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痴为话题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以痴为话题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以痴为话题作文1
痴,在孤独里痴清风,在乡愁中痴明月,在离殇时痴江水。既天不顺我,我自有痴处——不过是醉心纵命。
醉心并非醉生梦死,纵命并非纵横恣意。所谓醉心纵命,不过是一生只为一件事,逆命纵做顺喜事。
以心之利剑斩断命运的桎梏去追寻所爱,以心来作渠牵引命运的洪流引向所爱,以心的蓝图规划命运的泊船临岸所爱。而此心必有利剑之坚硬,水渠之宽广,蓝图之严谨,都不过一痴字,可这样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
他,醉心于诗词,纵江山之颠覆。
李煜,一个才情横溢的少年郎,却背负着南唐国家的沉重期望。从开始的褚位之争,到后来的南唐遭伐,再到沦落为俘,他只求于乱世中舞文弄墨,看尽世间百态,却终究逃不过宿命的劫。“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他站在人人看得眼红的峰顶,却独痴作词,许半壁江山于风花雪月。有人说李煜是个帝王家的笑话,可凭借李煜之才于治天下,他可能便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又怎比秦皇汉武?可他却是诗词家的神话,巨人一般站在文学的转折点,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他,醉心于木工,任龙椅之交迭。
朱由校,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却担下天下大任。朱由校从小亦受李选侍的“侮慢凌虐”,终日涕泣,形成了惧怕李选侍的软弱性格。有人说他文盲,读书少,无大志,可他对于西方人强占澳门,朱由校态度强硬,在澎湖与荷兰殖民者数次交战,大获全胜,这是一个“文盲”能做到的吗?但心不在此处,终究只能是副业。他本不应该坐上黄金的龙椅,他的心坐在木头上。“幼时无意登皇位,年成江山喂奸臣。天命由校为熹帝,此生理应是匠人。”一痴字,让他成为“明朝的鲁班”,天才的木匠,据说第一张折叠床他发明的;最早的喷泉是他发明的;最早的雪橇也是他发明的。
没世皇帝却以绝世词人、惊世鲁班掠影于世,他们的痴绝,是挣脱了一切外在束缚,一切被命运框定的自己,不论此生荣辱,不管后世评说,始终忠实于内心的那股痴念。
长恨此身,事与愿违,春花水月,往事难了,痴何处觅?则观此醉心之痴,纵命之绝,如醍醐灌顶——痴已遂愿,心即远方!
以痴为话题作文2
痴山,痴水,痴天地。痴,与自然对话。
——题记
痴是一种喜爱,痴是一种依恋,痴是一种生活态度。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痴”倒在多娇的自然中。对于他们来说,山水可以给他们的心灵以安慰,而痴,则是亲近自然最直接的方法。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句话是《湖心亭看雪》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茫茫白雪中,一痕堤、一个亭、一只舟、几个人,在西湖如镜的水面上点缀着。多么特别的量词,“痕”“点”“芥”“粒”从来没有人用过,独特且恰如其分。张岱就像站在自然的高处,怀着赤诚的心描绘着独特的景致。他就像看透一切的仙人,俯视着一切,用淡淡的笔墨勾出绝美自然。然而是什么给了张岱如此神奇的力量?我的答案是——“痴”。
在我眼中,痴是一种远离尘世的生活态度,不是逃避,是一种我们无法达到的'境界。之所以痴,是为了忘掉世俗的烦恼;之所以痴,是为了和自然做最直接的对话。巍峨的高山,清秀的绿水,灵动的生灵,多么神奇的自然!诗人们当然也发现了这份美,于是他们抛弃了给心灵留下伤痕的尘世,开始接近自然,渐渐痴情于自然,寄情于自然,让自然所蕴涵的那股神奇力量,愈合他们的伤痕。
在《湖心亭看雪》中,前文的“独往”和最后舟子的话,显示出张岱将自己视为脱俗之人。有人说这是自恋,其实不然,这是张岱的清高和思想的高洁。有得到,就相应有舍弃,张岱舍弃了世俗的烟尘,换来了与自然最亲密的接触。
只有痴,才能看见自然真正的美,藏在其表面下的美;只有清高,才能将这份美藏于心中。张岱以及很多诗人,正是因为痴,因为忘记世俗的名利,全心去领会自然,接受自然的洗礼,才能得到如此洒脱、自如的生活,才能写出一篇又一篇佳作,让我们这些生活在钢筋水泥城市中的现代人,通过文字发现自然中我们难以发现的美。
古人之痴,是一种我们望尘莫及的感受,这是一种对宁静、安定的向往,是发自心灵的对自然的赞美和喜爱。自然吸引着他们,而他们通过心灵的沟通,从自然中得到慰藉。古人之痴,是一种人与自然最完美的和谐。
古人之痴,是用心与自然对话,而诗人的清高,则是聆听天地的细语。
以痴为话题作文3
夸父痴迷于太阳带来的光明,在永无止尽的追赶中忘记饥渴;飞蛾痴迷于火焰的光与热,奋不顾身跃向那跳动的火焰,在一团青灰中获得永生;博尔特痴迷于奔跑时风划过脸庞的奇妙,在一次次伤痛与失败的磨砺下,冲破速度的极限。痴迷是深深地迷恋于自己的信仰,醉心于梦想的甘醇。
他,痴迷于“仁”,于是即使乘坐破旧的木车,只有一群破落的弟子相随,也依然要将内心对“仁”的崇敬,呐喊与中华大地。他,痴迷于“仁”,于是不论严寒酷暑,漂泊他乡,也不知疲倦地周游列国,让思想的激情不断燃烧。他,痴迷于“仁”,于是笑看他人冷眼,笑对他人嘲讽与侮辱,将内心的坚贞于纯洁镌刻在每一条辘辘马车走过的痕迹上。扎根于心灵深处的“仁”让他留下无数横贯长虹的不朽诗篇,并让整个华夏民族皆为之景仰。
因为痴迷于矢志不渝的爱情,梁祝以死示志,即使命丧黄泉,也终双双化蝶,生生世世永不分离;因为痴迷于科学事业带来的巨大魅力,居里夫人潜心研究,历经种种困难,并将生命都奉献于此,两度诺贝尔于她只是过眼云烟,在奥秘的科学里探索到的一切,才是它欢喜的真正来源;因为痴迷于清幽的菊香,纵横交错的阡陌,陶渊明抖落沉重的官袍,在澄澈的自然寻觅心灵的净土,痴迷让他们收获爱情,探索科学,纯净心灵。
如果不是痴迷于奇幻无比的色彩,梵高那个善良而受苦的天使,用颜色来享乐的天才怎能单靠一支画笔在明与暗的世界里天马行空,畅游享受?如果不是痴迷于对国家的无上忠诚,文天祥怎能在异族软硬兼施下不为所动,他的身体里流淌的从来都是南宋忠臣的血液。留下的那颗丹心永远跳动于历史的长河中。
可是,痴迷并等于盲从,你也许会长久的不知疲倦地打着电脑游戏,你也许能一口气读完一本武侠小说,你也许会过于钟爱于某个名牌,并不注重实际,但请记住,那些绝不等于痴迷。痴迷者内心有一杆秤,它能平衡利与害,有一面明镜,辨别是非善恶,有一航向标,指明前进的方向。
痴迷,让我们拥有前进的无线激情,让我们历经磨难而不觉痛苦,让我们饱受冷眼而却能微笑面对。
痴迷于梦想,让我们的人生焕发出别样精彩!
以痴为话题作文4
爷爷对我说,所谓痴迷,大概就是为了一个人,只爱一件事。
奶奶去世后,爷爷变得有些沉默,同时开始痴迷于旅行。奶奶离开前总想去看一眼西湖,但当时一大家子人都很忙,而且那会儿谁家流行旅行啊。于是,奶奶一辈子都没看过一眼西湖。直到她去世后,爷爷下定了决心,要带着我去看西湖。那一年,我八岁。
当时爷爷力排众议,和我搭着绿皮火车穷游。我们在杭州住那种破旧的抗战防空洞,大门里进去是两个狭长的洞穴,钢丝床和墙上都特别潮湿,还不时有滴答滴答的水声。我用被子蒙住头,有点害怕,心想这是什么鬼地方,我再也不出来旅行了。第二天起来去西湖,时近正午,阳光炙热,蝉声喧嚣。我们在断桥旁的一条长椅上坐下,我很困,躺在爷爷腿上眯着,他就一直给我扇扇子,边喃喃自语:“老太太啊,你看,这是西湖啊…西湖啊…”微风送来湖里荷叶特有的清新气味,前一天晚上的小牢骚一下子都烟消云散了。青石台阶上,爷爷牵着我教我唱《送别》。小小的人儿仰着头大声唱着。对一个孩子来说,送别是什么呢?仅是一支歌而已。
从西湖回来的几个月后,爷爷也去世了。爷爷去世的第二天,妈妈给我端来一碗面,还是爷爷的味道。我接过碗,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眼泪就不争气地砸进了碗里。
我也开始痴迷于旅行了。大理,我在咖啡馆的墙上留下“爷爷,这里的云可漂亮了”的便签;西藏,我在海拔4700多米的纳木错湖畔望着星空默念“爷爷,哪一颗星星是你”……爷爷,你看我是不是比你棒,我去了那么多你想去但还没来得及去的地方,可为什么我好像有些悲伤?
今年,十五岁了,一直没胆去西湖,仿佛我不去,爷爷就能回来带我去一样。几个月前又去了一趟杭州,晚上骑着车绕着西湖转,风吹得人很舒服。我忽然闻到一阵熟悉的荷花香气。一个急刹,在断桥边我看到了七年前我和爷爷坐过的那条长椅。没错,就是它。青山依旧,物是人非。
对,所谓痴迷,就是为了一个人,只爱一件事。就像我去过的地方,仿佛每一步也有爷爷的足迹。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