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除夕夜要吃团圆饭?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由于这是一年中的最后一顿饭,生活在农耕时代的人们对这顿饭极其重视,一是必须要全家聚齐进餐,即使家中有人羁糜在外不能及时赶回,也要在餐桌上留出他的位置、碗筷,象征全家团圆;是尽其所有而丰盛,以酬劳全家人一年的艰辛和奉献,堪称一家老小的大会餐
《荆楚岁时记》记载,除夕要多做饭,够吃很多天,嘉靖《贵州通志》记载“宿岁:岁晚家家具诺为宿岁之储,以迎新年。又留饭以为节内之食过五七日犹有食则甚喜,年有收望,谓之隔年饭。”这些习俗都反映了农业社会人们对年年有余的期盼,是对新年能够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的一种美好祝愿。
清代的宫廷,每年除夕也要举办除夕盛宴。参加者除皇帝、后妃之外,还有一些王公大臣。除夕宴会,一般都设在乾清宫。这个宴会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却十分讲究。仅以乾隆四十九年 (1784年)乾隆皇帝御用的一桌除夕酒宴所用的物料为例,就可见一斑。
据资料记载,这桌酒宴,计共用猪肉65斤,肥鸭1只,菜鸭3只,肥鸡3只,菜鸡7只,猪肘子3个,腊肚2个,小肚子8个,野猪肉25斤,关东鹅5只,羊肉20斤,鹿肉15斤,野鸡6只,鱼20斤,鹿尾4个,大小猪肠各3根,白面5斤4两,白糖6两,等等。从以上所列食物来看,大多属东北所产。
这说明,清宫除夕宴保持了满族人食俗,反映了皇帝和宫廷在节日饮食上的偏好和独特心理。
另外,在东北满族人中。流行有“三十儿无鱼不成宴”的谚语,取其年年有余 (鱼) 之义。所以再穷闲的人家,也要弄几条鱼来,加到除夕的晚宴中,免得被人家耻笑。
除夕的习俗:
《荆楚岁时记》记载,除夕要多做饭,够吃很多天,嘉靖《贵州通志》记载“宿岁:岁晚家家具诺为宿岁之储,以迎新年。又留饭以为节内之食过五七日犹有食则甚喜,年有收望,谓之隔年饭。”这些习俗都反映了农业社会人们对年年有余的期盼,是对新年能够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的一种美好祝愿。
清代的宫廷,每年除夕也要举办除夕盛宴。参加者除皇帝、后妃之外,还有一些王公大臣。除夕宴会,一般都设在乾清宫。这个宴会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却十分讲究。仅以乾隆四十九年 (1784年)乾隆皇帝御用的一桌除夕酒宴所用的物料为例,就可见一斑。
据资料记载,这桌酒宴,计共用猪肉65斤,肥鸭1只,菜鸭3只,肥鸡3只,菜鸡7只,猪肘子3个,腊肚2个,小肚子8个,野猪肉25斤,关东鹅5只,羊肉20斤,鹿肉15斤,野鸡6只,鱼20斤,鹿尾4个,大小猪肠各3根,白面5斤4两,白糖6两,等等。从以上所列食物来看,大多属东北所产。
这说明,清宫除夕宴保持了满族人食俗,反映了皇帝和宫廷在节日饮食上的偏好和独特心理。
另外,在东北满族人中。流行有“三十儿无鱼不成宴”的谚语,取其年年有余 (鱼) 之义。所以再穷闲的人家,也要弄几条鱼来,加到除夕的晚宴中,免得被人家耻笑。
除夕的习俗: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