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篡东汉
公元220年12月10日,曹丕篡夺汉献帝皇位,东汉正式宣告灭亡。
东汉末年,皇权衰落,群雄割据。曹操挟持汉献帝,历经数十年征战,统一北方,被封魏王,丞相,掌握实权,但并不敢登上皇帝的宝座。因为东汉传承两百来年的基业,根深蒂固。各种暗藏实力不断涌出,曹操本人就不断遭遇暗杀偷袭。很多曹操自己的得力谋士如荀彧、荀攸等人也极力反对超越皇权,并且不惜一死来抗争。
曹操对于追随自己多年的部下,是有感情的。打着兴复汉朝的旗号,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当然要顾及到自己言行的影响。
220年正月,曹操病死,曹丕继位魏王和丞相,掌管大权。曹丕的权力是建立在父亲的基础上,他手下的臣子也多是只忠于魏王(曹操和曹丕),朝中已经没有了强大军事、政治力量可与之抗衡。
曹丕当魏王后,各种祥瑞不断出现,黄龙、凤凰、麒麟、白虎、甘露、醴泉、奇兽,无奇不有。其实都是一些马屁大臣为了自己利益编造出来劝说曹丕称帝的借口。曹丕的智商还是够用,果断拒绝。
曹丕越是"谦虚",大臣们越是起劲,他们“劝进”表章连篇累牍。东汉朝廷的官员也都参与到劝进行列中。
大臣们不断上劝进表,汉献帝无人可靠,知道汉朝气数已尽,也就十分"配合"地连下了三道禅位诏书,苦苦地恳请、哀求曹丕仿效虞舜,登上皇帝的宝座。但曹丕却说:"听到这个诏命,真吓得我五内震惊,浑身发抖。我宁可跳东海自杀,也绝不敢接受汉朝的诏书。"
尽管曹丕的假戏作得如此逼真,但朝中的文武大臣还是心领神会,他们一边上书,一边在颍阴县曲蠡(今许昌一带)筑起受禅台。
经过九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大臣们几十次的上表劝进,汉献帝前后被迫“自愿”四次下达禅位诏书,将象征皇位的玺绶诏册奉交曹丕,宣布退位。
曹丕终于在桓阶等人所上的"登坛受命表"上,批下了"可"字,然后登上受禅台。参加受禅大典的有文武百官和匈奴等四夷使者共数万人。在完成典礼后,曹丕对群臣说:"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汉魏禅代是一场假戏,更是一场滑稽可笑的闹剧,自春秋以来,凡废主弑君者皆被称为乱臣贼子,在历史上要留下篡位的千古骂名。所以禅让制就是一种最好的办法。让汉献帝自己主动让位,自己再假惺惺地推却一番,这样篡位就成了禅让,无论是傀儡天子汉献帝还是魏王曹丕都成了尧、舜一样的圣君。
这种禅让毕竟不是真禅让,因为对于汉献帝来说,是被逼无奈的。
曹丕以禅代的形式来完成改朝换代是极其高明的谋略,他向天下人昭示,大魏的政权不是抢来的,而是汉朝皇帝让给我的。
曹丕代汉称帝之后,给汉献帝以国宾的待遇,封他为山阳公。这一做法还是根据当时的政治需要。曹丕代汉虽然在表面上看来获得了天下臣民的拥戴,但其实并非如此。诸葛亮平定南中以后,举行了大规模的北伐,取得了卓著成效。诸葛亮的北伐大军还没有到达,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官吏和百姓就纷纷响应。其缘由,用诸葛亮的话说,就是"人心思汉"。
尽管汉魏禅代是曹丕逼迫汉献帝逊位,但仍然符合中国古代的仁政精神和礼治原则。它仅仅以汉代帝王一姓一族权力的终结,这种古代社会最小的成本,来换得政权平稳的交接。
曹魏禅代的成功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三国到 赵宋王朝建立,历经七百多年,十余个朝代都以禅代方式完成了易代鼎革,汉魏故事成了帝制社会禅代的代名词。
以史为鉴,感谢您的关注。
大臣(21)曹丕(7)汉献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