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的拼音
欠(拼音:qiàn)
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其古字形像人张口出气打哈欠的样子,本义即打哈欠,即人在疲倦时张口出气。气出则不足,故引申为不够。由此引申为借别人的财物没有还或应当给人的事物还没有给。痴呆者常呈张嘴之状,故欠又引申指痴呆。
欠是汉字部首之一。用“欠”作意符的字多与气息有关,如:欷、歔、欬。困倦时舒气会产生舒服的感觉,从“欠”的字有的表示愉悦,如:欢、欣。
文字溯源:
象形字。甲骨文作图1、图2两种方向不同的形体,其字形像一个跪坐的人张口出气之形。西周金文(图3)与甲骨文大致相同,只是跪坐的人形渐变为站立的人形。篆文再把张开大口的符号改成三曲笔表示出长气作图6。此字经西周金文、战国文字(图5),一直到秦汉简帛(图7、8),都无大的变化。西周、春秋、战国和秦代出土文字资料中,不见单独使用的欠字,但作偏旁的欠字习见。汉代印文中的欠字旁基本保持商周的写法,与之时代相同的《说文》小篆欠字及欠字旁形体也应该是这种形体。《说文》欠字及欠字旁作可能是后人根据《说文》 “欠,张口气悟也”的说解改造的,原篆不应如此。
“欠”的本义是打呵欠,是人在疲倦的时候张开嘴吐气以松展身体的一种方式。《说文解字》说:“欠,张口气悟也。象气从人上出之形。”说“欠”是张开口,体内的气散解而出,也就是打呵欠。因为人体是在精力不足的情况下才会打呵欠,所以本义引申就有了“不足、不够、缺少”的意思。例如“欠佳”“欠安”“欠考虑”,等等,是指的状态、精神、身体不足、不够饱满,没有达到最好的情况,缺少周全的考虑。由“缺少、不足”再引申才有了“亏欠”这层含义,而这个意义上“欠”多与钱财关联着,以至于大多用来指借钱财没有归还的这种行为;当然也有指其他的“亏欠”,例如“欠人家一份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