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春趣中作者写放风筝是什么意思?
红楼春趣中作者写放风筝其实是在暗示
(1)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人们往往根据不同的吉祥图案,寄予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林黛玉选择了一个美人风筝,目的就是为了“放晦气”,“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显然,林妹妹放风筝是祈求的消灾免难,身体康健。而薛宝琴的蝙蝠风筝,谐音为“遍福”、“遍富”,象征着古代人们对于富贵如意生活的美好向往。宝玉除了一个美人风筝,还有一个螃蟹风筝被袭人送给了贾环。螃蟹风筝,取意于“富甲一方”和“纵横天下”的美好寓意,象征了对于财富与权势的追求。
(2)其次,风筝作为《红楼梦》的重要意象,成为金陵十二钗,尤其是探春悲剧命运的象征。
风筝有随风飘散的特点,尤其断了线的风筝更是漂泊无依,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尤其是探春,风筝不仅出现在她判词的图画之中,而且还出现在她元宵节猜谜语的谜底之中,还有这次的凤凰风筝之中。风筝,象征了探春命不由己而无奈远嫁海外的悲剧命运。正如探春在咏絮词里所云,“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在第七十回里,众人一起放风筝的欢快,正是为了以后各自散落天涯的悲凉作反衬。一心放掉晦气而祈求身体安康的林妹妹,最终也事与愿违,难逃泪尽而亡的悲剧命运。风筝不仅象征了金陵十二钗红颜薄命的悲剧命运,而且在各自风筝的形状上寓意了各自的命运走向。
探春的凤凰风筝,暗示了其远嫁为妃的命运归属;黛玉的美人风筝,象征了其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的悲剧结局;而宝琴的蝙蝠风筝,则是难得的幸福绵延。理解了风筝所象征的民俗功能与悲剧象征意义,宝钗“一连七个大雁的”风筝又有哪些深意呢?其一,作为“五常俱全”的灵物,大雁与宝钗安分随时的封建淑女形象相吻合。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所谓五常,仁义礼智信也。大雁,喜欢成群结队在南北之间随季节迁徙,从不抛弃老弱病残,也不争先恐后,而是循规蹈矩以“一字形”或“人字形”排序,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七个大雁,“七”谐音“齐”也,暗示宝钗具备“仁义礼智信”所有的美德。
在这一点上,安分随时、端庄娴雅的宝钗,的确无愧于古代封建淑女之典范。宝姐姐虽然比林妹妹入府晚,却凭借自己周全的礼数与豁达的胸怀赢得众人喜爱。其二,作为贽见之礼,大雁与宝钗、宝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相暗合。在我国古代,封建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礼仪,讲究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阶段。除了亲迎最后一个阶段,皆有父母出面,以大雁作为贽见之礼,出现在婚姻礼仪的各个阶段。宝钗的大雁风筝,则暗示了宝玉与黛玉木石前盟姻缘的落空,正如《终身误》里所言,“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在贾母、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安排下,宝钗与宝玉圆满了金玉良缘之说。高鹗的续写,整体上符合曹雪芹“黛死钗嫁”的命运走向。其三,作为守节之鸟,大雁与宝钗在宝玉遁入空门后而忠贞不渝的节妇形象相一致。如元好问的《雁丘词》所云,“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有情有义的大雁,伴侣之中的一方去世之后,另一方从不会苟活于世。也正因为如此,大雁在古代被视为最有情义的鸟类,成为人们对于忠贞爱情与婚姻的象征。宝玉遁入空门后,只剩下宝钗独守空房。博古通今而端庄娴雅的宝姐姐,并没有因此而改嫁他人。那昙花一现的齐眉举案,成为宝钗自己以后漫长岁月里为数不多的一抹色彩。
这样的宝二奶奶,正如“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般忠贞不渝。其四,作为传书之鸟,大雁与宝钗“山中高士晶莹雪”的俗世高人形象相匹配。自古以来,鸿雁传书,都暗含悲欢离合之意。尤其宝钗的这个风筝,多达七个大雁相连。“七”,一言“弃”也,暗示宝钗后来被宝玉所无情抛弃的悲凉命运。此等悲欢离合,是世态炎凉之大悲与大苦也,寄托了离别的悲凉与相思之意。“七”,二言在佛家有小圆满之意。宝玉遁入空门后,宝钗“虽离别亦能自安”,与她“山中高士晶莹雪”的高人形象所匹配。元宵节猜灯谜的时候,宝钗所猜,“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所对应的谜底正是“佛塔”。
而我国古代建造的大雁塔,也恰好有七层。宝钗的空无佛性,远高于宝玉,正如她推荐给宝玉的《寄生草》唱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早已将世事洞明和红尘看透。总之,风筝作为小说《红楼梦》里的重要意象,成为大观园女子“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悲剧命运的象征之物。宝钗所放的“七个大雁”风筝,也与她一贯的形象定位与最终的命运走向相暗合。所谓“鸿雁于飞,哀鸣嗷嗷”。曾经那个看着她如雪肌肤而成“呆雁”的宝玉最终选择了一入空门,这位“山中高士晶莹雪”也在以自己的方式,默默聆听着赋予美好德行背后的哀鸣之音。只不过,佛塔为谁而鸣,只能回到最初的红楼一梦,到宝钗如雪洞的房屋里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