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

 我来答
刺任芹O
2022-11-15 · TA获得超过6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38.7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6558万
展开全部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标题《合唱》。直到作曲家的暮年,经历了人生风雨历练之后,贝多芬才真正下苦功开始创作自己心目中的最高理想。夸张的是,为了保持创作激情和状态,贝多芬先后搬了四次家。

终于在埋头一年半之后,在1823年的年底,这部凝聚着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交响曲》完成了!虽然经历的时间不算短,但作品的创作还是比较顺利的,几乎是一气呵成。在很多人看来,这时候可以迎接欢呼和胜利了。

但情况恰恰并非如大多数人所想,因为《第九交响曲》的首演充满了坎坷。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在当时的维也纳受到了罗西尼和意大利歌剧的强大冲击,有些人甚至攻击贝多芬的音乐已经过时。

面对这种状况,贝多芬忧伤受辱,将去伦敦定居,并想在那儿演出《第九交响曲》。这时候维也纳听众熬不住了,反而又强烈的呼吁《第九交响曲》应该在维也纳首演,很多人联名写信给作曲家要求他留在维也纳,信中充满了真切的感情。


扩展资料:

演出历程

贝多芬的这部作品,确实是对乐团乐手的严峻考验,有不少段落演奏起来颇具难度,需要乐手有扎实的功底和优秀的技巧。而且《第九交响曲》也是贝多芬最为引人入胜的一部交响曲作品,其中一些高难度的段落令当时参加首演排练的歌唱家的表现不够完美,而使贝多芬恼怒。

综合这些因素,第一次合练的效果很差,有人甚至建议贝多芬改动某些段落,以减小表现上的难度。但是对艺术追求完美的乐圣坚持自己的理念,没有改动一个音符。为此,演出日期不得不一改再改。

幸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排练逐渐有了起色,并且越来越好!终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首演音乐会隆重举行!这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久违的欢呼、久违的热烈,重新回到贝多芬的周围。

当整部作品演奏完毕之后,出现了很多令人惊异的场面,或许这是我们这代人一生都难以看到的音乐会场景——观众们近乎疯狂的鼓掌、欢呼,很多人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人群不住的朝着舞台的方向拥去,人们被这恢宏的旋律所打动,已经顾不得礼仪。

在那里,即使皇族降临,习惯上也只是鼓三次掌,但观众们掌声不息,热情似火,连续五次热烈鼓掌。而作曲家本人虽然因为耳聋,已经听不到任何欢呼声和掌声,却依旧被这超乎寻常的热情场面激动得晕厥过去,一度不省人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九交响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