地上,要用左手上三柱香。回想那时甚是虔诚,有时不小心还将头磕破,裤头磕脏。如今上坟,稍作比划略表心意,香纸不化……多年以后,或许孩子们都不会再有上坟的场景。
上坟时,会对有的祖坟进行填土,选土要选松软的土,那样祖坟才会蓬松,种植高杆茅草才能更好的生长,一家人才能从祖坟得到庇佑,才能兴旺发达。要修去坟周边的树木,不能让坟前的树遮住坟向,不能让让坟后的树根长进坟里,不能让左右的树枝盖过坟沿,树上的雨滴会冲走坟上的土,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细节。
晚饭后,大家启程回家。一个老人点着三柱叫魂香,叫着所有上坟的子孙名字:“说著快回家来。”并和祖先说:“赶快回去守好坟。”
篇二:清明,不诉离悲
作者:风夕风兮
清明临近,脑海里游离的字眼尽是别离、逝去、后会无期......感怀于一朵花的凋零,忧伤于一缕芬芳的淡去,清明承载的悲戚太重,纵使明媚的春光也化不开它笼罩在心上的阴霾。晴空朗日,万景鸣春,唯独这个节日像个孤独的诗人站在那里,手握残卷诗篇,披头散发,敞衣开襟,仰著脸,任凄风冷雨将自己从头到脚淋溼,丝丝寒气弥漫,哀伤的侧影,孤高冷艳,凄清绝美......
娇妍的花儿竭力盛放,此起彼伏,前赴后继,只因这是它们最美的花期,一年只有一次,什么都不想,什么都无所顾忌,只管美丽着,美到极致,美到荼蘼。黄莺浅唱,雏燕低鸣,春天的问候语那么动听,眼睛迷了,耳朵也醉了。香风挽住衣角,牵动离人的鬓发,远方的游子,我将你呼唤,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叶茂春深,韶光易逝,卸下一身繁忙,寻往自己的灵根,捧一抔黄土,俯首贴地,虔诚聆听,潜藏在骨子里的漂泊疲惫是否依然渴望平静,渴望归依。
由是多情,总恼无情,梨花落后清明。一川菸草,满城风絮,清明,总也少不了雨声,或早或晚,或稀蒙或淅沥。打歇繁盛锦花,吓退灵机百雀,给人徒添愁肠欲断的哀婉。曾经花动一山春色不再,有黄鹂千百难寻,雨水带着落花流走,一切美丽枝头雨打风吹过,只消得,戚戚厌厌。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只道是辜负了,辜负了谁,说不清。许是妖姣的繁花,许是多情的柳绿,许是,已亡的故人。
我与你静静守望在春天,雨疏雨急,都是怜惜,为你洗去一身尘泥,拂去一身灰败,莫怨春光无昨日,只须行乐趁此时,谁知,明天会不会春路沁雨添花,飞云夭矫转空碧?
正如那句歌词,“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留在,这春天里……”多么圣洁纯真的愿求!若是能够选择,就将躯体遗留在春天里,与鸟语花香为伴,与青山绿水为邻。任灵魂飘荡在莺啼虫唱林,兜转于花飞蝶舞丛,悠游上阡陌纵横野,好不快活、闲散、惬意。
爱极了春天,爱极了你,才想要跟你一起分享这绮丽至极的春日,哪怕你已离我故去,哪怕你我再见无期。清明佳节,是我们在春天里的约定,我不愿将你忘记,不愿将你遗失,所以想将你重新唤醒,告知你,又是一年春日,沉睡的你是否还记得我们一起走过的经年往昔。
清明,应该有更美好的寄语。只谈风月,不诉离悲。允许你在我的坟头折一枝春,让它伴你走过漫山遍野,看尽花红柳绿,不允许你寂寞,不允许你怅然若失,用欢声笑语来回应我,与黄莺一起歌唱,同白云一起嬉戏,邀清风明月共舞,赏山海湖泊泛碧。请把你的思念交付予春天,繁花似锦会为它裱框,百鸟争鸣会为它奏乐,大自然灵逸的画笔会为它匀墨调染,你只需要踩着一双轻巧的松布鞋,张开宽衣广袖,拾掇起一枚枚嫣红,一片片新绿,迎著暖阳的方向,善待辗转于红尘中的自己。
酌一杯酒,洒于坟前,我与你在风中对饮,感恩你赠予我的温言厚语,感恩你的顾念深情。如今已是芳草萋萋,林荫郁郁,繁忙的你即将远行,留我一人独自赏春,不要担心我会孤单,我与你与春天同在!
篇三:记清明
不自主的便想起那句杜牧醺醺然时呷出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被雨水与酒水稀释的哀伤,淡而清,便如那清晨青石板小路上扫出的花痕,还得是昨夜微雨时簌簌而下的杏花留下的。这是清明。
为何年年的这时,都在缀著小雨呢,天上哪儿来那么多溪流呢?昔年外公笑得和蔼,对我念叨著:“这介子推的忠义还真不是咱一般人能比的,老天爷都哭了好几千年,看,还停不下来呐。”这话外公也是年年都要说的,继而又抚抚我的额头,“妞妞也要像他学学,忠义二字可得给我记住了。”我那时那么小,哪懂得什么忠义呢?便是现在,也只晓得扫扫墓念念早已不在世的祖先。我只会托腮,在一片烟雨朦胧中,想着那些个衣袂飘飘的年代,那位被后人崇仰的介公曾如何在年年的四月摘茶品茶,笑得儒雅风流。可这些都不过是孩童的胡思乱想,后来才知道,介子推是生在春秋时期的山西人,一路陪重耳流亡,功成后又退隐绵山,怎会采茶呢?身份时间形象全不对呀!活脱脱一位人民好公仆被我弄成了戏文里的翩翩少年郎,真是罪过罪过。
再大一点儿,清明便不是那个想来想去的时节了,我想,或许是我变得匆忙了,或许是外公的精神变得不济了。那些儿时的诗情画意在雨中淡得唯有丝丝缕缕,不细听细闻细瞅真是难觉察到。脑子总是乱哄哄的,装满了定理公式,天文地理,懵懂情愫,早没了丝丝缕缕的空位了。但我总觉得我那不是忙,而是怕。诚然,我是怕怀旧的,所以才故意去忽略清明,忽略她的雨丝和清凉,还有最重要的无端感伤。
小楼一夜听风雨,这种时节,谁敢怀旧呢?原是欢喜的往事,此时此景回忆起来,都如张了青荇般挠得人心直荡,酸酸楚楚的。不敢怀故友啦,因为斯人已不知在何方,不知那里是否也在漾著雨,连“天涯共此时”的机洽都没了。不敢怀故事啦,因为斯事已不来梦里多年,若此时怀念,颇有“近乡情更怯”的意味,与其默默为之流泪不如让美好留在曾经。不敢怀那历朝历代的古人古史啦,因为正如王羲之笔下的兰亭序,今人怀古,却不知百年后又是谁在怀念早已无知无觉的我们呢?
那便不怀旧了吧,这清明于我,既无臆想,也无感伤,岂不正好?可不免还是要吟诵几句,写下几句,可见中国人骨子里便是诗情画意的,多悲春伤秋的。帘外花开了不少,在水汽中溶溶的一团团,模糊不清的红与绿,可见清明感伤的不仅是人,连花呀草呀也跟着惆怅了。
因而我这伤情,也便有了根由和慰藉,是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