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自己没有要求没有目标怎么办
孩子对自己没有要求没有目标怎么办
孩子对自己没有要求没有目标怎么办?教育问题是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特别头疼的问题,小时候要培养孩子好的习惯,长大了要培养孩子有目标感,那么孩子对自己没有要求没有目标怎么办呢?
孩子对自己没有要求没有目标怎么办1
方法一、不要以为童言无忌,我们要认真对待孩子的想法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树立很多目标,也会因为时间的改变不断改变目标。很多爸爸妈妈就会认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所说的目标可能只是一时兴起。
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了,就会把自己的目标转向下一个目标,所以很多家长就不太重视孩子的想法和梦想。
要么就是直接忽略孩子的想法,要么就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直接说孩子的梦想还不成熟。
其实,孩子的每一个阶段的梦想都是经过孩子自己的思考之后提出的想法,这个时候,我们不仅不能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而且还要给孩子适当的鼓励。
比如,如果孩子说自己想要当医生,那么我们就应该告诉孩子当医生会遇到哪些困难,遇到困难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如何去思考。
那么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孩子自己对人生目标的思考,同时有助于孩子对于这一职业的思考。所以爸爸妈妈们,我们不能单单以为童言无忌,也要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想法。
方法二、认可孩子的想法,给出合理的建议
孩子为什么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个梦想或者人生目标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孩子每一个阶段都会对一些职业产生新的认知。
孩子小学阶段,会觉得老师是非常神圣的一个职业,所以孩子们想要当老师,想要教书育人,所以大部分孩子可能都会告诉爸爸妈妈。
孩子想要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等到大一些时,会觉得警察叔叔是非常光荣的职业,所以想要当一个警察叔叔。
其实在大部分家长看来,孩子们就只是再说一个假设,真正成功或者做到这个想法还需要孩子付出很多的努力,甚至还要受很多的苦。
所以大多数人都是一笑而过,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最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告诉孩子目前,孩子离这个职业还有多远的距离,孩子还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达到这个目标。这样一来,孩子才能更加正确地对待自己的人生目标。
方法三、让孩子清楚地知道,当今社会还有哪些职业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职业有很多种,为什么大多数人最开始的目标都只是偏向于传统的行业。因为在孩子的认知范围内,就只有这些职业是孩子们知道的。
所以只能选择这些职业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但其实在社会中所拥有的职业往往比孩子想象得更多,所能选择的范围也更广,没有必要将孩子的视野仅仅只局限于我们所看到的部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带领孩子了解更多的职业呢?首先,我们应该从生活中的小事出发,比如,我们看电视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导演也是其中一个职业。
还有编剧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职业。当然我们出门的时候也可以告诉孩子,现在的职业还有我们平时所经常看到的厨师,演员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可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可能看不到的职业,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加大孩子对于职业的认识,由此可以拓宽孩子们对于职业的认知,也能加大选择的.方方面面。
育儿寄语: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孩子由于缺乏对于职业的认识,所以在选择自己的目标时非常的狭窄。
爸爸妈妈们,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职业,也让孩子们能够正确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不如多多尝试上文提到的三个方法,轻松、帮助孩子树立起远大的目标。
孩子对自己没有要求没有目标怎么办2
为什么很多孩子缺乏自己的目标?
1、缺乏自我价值感
现在的家庭都把孩子当成是家中的宝贝,生怕孩子经受一点生活的磨难,大多数事情都会满足孩子的想法,根本不需要孩子自己付出什么。孩子们没有经历由于自我努力付出而收获到的成功的喜悦,感受不到自我价值,很难树立自己的目标。
2、目光短浅
很多孩子的生活全部被学习考试填满,缺乏基本的眼界和见识,在他们眼中,学习和成绩就是天大的事情,梦想和理想目标是遥不可及的。这样的孩子从未思考过自己的未来,所以肯定不能设立自己的目标。
父母帮助孩子建立目标意识,可以这样做:
1、让孩子体会自我价值
父母应该把孩子当成是家庭成员的一份子,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的决策之中。当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就会提升。父母应该赋予孩子使命感,并且让孩子通过做事来收获被肯定。这样一来,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就会得到提升。
2、拓宽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很强大的独立思考能力。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看见更大的世界。当孩子见识到一个完全不同于自己以前生活的世界,孩子就会自觉地去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父母从小事上帮助孩子深入探索,拓宽孩子的格局,有助于孩子树立自己的目标。
孩子的人生目标,是在父母点滴教育中慢慢建立起来的。这是一个过程,父母要耐心地指引,教会孩子树立更加清晰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如此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
孩子对自己没有要求没有目标怎么办3
为什么孩子对自己的要求这么低?
1、我们提出了过高的要求
许多时候,不是孩子对自己要求太低,而是我们提出了过高的要求。
在父母训练营里,几个家长写作业时看错了题目,把“选出错误的做法”,看成了“选出正确的做法”。几位家长道了个歉,订正了答案——不过是看错了,有什么了不起的,改过来就好了。
但是如果是孩子考试出现马虎,家长们会怎么反应呢?
“我会严肃地指出他的马虎,告诉他一定要认真。如果反复出现马虎,我就会担心他是发展有问题,是不是要练练感统……”
我们能够原谅自己,能够接纳自己的马虎、不认真,允许自己需要看看手机消遣一下,甚至允许自己“情绪失控”大吼大叫。
但是,我们却不能允许孩子马虎,一天看手机超过20分钟就是玩物丧志,哭泣、顶嘴是太过玻璃心,还对父母大喊大叫?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这些要求,我们自己都很难做到,却一股脑地提出来给孩子。
更不用说那些我们觉得“很简单”的事儿,就更加不会考虑到孩子的实际能力。
比如许多家长以为写出“横平竖直”是很简单的事儿,却不知道这对孩子的手臂小肌肉、大脑控制力都是个巨大的挑战。
您不妨自己试试,抄写300字,是否感到疲惫?那孩子呢?他们会觉得累吗?累的时候,质量会下降吗?——当您疲惫的时候,脾气会变坏吗?
另一些家长,希望孩子“力争上游”,时时刻刻挑战自己的极限,成绩好一些、再好一些;努力一点,再多努力一点。
这看上去没有错,但谁能做到时时刻刻的努力、不放松?
当我们提出了过高的要求、过高的期待,孩子就会发现,他们无论如何努力,似乎都无法达到咱们的要求和期待。有些孩子在一段时间里能够达到“要求”,可是当他觉得疲倦、需要休息的时候,目标就离自己越来越远。
于是,孩子开始感到自责、气馁,一边希望自己是“努力的好孩子”,一边又感到深深的疲惫和无助——于是他们只好放弃对“高要求”的追逐,自暴自弃起来。
什么样的要求才是合理的?
说起来既复杂又简单:适合孩子的要求才是合理的。
与学校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不同,在家庭教育中,没有所谓的“统一标准”,“适合孩子”才是唯一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