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性能的基本内容_中药的性能

 我来答
艺吧顶贴组小奋
2023-03-11 · TA获得超过32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4万
展开全部
中药的性能(药性)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2、掌握四气、五味的概念、作用及气味的综合效应。

3、掌握升降沉浮的概念、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4、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的临床意义。

5、熟悉毒性的分级、中毒原因、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与学时】

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毒性

1/2学时

中药的性能即中药的药性理论, 是在数千年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

中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是以偏纠偏。

偏性: 各种药物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用其偏性来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即以偏纠偏,来解释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一、四气

四气(四性):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它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通过药物作用于机体发生的反应和效果而总结出来的。

寒凉药属阴,温热药属阳。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的原则,寒凉药用于阳热证,温热药治疗阴寒证。如果违反这个规律,则会贻误病情,如王叔和言:“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桂枝性温,以热治热,不但没有疗效,反而会加重病情,重则误人性命。同样道理,承气汤主药为寒性的大黄,以寒治寒,也会误病伤人。

寒凉药——指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如“清热药类”中的药物(黄芩、知母、银花、连翘等)。

温热药——是指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如“温里药类”中的药物(附子、干姜、肉桂等)。

根据药性寒热在程度上的差异,寒与热的范围内又有大寒、大热、微寒、微温之分。

值得指出的是,有一些药性介于寒性与热性之间,寒热之性不十分显著,作用比较缓和的药物,称之为“平性”药。寒证、热证均可应用。

二、五味

辛、甘、酸、苦、咸,指五种口感的真实滋味及对后世对五味的作用发挥。除五种基本滋味外,还有淡味、涩味。

阴阳配属: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行五脏配属:辛入肺属金,甘入脾属土,酸入肝属木,苦入心属火,咸入肾属水。

五味是药物作用的重要标志,综合历代用药经验:“味不同,作用不同。”味相同,作用则相近。五味的真正含义指五味的作用。

1、 辛味——能散,能行或润养

发散:如解表药(麻黄、桑叶)发散风寒或风热,治疗表证

行气:理气药(陈皮、青皮、香附、沉香)调理气机,疏通气滞。

行血:理血药(川芎、丹参、桃仁、红花)通行血脉,祛除血瘀。

润养:补益药(益智仁、补骨脂)补益肝肾。

2、甘味——能补,能和,能缓

补益:如补气药(党参、白术、黄芪)

补血药(当归、何首乌、熟地)

补阴药(沙参,麦冬)

补阳药(杜仲、肉苁蓉)

均具有甘味,补益人体阴阳气血不足,治疗虚证。

缓急:饴糖、甘草等缓和拘急疼痛。

调和:甘草调和药性,称为“国老”。

3、酸、涩味——能收敛、固涩

如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山茱萸(滋补肝肾,涩精敛汗)均含有“酸味”,而“金樱子” 味酸、涩,能固精缩尿,涩肠止泻。多用于治疗各种滑脱病症,如自汗、盗汗、久咳、久痢、脱肛、遗尿、崩漏。

酸性药兼有生津,酸甘化阴的功效;涩药则无。

4、 苦味——能泻,能燥,坚阴

泄:通泄,大黄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降泄,杏仁降逆肺气,止咳平喘

清泄,栀子清热泻火,治疗热盛心烦

燥:燥湿,治疗湿证。

寒湿用苦温的苍术、厚朴

湿热用苦寒的黄芩、黄连

坚阴:如知母、黄柏味苦清相火治痿证,具有泻火存阴,即坚阴的作用。 性味关系

每种药物都具有性和味,性味是药物作用的不同方面,两者必须综合分析。 同性药物由于五味的差异,作用因而不同。

如温性药:辛温(苏叶、生姜),散寒解表

酸温(五味子、山茱萸),补肾固涩

甘温(党参、白术),补中益气

苦温(苍术、厚朴),燥化寒湿

同味的药,由于四气的不同,功效有异。

辛味药:辛温(麻黄、桂枝),发散风寒

辛凉(桑叶、薄荷),疏散风热

辛寒(浮萍、牛蒡子),透疹解毒

辛热(附子、干姜),温里散寒

三、升降浮沉

含义——升和降,浮与沉是指药物作用的相对趋向。

升:上升提举,降:下达降逆,浮:向外发散,沉:向内收敛。

升浮药: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

沉降药: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及止咳平喘等功效。

有一些药,升降浮沉不十分明显,有些药具有二重性,如麻黄,上能发汗,又平喘,下能利水。川芎“上行头目”又“下行血海”。

药物的升降浮沉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性味、药用部位、质地轻重、炮制、配伍有关。

升浮药:属阳,性多温热、味属辛甘,如桂枝,柴胡、黄芪之类。

沉降药:属阴,性多寒凉,味属酸咸苦,如大黄、黄柏、芒硝之类。

升浮药:多为花、叶及质轻,如辛夷、荷叶、桑叶、菊花类。

沉降药:多属子实及质重,如苏子、枳实、石决明、磁石等。

例外如旋复花药用部位为花,却能降逆止呕,属于沉降药;而蔓荆子升药用部位为果实,却能疏散风热,属于升浮药。

炮制:如酒炒能升,盐炒能降,姜炒能散,醋炒能敛。

四、药物归经

归经指药物对人体特定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主要指导思想是以其功效为依据,凡能治疗某脏腑,某经的药就归某经。

单纯归经,如肺之主病证是:咳嗽、喘。凡能止咳、平喘之药如杏仁,苏子归肺经。心之主病证是:心悸,失眠,凡能定悸安神之药如酸枣仁、茯神归心经。 复杂归经,如石膏能清肺热治咳嗽,又能清胃火治口渴,归肺、胃二经。总之,涉及功效多的药入经入脏腑亦多。

引经药——不但能自入某经,还能引导它药进入某经的药物,起向导作用(引诸药直达病所)。

手太阴肺经:桔梗、升麻、葱白、辛夷。手阳明大肠经:白芷、石膏。 手少阴心经:细辛、黄连。 手太阳小肠经:木通、竹叶。

足太阴脾经:升麻、苍术。 足阳明胃经:白芷、石膏、葛根。 足少阴肾经:肉桂、细辛。 足太阳膀胱经:羌活。

足厥阴肝经:柴胡、川芎、吴茱萸。 足少阳胆经:柴胡、青皮。

手厥阴心包经:柴胡、丹皮。 手少阳三焦经:连翘、柴胡。

五、毒性

有毒中药多力猛效强,用之得当,治疗顽疾,用之失当,则引起中毒。 毒性分级

大毒:生乌头、马钱子、斑蝥、雷公藤、巴豆、升药等。

中毒:附子、商陆、牵牛子、洋金花、蜈蚣、白花蛇、雄黄等。

小毒:吴茱萸、细辛、川楝子、苦杏仁、鸦胆子、干漆等。

中毒原因:

剂量过大,服用太久,炮制不当,配伍失误,

制剂不妥,外用失控,误食误用。

预防措施:

1、掌握毒药品种,使用特殊要求和注意事项。

2、根据患者体质、病情,严格控制剂量和服药时间。

3、严密观察毒副作用,早诊断,早停药,早处理。

中药的用法

【目的要求】

1. 掌握中药配伍的目的,“七情” 含义。

2. 掌握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证候禁忌,了解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的内容。

3. 熟悉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及确定用量的依据。

4. 熟悉中药的煎煮时间与方法。

【教学内容与学时】

中药的配伍、禁忌、用量、煎服法

1/2学时

一、中药的配伍——七情

单行——指单味药治疗能直接取效,如各类药中的单方独味药,马齿苋治痢,黄芩治肺热咳嗽。

相须——指功效类同的药,合用后能明显增强原有的作用。如石膏/知母合用,清热泻火力增强。大黄/芒硝合用,攻下泻火力大增。

相使——指一药为主,余药为辅,合用后能明显增强主药的某一功效。如黄芪补气利水为主药,配茯苓利水健脾,从而增强黄芪的作用。

相畏——一种药物能抑制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和烈性。如生姜与半夏、南星等。 相杀——指一种药物能消除或减弱另一种药物的中毒反应。如:防风能杀砒霜毒,

绿豆能杀巴豆毒,土茯苓能杀汞剂毒。

相恶——指一种药物能减弱另一种药物的性能。如人人参恶莱菔子,生姜恶黄芩。 相反——指某些药物合用后,能产生毒性反应或较剧烈的副作用。如“十八反”中的药物。

二、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

《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石脂。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儒门事亲》:“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2、妊娠用药禁忌

根据对孕妇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两类:

禁用药: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芫 花、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水银、砒霜、雄黄、轻粉、马钱子、蟾酥、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甘遂、干漆。

慎用药: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肉桂、冬葵子、牛膝、川芎、姜黄、牡丹皮、番泻叶、芦荟、芒硝。

3、证候禁忌

根据药物性味、归经,一种药物只适用于某种或几种特定证候,对其他证候无效,或起反作用,即为禁忌证。如大黄适用于热结便秘,而对阴虚、阳虚便秘无效。

4、饮食禁忌

病证禁忌:根据病情禁忌某些食物。如温热病忌食辛辣油腻煎炸之品,寒凉证忌食生冷寒凉之品

服食禁忌:服药时忌食某些食物,以免降低疗效,或加剧病情或变生他证。如人参忌萝卜,鳖甲忌苋菜,常山忌葱等。

三、中药的用量

中药的剂量是直接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剂量的确定与以下因素有关:

1、药物性质:有毒性烈者量宜小;质重者量宜大,质轻者量宜小;鲜品量宜大,干品量宜小。

2、药物配伍:单方剂量比复方重;复方君药比辅药量重;汤剂比丸散量重。

3、年龄、体质、病情:妇幼体弱者减量;病轻势缓者量小,病重的势急者量大。

4、季节、地域:解表药夏轻冬重,泻火药夏重冬轻。北方量大,南方量小。

四、中药煎服法

1、煎药法

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为好,多数药物可同煎,另有些药有特殊煎法。 先煎——介壳、矿石类,因其质重,难煎出味。如鳖甲、代赫石、石决明、牡蛎、龙骨、龙齿、龟板、生石膏、磁石、海蛤壳等。

后下——气味芳香之药物, 借其挥发油取效。如薄荷、木香、砂仁、白蔻、沉香、青蒿、香薷、钩藤、大黄。

包煎——为防止药液混浊及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如赤石脂、旋复花、灶心土等。

另炖或另煎——某些贵重药,为保存其有效成分。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溶化(烊化)——胶质、粘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饴糖、龟胶、鹿胶等。 泡服——含挥发油,易出味,用量又小的药。如西红花、肉桂、番泻叶、胖大海等。

冲服——散剂、丹剂、小丸。如琥珀未、珍珠粉、牛黄未、芒硝、玄明粉、田三七未、紫雪丹等。

2、服药法

服药时间:汤剂日一剂,分2次服。一般来说,宜在食前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和治眼病的药宜在食后服。安神药在睡前服;急病不拘时间;慢性病服丸、散、膏、酒者应有定时。

温服与冷服:一般温服,解表药宜热服且复被取汗;热证用寒药,宜冷服;寒证用热药宜热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