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刘邦如何分封诸侯国的,不同思路造成了两个人不一样的结局
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昔日关东六国贵族纷纷举事起兵,期盼恢复故国。等到推翻秦朝,项羽分封诸侯,与战国的格局相比,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等到楚汉争霸,刘邦一统天下,局面又再次产生了变化。
一、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是经过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兼并厮杀,存在于战国末期的七个强大国家。分别是齐,楚,燕,赵,韩,魏,秦七国。
1.齐国
齐国,最初是周武王给伐纣功臣姜尚的封国,姜尚就是神话传说中的姜子牙。齐国疆域大致在如今的山东省,齐恒公姜小白曾是春秋五霸之一。在战国时期,齐国权臣田和放逐齐康公,自立为齐王。这就是 历史 上著名的“田氏代齐”,从此田氏取代姜姓吕氏成为齐国宗室。
2.楚国
楚国本是周朝分封制下的一个小诸侯,公侯伯子男,连侯爵都不是,只是最低的男爵。但是楚国却吞并吴越,占据整个长江流域,并北上中原争霸,是战国时期疆域最为广阔的国家。
3.燕国
燕国地处东北,疆域大致在河北和辽东一代。
4.赵,韩,魏三国
赵,韩,魏三国的国君本来都是晋国的六卿之一,后来三家联手灭了同为六卿的智氏,瓜分了晋国。这就是《资治通鉴》开篇“三家分晋”,韩,赵,魏占据着中原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南,河北,山西一带。
5.秦国
秦国本来西北的一个小国,一直被关东六国视为蛮夷。在商鞅变法后逐渐强盛起来,占据着陇西,关中,巴蜀以及汉中等地。最终在秦始皇的统治下,征服六国。
二、项羽分封诸侯
项羽率领关东联军入关灭秦后,分封天下。项羽却没有按照战国七雄的版图进行分封,而是原来的诸侯国一分为几。引用《史记》中的原文“尽王故王於丑地,而王其群臣诸将善地”。意思就是将原来各国的王分封在条件恶劣的地方,而把诸王手下的大臣将军分封在好的地方。
旧秦国一分为四:背信弃义,将刘邦封在和巴蜀和汉中,是为汉王;三分关中给三个秦朝的降将,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和塞王司马欣。
旧赵国一分为二:代王(原赵王赵歇)+常山王(原赵相张耳)
旧魏国一分为二:西魏王(原魏王魏豹)+殷王(原赵将司马卬)
旧韩国一分为二:韩王(原韩王信)+河南王(原赵将申阳)
旧齐国一分为三:齐王(原齐将田都)+济北王(齐贵族田安)+胶东王(原齐王田市)
旧燕国一分为二:燕王(原燕将臧荼)+辽东王(原燕王韩广)
旧楚国一分为四:衡山王(吴芮)+九江王(英布)+临江王(共敖)+西楚霸王(项羽 )
项羽之所以这么分封,在于自己称王,并且是实力最强的王。而名义上项羽仍是楚怀王的属下,所以只能分封诸王的大臣部将为王,即为自己赢得了支持,又削弱了诸国的实力。但从后来的情况来看,项羽的封纷是极其失败的。诸侯就国不就,刘邦平定关中,魏王倒向刘邦;田荣吞并齐地反楚,并帮助陈赊占据赵国。
三、刘邦扫平异姓王,分封宗室
刘邦击败项羽后,总共封分了八个异姓诸侯王,分别是赵王张耳,韩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楚王韩信,长沙王吴芮,燕王臧荼以及后来改立的燕王卢绾。与项羽只想做天下的霸王不同,刘邦一开始便不止局限于当个王,他想做天下的皇帝,所以击败项羽后,便夺走了韩信的兵权,将其由齐王改封为楚王,而将齐地分给了自己的长子刘肥。后来便开始一步步扫除异姓王,等到他去世时,除了长沙王吴芮外,其他异姓诸侯王都别剪除,山东诸国都掌握在了刘氏宗室子弟手中。
齐王韩信——>齐王刘肥(刘邦长子)
赵王张敖——>赵王刘如意(刘邦第三子)+代王刘恒(刘邦第四子,后来的汉文帝)
梁王彭越——>梁王刘恢(刘邦第五子)+淮阳王刘友(刘邦第六子)
淮南王英布——>淮南王刘长(刘邦第七子)
燕王臧荼——>燕王卢绾(刘邦发小)——>燕王刘建(刘邦第八子)
楚王韩信——>楚王刘交(刘邦四弟)+吴王刘濞(刘邦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