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艺术学的关系

 我来答
刚阳文化
2022-08-23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19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0万
展开全部
按照我比较赞同的解释,哲学就是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关爱,就是思维的智慧和乐趣.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如何才是真正作为人而生存,如何才是有价值的人生,什么才是人的本性和人生的幸福,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平等,什么是合理,什么是正义,如何才能使人类过上和谐而道德的生活,等等,都是哲学最为关心的课题.可以说,哲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人类自身及其所生活的社会,就是自然、宇宙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就是所有客观的存在.有的西方学者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这很有意思,她给人以无限的想像,使人感到了哲学的可亲可爱.
有的文章说,哲学不是宗教,却能够给你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但能够赋予人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亦能启迪人以真理;哲学不是道德,也能劝导人向善.哲学如同普照大地的阳光,他照亮人类的生活世界,使得人类生活出现意义的“灵光”.我很欣赏这一段对哲学内涵富有诗意的诠释.
概而言之,哲学不是现成的知识性的结论,哲学的智慧不仅仅是“教人思维”的途经和方法,而是使人自觉到“思维的本性”,掌握思想运动的逻辑,从而获得真理性的认识.真正掌握哲学智慧,不仅需要深思明辨的理性,还需要体会真切的情感,需要丰富深刻的阅历,这就像同一句格言在老人和孩子那里的含义很不相同一样.
罗素说,要了解一个时代或者民族,必须首先了解他的哲学.这话说得很深刻,每一个伟大的文明背后都有伟大的哲学存在.哲学是一切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生命力的体现,是文明成熟的标志,是文明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没有哲学的民族是注定不会有远大前途的.
那么,什么是艺术呢?艺术是人类运用的一种特殊方式,她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来把握和反映世界,并表示对世界和自身及二者关系的看法.她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表现情感和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及客体的相互对象化.通俗地说,艺术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特殊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因为人类的某些经历和情感是难以用一般庸常的口头言词来表述的,所以,为了表述这些深存内心的最强烈的感情和思想,人们就使用一种称之为艺术的更敏锐、更精巧的“语言”来表达.这种语言可以是一种文字,可以是一种音乐,可以是一种画面,可以是一种肢体动作,可以是一种经过人们加工赋予了丰富内涵的物体,还可能有很多种形式.凡是将人的情感和想像表述到了极致的富有诗意的创造,都具有艺术的禀赋.
艺术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籍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本质特点是用各种“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生活,艺术就是人们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的精制文化形式.由于人们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是以语言为基础的,所以,艺术的发生基础是人类的语言.在人们的艺术实践中,艺术的发生通常总是要完全借助于人类语言.人类有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出现,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形式产生.人类语言有许多种形式,如口头语言、文字语言、绘画语言、形体语言、音乐语言及现代的电影电视语言等等.艺术的发生在形式上就相应地会出现故事、小说、诗歌、绘画、舞蹈、音乐、电影和电视剧等艺术形态.如果没有语言,就没有艺术得以形成的基础;如果人们之间语言不通,或者说使用的不是同一种、同一层次的语言,就不能够实现艺术的沟通和交流.
艺术和科学不同,科学借助人类的理性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艺术则借助人类的感性反映世界,包括客观和主观的世界.科学更多的是“发现”,艺术更多的是“创造”,艺术是不同于人类理性和信仰的感性认识,是人类内心真实情感和想像的反映.艺术用语言创造出虚幻的事件,让他人通过对语言的理解来感觉虚幻事件的发生情景.在感受这种情景的过程中,人们相应的主观缺憾就会得到适当的慰籍,人们的情感器官就会产生出活跃、激烈的行为反应.
由于人们主观缺憾的慰籍及情感器官的行为反应,完全是以人在社会生活中对一定客观事物的主观需求为根据的,所以,艺术所创造出的虚拟事件,必须以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观需求为根据;艺术构造出的虚拟现实,能够对人的观念形态的形成和改变产生巨大影响.对于人的精神世界来说,艺术是上帝的牧羊长鞭,能够把人们的灵魂引入天堂,也能够把人们的灵魂赶进地狱.当然,艺术作为审美的物体,意味着因其内在价值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鉴赏,正是这一特性使得艺术超乎世俗生活之上,是一种珍贵的存在.
哲学是人们理性的思考,她思辩着人们心灵感兴趣的一切问题,是介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无人之域;艺术是人们对世界的直观感觉,艺术的历史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历经了沧桑巨变,在外部的影响下,一次又一次地展开,书写着人的情感.显然,哲学与艺术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二者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很明显的区别.
但是,艺术的辉煌灿烂植根于人们思维发展进化的基础之上,她随着人们认识能力、认识范围及深度的发展而发展.艺术是人们的一种创作行为,这种创作行为的历史表明,自人类能够自由思考以来,他们的创作行为在许多重要方面都有赖于他们对世界与人生的各种理解.我们要了解作为人类创作行为的艺术,就要了解作为其思维基础的哲学.如果一种艺术形式想在一个特定的社会范围内被承认,只能努力适应整个社会的审美趣味.而决定审美趣味的往往是整个社会的哲学意识.哲学和艺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时代的变化和历史的进步导致了哲学的变化,而哲学的变化又影响着艺术.
具体来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生命的活动.生命活动的过程,包括思想的过程,以及作为其必然延伸的行动的过程.在哲学中,人们的思想是通过文字语言来进行的,而文字语言(概念、语义)的结构又把它客观化和固定化了.艺术同哲学的区别,比之于它同科学的区别显然要小得多.这个区别不在于哲学是抽象思维而艺术是形象思维,而在于哲学借助于文字语言为中介,艺术则不完全是这样.哲学的陈述不外乎一系列文字语言符号的变换过程,所用语言不明确就意味着推理的模糊和松散.通过文字语言的中介,哲学力求使情感概念化、明确化,于是情感在哲学中变成了思想,感性动力在哲学中凝固为理性结构,但艺术则不一定要依赖文字语言这个中介.
由于哲学是艺术的根本思维基础,艺术较之哲学具有更广阔的表现手段和方式,所以,哲学意识决定了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审美趣味,而艺术形式反过来又影响着哲学的发展.
从中国艺术发展的实际历程来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以诗书礼乐作根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孔孟哲学深深影响了艺术.孔孟哲学是一种以伦理为本位的理性早熟的农业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其基本精神.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温柔敦厚、和谐圆满为审美理想的古典主义艺术文化模式.中国古代人们对宇宙人生的感叹和认识,最初是通过原始的歌舞、祭祀等艺术活动来表达的.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都带有浓厚的诗人、艺术家素质,而中国诗人的灵性从来就内涵着一种悠悠的“形而上”哲学情怀.在中国古代,哲学蒸腾着诗性,艺术浸洇着理性.我们阅读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深为其文字的艺术美所惊叹;我们欣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云岗石窟的千尊佛像,又被其内蕴着的哲学境界所震慑.中国古代文化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古典和谐美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理想,要求把构成艺术的多种元素,比如,再现与表现、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时间与空间等,处理和组织成为一个平衡、和谐、稳定、有序的统一体.这种艺术追求,也成了孔孟之道、老庄哲学坚实的基石和理想的境界.
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理喻及思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