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细节判断题常见陷阱

 我来答
立辰学长说学习
2023-02-08 · TA获得超过37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7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0.5万
展开全部
细节判断题是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常见题型,虽然它所占的比例不是片段阅读当中的,但它却是每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必考题,其主要考察考生迅速辨别细节信息的能力。因为是对细节的考察,所以出题者常会在题中设置很多的陷阱,考生一不小心就掉进了陷阱里。针对这种情况,下面总结了细节判断题出题者最常设的四大陷阱,以助考生迅速辨别这些错误的选项,快速高效的攻克细节判断题。

  一、2008-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细节判断题题量分析

2008-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细节判断题题量分析
题型 片段阅读 主旨概括 意图推断 观点态度 细节判断 词语理解 语句排序 语句衔接
2008 20 6 5 2 4 2 1
2009 20 7 7 5 1
2010 20 3 10 4 1 1 1

  从上表可以看出,细节判断题在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中,所占比例大约为12%至25%,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相当稳定,每年必考,因此,能够快速且正确地掌握细节判断题的解题技巧对于国家公务员备考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下文华图将结合历年真题解读细节判断题常设的四大陷阱。

  二、细节判断题解题技巧——偷换需谨慎,跳过要细心

  错误选项1:偷换概念

  原文和选项表述的是不是同一个概念,针对那些表述差不多的字样,同样要予以重视,虽然相差不多,但“偷换概念”往往就是对相差不多的概念进行的偷换,所以一定要逐字逐句的对比原文,千万不能马虎大意,掉进出题者所设的陷阱里。

  真题1: 有关权威人士表示,13亿人口规模的到来,使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新的严峻挑战。现在是人口低增长率、高增长量并存的时期,人口规模庞大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并不稳定,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流动人口、老龄人口将进入高峰期,劳动力人口剧增给充分就业增添了明显的压力。

  根据这段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9]

  A.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率持续升高

  B.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量持续升高

  C.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增加

  D.我国人口持续增长的趋势将得以改善

  解析:C。根据“老龄人口将进入高峰期”可推知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增加。A项和B项的“近年来”均属对原文段“现在”概念的偷换。此外从原文段中也无从得出“持续”的发展状态,而只是在陈述现在的情况。因此A、B两项予以排除。D项根据原文段无从得出。故选C。
错误选项2:偷换时态
  时态一般分为三种:已然、未然、正在进行。表示已然的词通常有“已、已经、曾经”,表示未然的词有“将、要”,正在进行的词是“正、正在、在…中”,当在题干或选项中看见这些表示时态的词时,就要注意选项有没有对原文进行时态偷换。在这我们就更能看出细节所在,一个“已”,一个“将”,就在不知不觉中将时态偷换了。

  真题2: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将委托专业金融机构对中国女足发展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其收益部分用于资助中国女子足球队改善生活和训练条件,开展交流与合作,培养选拔后备力量。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是( ) [200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87]

  A.国女足发展基金,将解决中国女足所面临的问题

  B.广泛开展交流合作,是培养和选拔女足后备力量的保证

  C.中国女足的活动,由受委托的专业金融机构管理和运作

  D.中国女足发展基金,已确定了管理机制和运作规则

  解析:C。这是一道典型的细节判断题。按照细节判断题的做题顺序,拿着选项一一对照原文,B项偷换了逻辑关系——第二行三个分句不偏不重,选项中变成了条件关系;C项偷换概念-将原文的“中国女足发展基金”偷换成了“中国女足活动”;D项偷换时态-将原文未然的时态“将”偷换成了已然时态“已”;A项表述符合原文意思,所以选择A选项。

  错误选项3:偷换逻辑关系

  偷换逻辑关系分为两种情况,第一,句子内部的偷换,如原本一个句子中的两个分句是因果关系,到了选项当中却变成了条件关系,改变了句子原有的逻辑关系。第二,句子之间的偷换,如两个独立的句子,原本是并列的关系,不偏不重,到了选项中变成了一个是导致另一个的原因,显然也是对逻辑关系的偷换。因此,在读题,读选项的过程中一定要细心,理清文章所表述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到底是怎样的,选项有没有对它进行偷换。

  真题3: 避讳是为了表示对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必须避免直接说出他们的名字而采用别的方式加以表达。它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又是家天下和尊祖敬宗的体现。它起源于西周,完备于秦汉,盛行于唐宋,到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间发展到极致。避讳作为封建社会特有的禁忌制度目前已经消亡了,但是,不许犯忌和害怕犯忌的双向心理并没有消除,避讳已演变为某些趋吉避凶的习俗,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依然存在。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35]

  A. 趋吉避凶的心理使人们进行各种避讳

  B. 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避讳现象

  C. 避讳由统治者运用国家权力强令实行

  D. 封建社会的发展使得避讳愈来愈严格

  解析:B。A 项,原文说明的是人们“为了表示对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而使用了避讳,所以A项不正确。C项,原文并没有表明实施的办法。D项中“使得”表明因果,说明封建社会是避讳发展的原因,从原文中看不出来,是对原文逻辑关系的偷换,所以不正确。B项中,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避讳现象是发生变化之后的现象,与传统的概念有所区别,符合原文的意思。

  错误选项4:偷换数量范围

  分为两种情况,: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当选项或原文出现表示数量的词时,我们要注意原文与选项表述的是否一致,是否对范围进行了扩大或缩小。

  真题4:人们以为芳香剂能净化空气,其实不然,而且实验表明,大多数芳香剂对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少数还可导致造血系统损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等。对一般人来说,偶尔使用芳香剂,不至于造成危害,但家中有呼吸系统疾病等症状者,少用或不用。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准确的是( ) [200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31]

  A.有些芳香剂对空气没有污染

  B.使用芳香剂都会伤害身体

  C.家里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不要用芳香剂

  D.家里没病人,也只偶尔使用芳香剂

  解析:B。B项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段中“大多数芳香剂都会对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并不等于“所有的芳香剂都有害”,这里是对范围进行了扩大,将原文的大多数偷换成了所有。所以B项错误。

  以上就是细节判断经常出现的四种错误选项的标志,在备考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选项有没有犯以上的错误,细心对比原文跟选项,看是否对原文意思进行了偷换,只要我们头脑中有清晰的解题技巧,加之细心对待,相信一定能攻克细节判断这类题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