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达技巧具体鉴赏

 我来答
海猎o
2022-07-14 · TA获得超过993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8.9万
展开全部

  诗歌鉴赏

  诗歌形象、表达技巧、语言的鉴赏要目见下表:

  鉴赏类别

  鉴赏要目

  举 例

  形 象

  人形象

  品质、性格、节操等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思想情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物形象

  物之特征

  托物言志诗中的物

  景(或环境)

  特点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表达技巧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或移情于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托物言志(或象征)

  托物言志诗

  反衬(或对比或烘托)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互文、隐语双关等)

  “凉月如眉挂柳弯,越中山色镜中看”

  虚实结合

  苏轼《江城子》

  动静结合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用典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多角度(由远而近、由上而下,远望、近观,等)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语 言

  清新、自然、朴素

  山水田园诗

  豪放俊逸

  李白诗

  沉郁顿挫

  杜甫诗

  峻伟奔腾,雄浑豪迈

  边塞诗

  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用典诗、咏史怀古诗

  通俗、直白

  白居易诗

   [诗歌表达技巧具体鉴赏]

   一、巧用修辞

  在众多的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以下几种:

   1 .比喻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再如: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 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2 .隐语 (谐音) 、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如:

  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 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 “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在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析: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虽然意境开朗壮阔,写出洞庭湖烟波浩淼的雄伟气象,但这只是表象。内里还包含着作者当时的处境(杜甫当时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年龄58岁,既老且病,生活窘困)及国家的处境——沉浮。

  其它修辞,如反复、排比、夸张、比兴等手法,由于比较简单或常用于现代诗歌中,不予分述。

   二、表现手法

   (一)象征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析: “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等等。

   (二)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如: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 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析: 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长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类似的还有于谦的《石灰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张九龄的《感遇》等等。

   (三)注重写景

  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言恨,如何传情达意?古人惯用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了。常用写景方式有:

   1 .侧面烘托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托。如: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析: 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 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

  [双调]折桂令

  中 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发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析: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句,以“玉露”“银河无波”“桂影婆娑”清晰之景侧面烘托出月光的清朗之态。

   2 .以景衬情(景)

  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如:

  [双调]清江引

  秋 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析: 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李白的《春思》亦是一例,作者把“燕草”写为“如碧”、“秦桑”写为“低绿”,引起读者的想象:浓绿才“碧”,浓绿才“沉”,“沉”才“低”。以此更好地衬托出处在燕地的丈夫与处在秦地的妻子相思情之浓厚。

  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析: 这是一首隐逸诗,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闹衬静的方法外,还用了以景衬静景的方法:返影(斜阳返照)宁静详和,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显深林的幽与静——以“返影”衬空山的幽静。

   3 .侧重写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

  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如王维的《鹿柴》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其《山居秋暝》以“竹喧”“莲动”来衬“空山”之静,抒发一种闲情逸致。

  戴叔伦的《兰溪棹歌》采用了动景(前两句)静景(后两句)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

   4 .塑造意境,渲染氛围,抒发情感

  古今诗歌中,先写景后叙事抒情或全篇写景的诗作很多,诗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气氛渲染得浓浓的,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融情入景中。根据景物的性质可分为喜景和哀景。

   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如: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析: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恢廓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析: 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属写景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

   ②喜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如:

  绝 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5.虚实结合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像。联想和想像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联想与想像须有一定的现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或事件。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如: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总之,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在意境的塑造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等。

   (四)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 答题策略]

  1.就诗论诗,不枝不蔓

  初步鉴赏,强调对诗歌本身特点进行思考作答,无需引经据典。

  2.分点答题,点后例证

  3.品评技巧,品味语言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答题时一定要根据要求,抓住诗歌本身特点,把握其艺术技巧。

  4.知人论世,评出特点

  5.文学理论,适量点缀

  如“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等理性语言要恰当地运用上,可以使答案显得厚实,有深度和力度,技高一筹。

   绝句二首 (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 “江碧”二句:江碧鹭白,山青花红,衬托得夺目耀彩。

   [鉴赏提示]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全诗写的是一幅幅浓丽春日的画面,表面上看似乎是孤立的,但结以思归的句子,就把久客思归,年华虚度的感情突现了出来。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②江枫:江边枫树。渔火:渔人的灯火。对愁眠:指作者怀着羁旅乡愁睡下。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寺建于南朝梁代,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初诗僧寒山曾在此寺,因而得名。夜半钟声:当时寺院有半夜打钟的习惯,多见于唐代诗人的吟咏。

   [鉴赏提示] 这首诗是广泛传诵的名篇,在艺术上很有特色。首句写霜天夜景,暗指时令属秋,统摄全诗。接着写江枫渔火。再由远及近,写出了朦胧月光下寒山寺的轮廓,这些是所见。诗人还写了所闻,月落时的乌啼,寒山寺夜半传来的钟声。于寂静的景物描绘中,杂以对声响的描写,更衬托出秋夜的幽静。同时这首诗对景物的描绘首尾相应,以首句的“月落”、“乌啼”,同末句的“夜半”、“钟声”相呼应。诗中还很讲求设色,把霜、月的明亮和江枫、寺院的暗影交织在一起,又用渔火来烘托霜月冷白,使人感到色彩明丽而不单调。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官监察御史,与柳宗元友善,政治思想亦接近,两人同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运动失败被贬谪。初贬朗州司马,后转连、夔、和等州刺史。二十年中有六次来去洞庭。《望洞庭》是他转任和州刺史时写的,写出了君山的秀丽。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 ①镜未磨: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 ①竹枝词:是巴、渝一带的民歌,唱时,吹短笛,击鼓应节。歌者边舞边唱,音调宛转动人。②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无晴”“有晴”隐喻着“无情”“有情”。“道是无晴却有晴”,表面上是“东边日出西边雨”的说明,实际却是以“东边日出西边雨”来比喻“道是无情却有情”。道是:说是。

   [鉴赏提示] 这是用民歌体写的恋歌。用双关隐语来表达爱情,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这首诗由于它运用双关隐语的巧妙,常被人们所称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后两句是写女方对男方歌辞中所获得的印象,同时关合着景物描写。这是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的摹拟民间情歌的作品。

   江 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翕,独钓寒江雪

  

  罗 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注] “千山”二句:写大雪中宿鸟不飞,行人绝迹。“孤舟”二句:在这严寒的环境中,写渔翁的独钓,透露出作者处境的严酷,心情的孤寂。“长安”二句:《录异传》:“汉时大雪,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问何以不出? ”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千人。”

   [鉴赏提示] 《江雪》作于永州。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作者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罗隐 (833—909),字昭谏,自号江东子,新城(今浙江富阳市)人,因不满时政,诗文多寓讽刺,触怒统治者,曾十余次投考进士落第,晚年投吴越王钱缪,做过钱塘令等官。罗

  隐的诗歌,多方面揭露了唐王朝末世的黑暗,真切感人,不少诗句后来成为谚语。《雪》,题目是“雪”,诗却非咏雪,而是发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议论。诗人感到憎恶和愤慨的是,那些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们,本与贫者没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语言,却偏偏要装出一副对丰年最关心、对贫者最关切的面孔,因而他抓住“丰年瑞雪”这个话题,巧妙地作了一点反面文章。“为瑞不宜多”,大雪对城市贫民仍是灾难。

  两首诗都运用了铺垫手法:柳诗以雪境作背景铺垫,突出雪中之人斗寒傲雪的精神;罗诗以“雪中贫者”作铺垫,使“为瑞不宜多”的议论言之有据。两诗语言特色:柳诗精雕细琢,极度夸张、概括;罗诗简约、通俗、平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