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会有烦恼?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人活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烦恼,儿时因为玩具,后来因为学习成绩,长大后又因为工作、爱情乃至婚姻的期待失落不满间的纠葛情绪,年老后又会继续由于子孙,因为每况日下的健康身体,所以小时候总是期盼长大,长大后希望退休,直到最后真的年老体衰后,又希望可以穿越回过去,我们的生命仿佛是烦恼的接力,不断被抑郁心情困扰延续。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这一切的发生?又该如何去解决这个情绪?
因为贪婪
人都会有对生活有自己的标准要求,对人生有属于自己的规划、理想和追求,我们统称它为上进心,但是它其实还有个小名叫做贪婪,在成长过程中,如果能够驾驭得当自我控制,它就会成为上进的动力,然而一旦欲望失控,当超越了自控能力,就变成了一种贪婪。
我们不断的追逐攀比,为了那个自己还没有达到的目标而奋力,得一想二是人的本性,所以前面总会有些目的地是消耗我们拼劲全力去争取的真正意义。我们没有工作时只求温饱,拿到工资时需要的是高新,拥有高新后期待的是高职位以及被认可的态度和名誉,我们总在递增自己的欲望和目标,但却很难适度掌控它发展的范围和速度。
所以在追逐过程中人很容易迷失,以至于忘记了出发时候的最初目的,也很少能够在中途停歇脚步去思考反省自己的行为和人生,每当完成其中的理想,也不会有喜悦的心情,更不会偶尔停下脚步享受得到的愉悦和成果,而是盲目马不停蹄的继续下一段旅程。
人不过是一部智能机器,能量迟早会消耗殆尽,反复的继续身心俱疲,甚至某一刻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下去,这样的状态想不烦心都是难事,其实偶尔的停留看看风景,并不是颓废的不求上进,而是蓄势待发的一种调养和休息。和爱人交流,可以提升感情为你增加助力,和子女互动,可以让他们成长得更开心,享受家的温度,和身边智者攀谈,可以拓展你新的思路,有时候停下反而可以成为你接下来走的更快更好的助力剂。
忘记了初心,弄丢了自己
无论是爱情还是生活,我们常常把觉得最美的比喻叫做不忘初心,其实就因为它是最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所以才会像向流星许愿一般的充满被满足的期许。人性的另一大弱点,叫做容易被环境所渲染改变,圈子氛围的确容易影响一个人的性情。
有时候总觉得自己坚不可摧,还是会被身边一些常态化的思想和行为所改变控制,更容易被自己游离的思绪所牵绊,有时候打开网页本只是想回复一封邮件,但无意当中看到一则新闻消息,而在读取过程中又遇到了不曾听到的名字,那么又开始了百度搜人物资料的过程,搜寻过程中又突然间弹出了购物的推荐产品,再次循环成为加入购物车对比价格质量的过程举动,反复的转换叠加的行为,却把最初想做的事儿,变成了最后抓紧时间一扫而过的问题。
类似的行为我们总是日复一日,不断重复。有时候人也都会有自己生存的价值和底线标准,对于身边人一些异样的行为穿着打扮都会充满不屑的态度,但天天年年避无可避的接触,很大几率我们会被感染,成为一个类型的群体,并且觉得自己当初定义太过草率,不懂得其中值得欣赏的魅力。有些时候我们成为了自己曾经讨厌的人,那是一种自我压抑为成全现实所作出的妥协,而更多的是因为习惯了这一切被改造同化的结局。
杞人忧天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都是大智慧大作为的前提,但过度没有根据忧患的行为和患得患失的心态,就变成了杞人忧天的庸人自扰,这样的忧虑不会是思考本身,而是过度强化担忧,并会对自己以为会出现的场景可能性而去恐惧,钻进了自我设限的死胡同不得救赎,这样的自寻烦恼,不仅困扰折磨了自己,还会影响身边人造成烦躁的情绪。
杞人忧天能够做到的不解决烦恼,而是增加今天的焦虑,加重明天的负担,失去今天的快乐。曾经再幸福都多了个曾经,生活里无需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过度的忧虑,过度的期待就会成为人生存烦恼的根源所在。有时候自娱自乐是活在开心的秘籍,即使面对并不完美的生活,坦然面对勇敢接受,是最正确的选择,因为掩盖真相往往要费更大力气。
所以说,与其烦恼,不如更好的去修炼自己,提升自身的价值。凡事多往正面想,往前方看,凡事多想解决办法,对待生活中的事情,能够点看开,多些看透,这样自然就不会自寻烦恼充满忧虑。
只有自我,没有他人
人生而自私,这是人性也是本性,这其实并不是多么十恶不赦的品行和问题,但是有些人,做事情,凡事观点立场,要求、所需都只考虑到自己,“这样我会舒服”、“那样我会成功”,“你如何辅助我,可以让我省心省力得到更多的得益”“我喜欢XX”、“我爱XX”“我最讨厌XX”“我最不能容忍XX”等等,任何事情感知和标准都是从自我出发点考虑,他渴望全世界的人,都成为了为自己的奴隶,只是可惜又没有这个实力,久而不得到不到预期自然烦躁不痛快。
而这样性情品行的人最容易和人产生冲突,因为没有谁会真的是为他应运而生,可以做到为钱为他打工服务,可以因为太爱而暂时的包容,但久而久之,人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他也会因为所有人都不达标而充满更加严重的烦躁情绪,其结论是,这个世界就没有一个聪明又有心肝的人能够配合自己,实在可惜实在太累。
拖延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拖延症已经慢慢成为一种流行病,存在于几乎每个人身上。可是类似去拿钱,出游这样令人愉快的事,我想几乎没有拖延症的可能性,所以可见,不论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拖延的事情,一定是我们本就不喜欢的事,当不被喜欢本就抵触的事情,拖延行为背后连带的代价是,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本单一的问题。堆积如山的烦恼,一股脑的来向我们讨债,恐怕一个烦字都不能足以解说当时的心情。
其实所谓的烦恼,大多都是自找的,是许多偶然思维累计后的必然存在,但它到底是一时,还是一辈子,就要看你驾驭人生的能力强弱而定。让我们的内心保持平静,不让烦恼在内心的绿地上生根、发芽,多从多方位角度思考问题,顾忌他人感受,受到人欢迎的同时,你也会少几分烦恼的可能性。你开心不开心,快乐不快乐,生命从来都不会为你停止脚步,更不会听你去申辩。但只要你心诚至静,上帝就一定能听见你的烦恼,并且开启你身上的高维智慧,赋予你一种摆脱烦恼的能量,抑或是与烦恼共存的坚韧与豁达……
所有的这一切,其实都是悄无声息地,在你行进的每一秒生命中,默默进行的。它们既在消耗着你的生命,同时又在为你创造更多的“新生命”。

和大家讲一个故事吧。八年前,我家隔壁曾经租住着一位安徽的大姐。
那段时间,我们每天早出晚归都能看到她在小区里散步,看到她买菜聊天。我家女儿叫她一声奶奶,她会假装生气,然后又很开心地叮嘱孩子,下次一定要叫她大妈。当她发现路旁的车灯没关时,她会主动去物业帮忙找寻车主;每当超市有大的优惠活动,她都会楼上楼下地通知我们……所有的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美好。
但之后的某一天,在小区的门口,我们却听到她老公用呜咽的声音告诉我们,她其实是一个只剩最后八个月生命的癌症晚期患者。那一刻,我们都沉默了,心中涌起了悲戚、怜悯和叹息。
在她生命的最后三个月,她住进了医院。我们几栋楼的邻居,轮流去医院看望她。我们装着若无其事,告诉她小区边上新开通了一路公交,还有一所学校正在开工,我们给她讲很多开心的事情,唯独不愿提及她的病情。

但使我们没想到的是,她却咧着嘴,表现得很坚强。她说:
你们不要老是欲言又止嘛,我的病我自己是知道的。你们总以为可以瞒得住我,其实住进你们小区之前,我就已经知道了,我只有七八个月的时间能活……想想,没什么大不了,是人总会有一死的,既然没有办法让生命延长,那就认真享受生命留给我的最后一份质量吧。
紧接着她又说:你看咱们22栋的小于,三十岁不到的小后生,早上出门的时候人还好好的,晚上回来人就没了,孩子才两岁多……我这算得了什么?我比他幸运多了呀!至少,老天爷还留给了我大半年与世界告别的时间。
是的,八个月的时间,对很多人来说不算长!但对我来说,却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我已经把我父母百年之后的寿衣寿鞋全都准备好了,前些日子我还专门去了趟金子店,给我未来的儿媳妇和孙子各买了一份礼物。虽然我以后不在了,他们也会见不到我,但这些东西我却不能少。
或许,人到最后的那段时刻,都会特别相信命运吧。她告诉我们说:人这一辈子也就那么回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现在很多以前想不通的事情,我都能想通了。
以前,我总是忧心很重,总是担心自己找不到好老公,过得不如姐姐好,在工作上技不如人,业绩上不去,担心老公在外面跑车的安全,常常是顾得了自己,却顾不了家,顾得了孩子却顾不了老公,恨自己文化不高,恨自己不会圆融做人。
后来孩子上学了,又开始为儿子的成绩担忧。他考了全班第十名,我嫌他没进前五。他考上了重点高中,我又担心他考不上好的大学……人总是眼高手低,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欲望也总是超出自己的想象,如果我还可以活很久的话,我一定还会为他以后的毕业分配、成家立业,还有生孩子的事担忧,会想着竭尽全力给他买更大的房子……
人生在世,总是喜欢这样不断地自寻烦恼,并且反复加压,然后一步步地把自己逼上绝路。
因为贪婪
人都会有对生活有自己的标准要求,对人生有属于自己的规划、理想和追求,我们统称它为上进心,但是它其实还有个小名叫做贪婪,在成长过程中,如果能够驾驭得当自我控制,它就会成为上进的动力,然而一旦欲望失控,当超越了自控能力,就变成了一种贪婪。
我们不断的追逐攀比,为了那个自己还没有达到的目标而奋力,得一想二是人的本性,所以前面总会有些目的地是消耗我们拼劲全力去争取的真正意义。我们没有工作时只求温饱,拿到工资时需要的是高新,拥有高新后期待的是高职位以及被认可的态度和名誉,我们总在递增自己的欲望和目标,但却很难适度掌控它发展的范围和速度。
所以在追逐过程中人很容易迷失,以至于忘记了出发时候的最初目的,也很少能够在中途停歇脚步去思考反省自己的行为和人生,每当完成其中的理想,也不会有喜悦的心情,更不会偶尔停下脚步享受得到的愉悦和成果,而是盲目马不停蹄的继续下一段旅程。
人不过是一部智能机器,能量迟早会消耗殆尽,反复的继续身心俱疲,甚至某一刻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下去,这样的状态想不烦心都是难事,其实偶尔的停留看看风景,并不是颓废的不求上进,而是蓄势待发的一种调养和休息。和爱人交流,可以提升感情为你增加助力,和子女互动,可以让他们成长得更开心,享受家的温度,和身边智者攀谈,可以拓展你新的思路,有时候停下反而可以成为你接下来走的更快更好的助力剂。
忘记了初心,弄丢了自己
无论是爱情还是生活,我们常常把觉得最美的比喻叫做不忘初心,其实就因为它是最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所以才会像向流星许愿一般的充满被满足的期许。人性的另一大弱点,叫做容易被环境所渲染改变,圈子氛围的确容易影响一个人的性情。
有时候总觉得自己坚不可摧,还是会被身边一些常态化的思想和行为所改变控制,更容易被自己游离的思绪所牵绊,有时候打开网页本只是想回复一封邮件,但无意当中看到一则新闻消息,而在读取过程中又遇到了不曾听到的名字,那么又开始了百度搜人物资料的过程,搜寻过程中又突然间弹出了购物的推荐产品,再次循环成为加入购物车对比价格质量的过程举动,反复的转换叠加的行为,却把最初想做的事儿,变成了最后抓紧时间一扫而过的问题。
类似的行为我们总是日复一日,不断重复。有时候人也都会有自己生存的价值和底线标准,对于身边人一些异样的行为穿着打扮都会充满不屑的态度,但天天年年避无可避的接触,很大几率我们会被感染,成为一个类型的群体,并且觉得自己当初定义太过草率,不懂得其中值得欣赏的魅力。有些时候我们成为了自己曾经讨厌的人,那是一种自我压抑为成全现实所作出的妥协,而更多的是因为习惯了这一切被改造同化的结局。
杞人忧天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都是大智慧大作为的前提,但过度没有根据忧患的行为和患得患失的心态,就变成了杞人忧天的庸人自扰,这样的忧虑不会是思考本身,而是过度强化担忧,并会对自己以为会出现的场景可能性而去恐惧,钻进了自我设限的死胡同不得救赎,这样的自寻烦恼,不仅困扰折磨了自己,还会影响身边人造成烦躁的情绪。
杞人忧天能够做到的不解决烦恼,而是增加今天的焦虑,加重明天的负担,失去今天的快乐。曾经再幸福都多了个曾经,生活里无需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过度的忧虑,过度的期待就会成为人生存烦恼的根源所在。有时候自娱自乐是活在开心的秘籍,即使面对并不完美的生活,坦然面对勇敢接受,是最正确的选择,因为掩盖真相往往要费更大力气。
所以说,与其烦恼,不如更好的去修炼自己,提升自身的价值。凡事多往正面想,往前方看,凡事多想解决办法,对待生活中的事情,能够点看开,多些看透,这样自然就不会自寻烦恼充满忧虑。
只有自我,没有他人
人生而自私,这是人性也是本性,这其实并不是多么十恶不赦的品行和问题,但是有些人,做事情,凡事观点立场,要求、所需都只考虑到自己,“这样我会舒服”、“那样我会成功”,“你如何辅助我,可以让我省心省力得到更多的得益”“我喜欢XX”、“我爱XX”“我最讨厌XX”“我最不能容忍XX”等等,任何事情感知和标准都是从自我出发点考虑,他渴望全世界的人,都成为了为自己的奴隶,只是可惜又没有这个实力,久而不得到不到预期自然烦躁不痛快。
而这样性情品行的人最容易和人产生冲突,因为没有谁会真的是为他应运而生,可以做到为钱为他打工服务,可以因为太爱而暂时的包容,但久而久之,人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他也会因为所有人都不达标而充满更加严重的烦躁情绪,其结论是,这个世界就没有一个聪明又有心肝的人能够配合自己,实在可惜实在太累。
拖延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拖延症已经慢慢成为一种流行病,存在于几乎每个人身上。可是类似去拿钱,出游这样令人愉快的事,我想几乎没有拖延症的可能性,所以可见,不论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拖延的事情,一定是我们本就不喜欢的事,当不被喜欢本就抵触的事情,拖延行为背后连带的代价是,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本单一的问题。堆积如山的烦恼,一股脑的来向我们讨债,恐怕一个烦字都不能足以解说当时的心情。
其实所谓的烦恼,大多都是自找的,是许多偶然思维累计后的必然存在,但它到底是一时,还是一辈子,就要看你驾驭人生的能力强弱而定。让我们的内心保持平静,不让烦恼在内心的绿地上生根、发芽,多从多方位角度思考问题,顾忌他人感受,受到人欢迎的同时,你也会少几分烦恼的可能性。你开心不开心,快乐不快乐,生命从来都不会为你停止脚步,更不会听你去申辩。但只要你心诚至静,上帝就一定能听见你的烦恼,并且开启你身上的高维智慧,赋予你一种摆脱烦恼的能量,抑或是与烦恼共存的坚韧与豁达……
所有的这一切,其实都是悄无声息地,在你行进的每一秒生命中,默默进行的。它们既在消耗着你的生命,同时又在为你创造更多的“新生命”。

和大家讲一个故事吧。八年前,我家隔壁曾经租住着一位安徽的大姐。
那段时间,我们每天早出晚归都能看到她在小区里散步,看到她买菜聊天。我家女儿叫她一声奶奶,她会假装生气,然后又很开心地叮嘱孩子,下次一定要叫她大妈。当她发现路旁的车灯没关时,她会主动去物业帮忙找寻车主;每当超市有大的优惠活动,她都会楼上楼下地通知我们……所有的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美好。
但之后的某一天,在小区的门口,我们却听到她老公用呜咽的声音告诉我们,她其实是一个只剩最后八个月生命的癌症晚期患者。那一刻,我们都沉默了,心中涌起了悲戚、怜悯和叹息。
在她生命的最后三个月,她住进了医院。我们几栋楼的邻居,轮流去医院看望她。我们装着若无其事,告诉她小区边上新开通了一路公交,还有一所学校正在开工,我们给她讲很多开心的事情,唯独不愿提及她的病情。

但使我们没想到的是,她却咧着嘴,表现得很坚强。她说:
你们不要老是欲言又止嘛,我的病我自己是知道的。你们总以为可以瞒得住我,其实住进你们小区之前,我就已经知道了,我只有七八个月的时间能活……想想,没什么大不了,是人总会有一死的,既然没有办法让生命延长,那就认真享受生命留给我的最后一份质量吧。
紧接着她又说:你看咱们22栋的小于,三十岁不到的小后生,早上出门的时候人还好好的,晚上回来人就没了,孩子才两岁多……我这算得了什么?我比他幸运多了呀!至少,老天爷还留给了我大半年与世界告别的时间。
是的,八个月的时间,对很多人来说不算长!但对我来说,却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我已经把我父母百年之后的寿衣寿鞋全都准备好了,前些日子我还专门去了趟金子店,给我未来的儿媳妇和孙子各买了一份礼物。虽然我以后不在了,他们也会见不到我,但这些东西我却不能少。
或许,人到最后的那段时刻,都会特别相信命运吧。她告诉我们说:人这一辈子也就那么回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现在很多以前想不通的事情,我都能想通了。
以前,我总是忧心很重,总是担心自己找不到好老公,过得不如姐姐好,在工作上技不如人,业绩上不去,担心老公在外面跑车的安全,常常是顾得了自己,却顾不了家,顾得了孩子却顾不了老公,恨自己文化不高,恨自己不会圆融做人。
后来孩子上学了,又开始为儿子的成绩担忧。他考了全班第十名,我嫌他没进前五。他考上了重点高中,我又担心他考不上好的大学……人总是眼高手低,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欲望也总是超出自己的想象,如果我还可以活很久的话,我一定还会为他以后的毕业分配、成家立业,还有生孩子的事担忧,会想着竭尽全力给他买更大的房子……
人生在世,总是喜欢这样不断地自寻烦恼,并且反复加压,然后一步步地把自己逼上绝路。
2023-03-12
展开全部
一、
起心动念皆是因,当下所受即是果。
为何世间众生多有烦恼与痛苦,就是因为我们多数人并不具备超越世俗烦恼的心,甚至我们就连自我觉知的智慧都没有,就像《道德经》之中所说“自知者明”的道理一样,能自我觉知才是真正的明了,可惜世间多数人并不具备这种明了之慧。
既然我们并不具备自我觉知的智慧,就无从谈起超越世俗的念头,所以自然需要在颠倒梦想之中纠缠,并且因此犯错。
最后不仅要在错误之中产生烦恼痛苦,也要承担错乱念想所带来的人生厄运。
而所谓修行,修的就是这些念头,减少贪嗔痴慢疑对自己的支配,真正做到用清静心为自己塑造一个更平和的人生,这是人生的智慧,更是人生福德的前提。
正如了凡先生说:“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
世间多数人都是看不到这层智慧的,或者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不能从内心去体会这种状态,所以大多数人在避祸求福的过程中,都是站在细枝末节的层面,行使着和事物本质完全背离的愚痴手段,用本末倒置的方式去追求自己期待的人生结果。
这是一种妄想,更是错误的开端。
比如说一个人想要获取一段相对平稳的人生,他就要做到看清贪欲对自己的蛊惑和支配,从贪欲的牢笼中挣脱出来,站在相对理性客观的角度审视自身拥有的条件,在自身能力和德行不配所求高位时,不过度强求,不攀缘,不附会,让自己所期待的事情合理的出现。
这样不仅能够很好地追求人生所期待的结果,也能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相对稳妥,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以此避免波动对自己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但是大多数人却看不到这一点,于是在贪欲的蛊惑下,总是攀附着去追求一些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并且绞尽脑汁的想通过一些世俗认为的“捷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说有的人绞尽脑汁地去参加饭局,或者通过其他方式为自己获取人脉,他们总是过高估计了人脉对人生存在的价值,最后却让自己大失所望。
甚至有的人会通过一些违背道德与法律的不上台面的方式,只为满足自己的欲望。
这都是世俗之人因为欲望驱使而做出的愚痴荒唐,而我们人生糟糕的状态不止于此。
再比如,如果一个人想获得良性和谐的人际关系,他就不能只看到自己所看到的世界,而应该回头看看自己的内心。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期待自己能获得一个良好的人际圈子,能遇到相处舒服的人,但是当多数人只带着这种期望寻求和自己能够合拍的伴侣时,却从来没有审视自身,看看自己是否具备获取这种关系的心念。
其实很多人在生活中人际关系并没有自己所期待的那么好,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他的运气不好或者他身边的人都很糟糕,而是因为他本身就是怀着一份与他人格格不入的嗔心戾气去面对世界的。
一个人心里面都不阳光的时候,他怎么能够在这个世界去获取温暖呢。
所以对于这种人来说,应该做到的就是不管世界在你面前呈现什么样的状态,都能保证自己用温暖和顺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
二、
我们与这个世界,与他人,其实就是个人与镜子的关系,你是用什么样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世界这面“镜子”,就会回馈给你什么样的面貌。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理解这一点,因为有人觉得自己总会遇到这样一种人,就是不管自己怎么去善待他,对方总会以尖酸刻薄来回报,正是这样的状态,让他们忽略了以德报怨这个境界的魅力。
虽然这种情况在生活中的确存在,但其中的道理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极端,一来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恶,只是情绪与立场产生的错觉,二来,是因为多数人虽没有十足的好运,但是运气也不至于真的这么差。总而言之,只是我们没有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当然,如果真的遇到了一些极端案例,比如碰到十恶不赦的人,那就要及时远离了。)
很多时候当我们以为别人并不友好的时候,只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到足够温暖,人心都是温暖友爱的,当你足够平和善意地去对待别人时,哪怕和别人之间有一些小小的隔阂,也会在你的这种善意中逐渐化解。
但是当你做不到纯粹的平和与善意,别人稍微对你有些尖酸刻薄的时候,你就马上以相应的姿态还击,甚至别人还没有表现出恶意,自己倒因为别人一些有意无意之间的话,而生出戾气,这不就是问题所在吗。
所以很多时候,看似是这个世界存在的问题,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只是因为自己看不清楚念头而导致的悲剧结果。
在我们的意识中,自己与世界都是分离的,但其实不管从佛家还是道家的智慧来说,我们与这个世界都是一个整体,自己的起心动念即是因,当下所受即是果,而在你并未觉察到这种智慧之前,都是在用糟糕的状态面对“自己”,
所以不管我们想走什么样的路,或者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不妨回头看看自己曾经的念头,或者自己当下的心念状态,因为这些才是人生的因缘根本,与其在这个世界像无头苍蝇一样寻找一些自己寻找不到的结果,倒不如回头看看自身,找一些自己可以抓得住的因缘。
我想,用向内探寻的智慧生活,比毫无目的地向外摸索,更能让我们获取一种良好的人生体验。
在起心动念处修行,才能获得我们想要的结果。
作者|国学书舍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起心动念皆是因,当下所受即是果。
为何世间众生多有烦恼与痛苦,就是因为我们多数人并不具备超越世俗烦恼的心,甚至我们就连自我觉知的智慧都没有,就像《道德经》之中所说“自知者明”的道理一样,能自我觉知才是真正的明了,可惜世间多数人并不具备这种明了之慧。
既然我们并不具备自我觉知的智慧,就无从谈起超越世俗的念头,所以自然需要在颠倒梦想之中纠缠,并且因此犯错。
最后不仅要在错误之中产生烦恼痛苦,也要承担错乱念想所带来的人生厄运。
而所谓修行,修的就是这些念头,减少贪嗔痴慢疑对自己的支配,真正做到用清静心为自己塑造一个更平和的人生,这是人生的智慧,更是人生福德的前提。
正如了凡先生说:“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
世间多数人都是看不到这层智慧的,或者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不能从内心去体会这种状态,所以大多数人在避祸求福的过程中,都是站在细枝末节的层面,行使着和事物本质完全背离的愚痴手段,用本末倒置的方式去追求自己期待的人生结果。
这是一种妄想,更是错误的开端。
比如说一个人想要获取一段相对平稳的人生,他就要做到看清贪欲对自己的蛊惑和支配,从贪欲的牢笼中挣脱出来,站在相对理性客观的角度审视自身拥有的条件,在自身能力和德行不配所求高位时,不过度强求,不攀缘,不附会,让自己所期待的事情合理的出现。
这样不仅能够很好地追求人生所期待的结果,也能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相对稳妥,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以此避免波动对自己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但是大多数人却看不到这一点,于是在贪欲的蛊惑下,总是攀附着去追求一些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并且绞尽脑汁的想通过一些世俗认为的“捷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说有的人绞尽脑汁地去参加饭局,或者通过其他方式为自己获取人脉,他们总是过高估计了人脉对人生存在的价值,最后却让自己大失所望。
甚至有的人会通过一些违背道德与法律的不上台面的方式,只为满足自己的欲望。
这都是世俗之人因为欲望驱使而做出的愚痴荒唐,而我们人生糟糕的状态不止于此。
再比如,如果一个人想获得良性和谐的人际关系,他就不能只看到自己所看到的世界,而应该回头看看自己的内心。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期待自己能获得一个良好的人际圈子,能遇到相处舒服的人,但是当多数人只带着这种期望寻求和自己能够合拍的伴侣时,却从来没有审视自身,看看自己是否具备获取这种关系的心念。
其实很多人在生活中人际关系并没有自己所期待的那么好,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他的运气不好或者他身边的人都很糟糕,而是因为他本身就是怀着一份与他人格格不入的嗔心戾气去面对世界的。
一个人心里面都不阳光的时候,他怎么能够在这个世界去获取温暖呢。
所以对于这种人来说,应该做到的就是不管世界在你面前呈现什么样的状态,都能保证自己用温暖和顺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
二、
我们与这个世界,与他人,其实就是个人与镜子的关系,你是用什么样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世界这面“镜子”,就会回馈给你什么样的面貌。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理解这一点,因为有人觉得自己总会遇到这样一种人,就是不管自己怎么去善待他,对方总会以尖酸刻薄来回报,正是这样的状态,让他们忽略了以德报怨这个境界的魅力。
虽然这种情况在生活中的确存在,但其中的道理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极端,一来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恶,只是情绪与立场产生的错觉,二来,是因为多数人虽没有十足的好运,但是运气也不至于真的这么差。总而言之,只是我们没有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当然,如果真的遇到了一些极端案例,比如碰到十恶不赦的人,那就要及时远离了。)
很多时候当我们以为别人并不友好的时候,只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到足够温暖,人心都是温暖友爱的,当你足够平和善意地去对待别人时,哪怕和别人之间有一些小小的隔阂,也会在你的这种善意中逐渐化解。
但是当你做不到纯粹的平和与善意,别人稍微对你有些尖酸刻薄的时候,你就马上以相应的姿态还击,甚至别人还没有表现出恶意,自己倒因为别人一些有意无意之间的话,而生出戾气,这不就是问题所在吗。
所以很多时候,看似是这个世界存在的问题,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只是因为自己看不清楚念头而导致的悲剧结果。
在我们的意识中,自己与世界都是分离的,但其实不管从佛家还是道家的智慧来说,我们与这个世界都是一个整体,自己的起心动念即是因,当下所受即是果,而在你并未觉察到这种智慧之前,都是在用糟糕的状态面对“自己”,
所以不管我们想走什么样的路,或者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不妨回头看看自己曾经的念头,或者自己当下的心念状态,因为这些才是人生的因缘根本,与其在这个世界像无头苍蝇一样寻找一些自己寻找不到的结果,倒不如回头看看自身,找一些自己可以抓得住的因缘。
我想,用向内探寻的智慧生活,比毫无目的地向外摸索,更能让我们获取一种良好的人生体验。
在起心动念处修行,才能获得我们想要的结果。
作者|国学书舍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