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面,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有他们独特的特点,在形式、内容、目的上都发生了变化。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摘要:人际冲突是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该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的现况,探讨不同背景变数的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的差异情形,以及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根据研究所得提出结论与建议,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心理健康
分类号R395.6
人际冲突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是影响人际关系和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学家所称的“心理断乳”阶段,自身发展不成熟,情绪性格不稳定,容易发生人际冲突。了解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的现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帮助大学生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改善人际交往、增强社会适应。
人际冲突行为是人际交往双方由于利益不同、沟通障碍、认识差别、个性差异等引起的相互反对的互动行为。考察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人际冲突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成果显著。但有关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的系统研究缺乏,人际冲突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也没有深入研究和探讨。唯有许燕、梁觉对师范生人际冲突的处理方式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发现师范生面临冲突时主要的处理方式是“直接冲突”、“间接表示不满”、“让步处理”和“逃避处理”[1]。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
1了解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的现况,比较不同人口统计变数的大学生在人际冲突行为表现上的差异性,探讨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为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资料。
1研究方法
1.1研究取样与样本特性分析
本研究按整群分层取样的方法,抽取清华大学等高校大学生862名。本研究实际发出问卷总数为908份,回收896份,回收率98.7%,经研究者整理剔除无效样本,得最大有效样本862份,有效率96.2%。其中男大学生523人,占60.7%;女大学生339人,占39.3%。一年级391人,占45.3%;二年级247人,占28.7%;三年级116人,占13.5%;四年级108人,占12.5%。
1.2研究工具
1.2.1问卷结构
1大学生冲突行为问卷:全部题项源自Struas所编制的冲突应对策略量表Conflict Tactic Scale,CTS[2]。该量表最初用以评量家庭冲突的应对策略,后用以评定不同群体的人际冲突的应对策略。本研究借此测量大学生面临冲突时的外显行为,以评估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现况。根据研究目的与研究物件特性,保留原问卷14个题项,采用李克特量表五点方式作答。
2大学生心理症状问卷:全部题项来自“症状自评量表SCL-90”[3],研究者从中抽取与人际行为表现联络紧密的三个因子:“人际敏感”、“偏执”和“敌对”。此部分问卷共计21个题项。
3个人基本资料:包括性别、专业、年级、来源地等选项。
1.2.2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信度方面,“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问卷”Cronbach α系数实测为0.7136,其内部一致性可以接受。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原SCL-90在国内外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并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卫生领域,本研究选用问卷实测Cronbach α系数为0.8759。
效度方面,本研究所用问卷系以相关冲突理论为基础,由海内外学者曾经使用之量表修订而来,并参酌相关心理学专家的意见,因此有相当的内容效度。
1.3统计方法
问卷回收后,首先剔除填写不全的问卷及明显作答错误的无效样本,之后将全部资料编码录入,以SPSS 10.0 for Windows软体进行各项统计分析。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因素分析、描述统计、t检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和相关分析法。t检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推论统计考验以0.05作为虚无假设裁决的显著水准。
2研究结果
2.1大学生冲突行为的现况
2.1.1大学生冲突行为问卷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冲突问卷”KMO检验值为0.837,对全部条目进行因子分析,生成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3个,累积方差解释率为54.557%。经Varimax旋转得到最终的因子结构,见表1。
各因子命名及简要解释如下:
1问题解决。以讨论、辩论等较理性的方式应对所面临的冲突;
2拒绝合作。以离开、拒绝讨论、宣泄等方式应对所面临的冲突;
3直接攻击。以言语侵犯或肢体攻击等方式应对所面临的冲突。
2.1.2大学生冲突行为的一般状况
如表2所示,大学生在冲突中的外显行为主要有“问题解决”、“拒绝合作”和“直接攻击”,“解决问题”因子分最高,为2.88,“拒绝合作”为1.84,最少为“直接攻击”行为。即大学生在冲突中最常见的行为方式是问题解决,以下是拒绝合作,最不常用的是直接攻击。再就大学生整体冲突感受而言,问卷各题项平均得分为1.86,介于轻度和中等程度之间。这说明,总体上,大学生在冲突中较常采用理性行为方式解决问题,而较少采用逃避、不合作等行为,更少出现身体暴力攻击等非理性行为。这可能与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因而较少情绪化表现,较少暴力倾向有关。
2.2不同背景变数的大学生冲突行为的差异分析
2.2.1不同性别大学生人际冲突之比较
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拒绝合作”和“问题解决”冲突方面以及人际冲突均值上未达显著差异,而在“直接攻击”上男女大学生差别显著,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2.2.2不同年级、来源地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的差异比较
单因子变异数分析表明,不同年级、不同来源地的大学生其人际冲突各因子以及冲突总分并无显著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其人际冲突各层面以及冲突总分也无显著差异。
2.3大学生冲突与心理症状的相关分析
由表4可见,人际冲突各因子与心理症状中的“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各因子以及心理症状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除“问题解决”与“敌对”相关显著水准为0.05,其余均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相关。人际冲突总分与心理症状各因子以及心理症状总分亦呈现显著正相关,显著水准为0.01。
上述结果显示,无论是心理症状总分还是心理症状各因子分,人际冲突问卷得分越高者,越会感受到更多的心理困扰;反之,越会感受到较少的心理困扰。换言之,大学生冲突行为越显著,则心理困扰越严重。这说明人际冲突行为的确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际冲突以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心理健康,是心理辅导的重要课题之一。
3讨论
本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人际冲突行为,主要表现为“直接攻击”、“拒绝合作”和“问题解决”。面临冲突时,大学生最常使用的是“问题解决”,其次是“拒绝合作”,而最少出现“直接攻击”。大学生的人际冲突,不因年级、来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而有所差别。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人际冲突,在“问题解决”与“拒绝合作”上并无显著差异,而在“直接攻击”上男女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这可能反映了我国传统观念对男性和女性行为方式的影响。传统观念认为性别角色对于男女行为有一定影响,男性应该刚强、独立;女性应该柔顺、服从,性别角色不同可能造成男性大学生冲突状况更为激烈、更具暴力倾向。国外的相关研究亦表明,性别因素在同侪攻击行为上具有显著差异Kendra、Tina,2000[4]。大学生人际冲突各因子与心理症状各因子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对此结果,尚须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证实。因为按照著名的应激和应对问题的研究者Lazarus的看法,注重于问题解决的应对在多数情况下是积极的应对方式,应当同心理症状量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5];而在本研究中问题解决行为却同心理症状得分呈正相关。
在研究方法上采用问卷调查,在测量结果上会有误差。研究取样上由于受研究时间与人力条件所限,被试范围仅限于北京等地部分大学生,所引用的国外问卷,不一定完全适用于中国大学生。
影响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的因素很多,相关变数之间的关系也极为复杂,本研究仅是对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初步探讨,相关变数作用的确切机制尚有待于更为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许燕, 梁觉. 北京师范生人际冲突处理方式的研究. 青年研究. 19984: 20~26
2 Straus M A. Measuring intrafamily conflict and violence:The Conflict TacticsCT Scales,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1979,41: 75~88
3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主编.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年版, 31~35
4 Kendra D D, Tina D. Children′s social cognitions: Physically and relationally aggressive strategies and children′s goals in peer conflict situations, Merrill-Palmer Quarterly, 2000, 46: 672~685
5 Lazarus R S. Coping theory and research: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sychosomatic Medicine, 1993, 55: 234~247
篇一
《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摘要:人际冲突是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该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的现况,探讨不同背景变数的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的差异情形,以及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根据研究所得提出结论与建议,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心理健康
分类号R395.6
人际冲突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是影响人际关系和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学家所称的“心理断乳”阶段,自身发展不成熟,情绪性格不稳定,容易发生人际冲突。了解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的现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帮助大学生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改善人际交往、增强社会适应。
人际冲突行为是人际交往双方由于利益不同、沟通障碍、认识差别、个性差异等引起的相互反对的互动行为。考察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人际冲突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成果显著。但有关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的系统研究缺乏,人际冲突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也没有深入研究和探讨。唯有许燕、梁觉对师范生人际冲突的处理方式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发现师范生面临冲突时主要的处理方式是“直接冲突”、“间接表示不满”、“让步处理”和“逃避处理”[1]。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
1了解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的现况,比较不同人口统计变数的大学生在人际冲突行为表现上的差异性,探讨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为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资料。
1研究方法
1.1研究取样与样本特性分析
本研究按整群分层取样的方法,抽取清华大学等高校大学生862名。本研究实际发出问卷总数为908份,回收896份,回收率98.7%,经研究者整理剔除无效样本,得最大有效样本862份,有效率96.2%。其中男大学生523人,占60.7%;女大学生339人,占39.3%。一年级391人,占45.3%;二年级247人,占28.7%;三年级116人,占13.5%;四年级108人,占12.5%。
1.2研究工具
1.2.1问卷结构
1大学生冲突行为问卷:全部题项源自Struas所编制的冲突应对策略量表Conflict Tactic Scale,CTS[2]。该量表最初用以评量家庭冲突的应对策略,后用以评定不同群体的人际冲突的应对策略。本研究借此测量大学生面临冲突时的外显行为,以评估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现况。根据研究目的与研究物件特性,保留原问卷14个题项,采用李克特量表五点方式作答。
2大学生心理症状问卷:全部题项来自“症状自评量表SCL-90”[3],研究者从中抽取与人际行为表现联络紧密的三个因子:“人际敏感”、“偏执”和“敌对”。此部分问卷共计21个题项。
3个人基本资料:包括性别、专业、年级、来源地等选项。
1.2.2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信度方面,“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问卷”Cronbach α系数实测为0.7136,其内部一致性可以接受。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原SCL-90在国内外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并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卫生领域,本研究选用问卷实测Cronbach α系数为0.8759。
效度方面,本研究所用问卷系以相关冲突理论为基础,由海内外学者曾经使用之量表修订而来,并参酌相关心理学专家的意见,因此有相当的内容效度。
1.3统计方法
问卷回收后,首先剔除填写不全的问卷及明显作答错误的无效样本,之后将全部资料编码录入,以SPSS 10.0 for Windows软体进行各项统计分析。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因素分析、描述统计、t检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和相关分析法。t检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推论统计考验以0.05作为虚无假设裁决的显著水准。
2研究结果
2.1大学生冲突行为的现况
2.1.1大学生冲突行为问卷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冲突问卷”KMO检验值为0.837,对全部条目进行因子分析,生成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3个,累积方差解释率为54.557%。经Varimax旋转得到最终的因子结构,见表1。
各因子命名及简要解释如下:
1问题解决。以讨论、辩论等较理性的方式应对所面临的冲突;
2拒绝合作。以离开、拒绝讨论、宣泄等方式应对所面临的冲突;
3直接攻击。以言语侵犯或肢体攻击等方式应对所面临的冲突。
2.1.2大学生冲突行为的一般状况
如表2所示,大学生在冲突中的外显行为主要有“问题解决”、“拒绝合作”和“直接攻击”,“解决问题”因子分最高,为2.88,“拒绝合作”为1.84,最少为“直接攻击”行为。即大学生在冲突中最常见的行为方式是问题解决,以下是拒绝合作,最不常用的是直接攻击。再就大学生整体冲突感受而言,问卷各题项平均得分为1.86,介于轻度和中等程度之间。这说明,总体上,大学生在冲突中较常采用理性行为方式解决问题,而较少采用逃避、不合作等行为,更少出现身体暴力攻击等非理性行为。这可能与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因而较少情绪化表现,较少暴力倾向有关。
2.2不同背景变数的大学生冲突行为的差异分析
2.2.1不同性别大学生人际冲突之比较
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拒绝合作”和“问题解决”冲突方面以及人际冲突均值上未达显著差异,而在“直接攻击”上男女大学生差别显著,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2.2.2不同年级、来源地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的差异比较
单因子变异数分析表明,不同年级、不同来源地的大学生其人际冲突各因子以及冲突总分并无显著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其人际冲突各层面以及冲突总分也无显著差异。
2.3大学生冲突与心理症状的相关分析
由表4可见,人际冲突各因子与心理症状中的“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各因子以及心理症状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除“问题解决”与“敌对”相关显著水准为0.05,其余均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相关。人际冲突总分与心理症状各因子以及心理症状总分亦呈现显著正相关,显著水准为0.01。
上述结果显示,无论是心理症状总分还是心理症状各因子分,人际冲突问卷得分越高者,越会感受到更多的心理困扰;反之,越会感受到较少的心理困扰。换言之,大学生冲突行为越显著,则心理困扰越严重。这说明人际冲突行为的确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际冲突以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心理健康,是心理辅导的重要课题之一。
3讨论
本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人际冲突行为,主要表现为“直接攻击”、“拒绝合作”和“问题解决”。面临冲突时,大学生最常使用的是“问题解决”,其次是“拒绝合作”,而最少出现“直接攻击”。大学生的人际冲突,不因年级、来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而有所差别。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人际冲突,在“问题解决”与“拒绝合作”上并无显著差异,而在“直接攻击”上男女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这可能反映了我国传统观念对男性和女性行为方式的影响。传统观念认为性别角色对于男女行为有一定影响,男性应该刚强、独立;女性应该柔顺、服从,性别角色不同可能造成男性大学生冲突状况更为激烈、更具暴力倾向。国外的相关研究亦表明,性别因素在同侪攻击行为上具有显著差异Kendra、Tina,2000[4]。大学生人际冲突各因子与心理症状各因子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对此结果,尚须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证实。因为按照著名的应激和应对问题的研究者Lazarus的看法,注重于问题解决的应对在多数情况下是积极的应对方式,应当同心理症状量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5];而在本研究中问题解决行为却同心理症状得分呈正相关。
在研究方法上采用问卷调查,在测量结果上会有误差。研究取样上由于受研究时间与人力条件所限,被试范围仅限于北京等地部分大学生,所引用的国外问卷,不一定完全适用于中国大学生。
影响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的因素很多,相关变数之间的关系也极为复杂,本研究仅是对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初步探讨,相关变数作用的确切机制尚有待于更为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许燕, 梁觉. 北京师范生人际冲突处理方式的研究. 青年研究. 19984: 20~26
2 Straus M A. Measuring intrafamily conflict and violence:The Conflict TacticsCT Scales,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1979,41: 75~88
3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主编.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年版, 31~35
4 Kendra D D, Tina D. Children′s social cognitions: Physically and relationally aggressive strategies and children′s goals in peer conflict situations, Merrill-Palmer Quarterly, 2000, 46: 672~685
5 Lazarus R S. Coping theory and research: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sychosomatic Medicine, 1993, 55: 234~247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