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大趋势_未来十年世界格局几大趋势

 我来答
渺已边5335
2023-03-11 · TA获得超过120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8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9.4万
展开全部
  全球政治格局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全球战略中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传统安全重新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未来世界体系中的权力博弈将围绕传统安全展开
  全球经济未来十年将持续低迷
  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五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愈演愈烈,在此影响下,未来十年全球经济都无法走出泥潭,将长期陷入低迷。
  全球主要的发达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比重高达60%,这些国家目前陷入“三高”困境(高赤字、高债务、高失业),制约了发达经济体的复苏。从有关数据和指标可以判断经济在十年内走不出来。
  美欧经济仍未见底。美国的金融形势非常严峻。当年次贷危机发生时,破产的长期资本投资公司,只有30倍杠杆;而现在五大投资银行(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富国银行、花旗银行、美银)却存在更为夸张和巨大的杠杆比例,金融风险远未结束。所以,美欧应付这些烂账要很长时间,美国和欧洲都在往底部走,经济仍未见底,真正要把资产负债表修复,未来十年时间恐怕未必够,至少日本是20年没有走出来。
  再工业化也不能将美国经济带出危机。通过奥巴马这几年的表现,特别是2008年的表现,可以判断奥巴马不可能将美国带回制造业,美国的再工业化不太可能实现。事实上,美国这场危机仍未见底,经济还在往下走,尽管通过压低工人工资促使制造业回流使得就业有所增加,但是美国的失业率仍高达8.2%,美国还将有更大的危机在后面。
  欧洲方面,欧元不会崩溃,这场危机会促使欧元成为一个有财政统一支持的货币,就是整合一个以德国模式为中心的财政平衡模式。这种整合要求的是欧洲财政紧缩过程。首先,整合过程本身就是逼着他们不断地在经济低迷中挣扎;其次,真正整合成功了,也一定是以德国为首的模式。所以说欧洲经济没有见底,而且未来十年没有力量跟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去竞争,需要解决自己的内部问题。
  事实上,欧美国家已经没有更好的吸纳投资的领域。随着危机的蔓延,未来所有国家都将进入一个非常漫长的调整过程,不排除一些国家因为调整不成功而经济瘫痪。欧洲普遍存在产业空心化现象,国家没有能力大投资以及危机导致的国家间“离心”等因素或将促使欧洲未来退化出一批发展中国家。
  未来十年,世界大趋势的一条主线就是,主要发达国家将进入一个战略收缩期。这场金融危机严重损耗了这些发达经济体的力量,迫使他们不得不进行收缩。发达经济体最主要的问题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严重脱节,实体经济托不住虚拟经济,因此需要调整以达到两者的匹配,涨实体和收虚拟两者要平衡,这个过程恐怕要十年。日本走出来至少用15年,现在过了五年,未来可能还有十年时间。这十年时间,它内部力量还在消耗,必须调动所有力量去解决这笔金融烂账。欧洲忙于解决自己的财政统一问题,无暇向外看,这是一个十年的战略收缩期。这十年的战略收缩期,就是欧美日在中东、非洲、南美的控制力都减弱的过程。
  金砖国家也将进入收缩期。未来十年,金砖国家,包括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等都将是收缩期,他们对于外部环境的极大依赖是如此判断的主要原因。
  
  全球格局将发生结构性变化
  全球政治格局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一个是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全球战略中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另一个是传统安全重新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未来世界体系中的权力博弈将围绕传统安全展开。
  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现在正在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大西洋同盟的解体和太平洋轴心的显现。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很多,总体来看,是美国力量调整和态势收缩,欧元区对美国的排斥,以及东亚一体化进程这三股力量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全球力量中心向太平洋地区的移动。
  世界格局是可能出现两个中心,一个就是以欧洲为主的环地中海地区,第二个就是以美国、中国为主要国家的太平洋地区,这就是地缘格局比较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全球各主要力量向太平洋集中,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转移,包括美国战略东移、俄罗斯战略东移、拉美四国的太平洋时代、澳大利亚的太平洋时代等,都向太平洋移动,实际都是被中国吸引过来的。
  每年,欧亚集团都发表世界十大风险预测。2012年的十大风险之首是“恐怖终结”。“恐怖终结”意味着什么呢?或许意味着作为世界的主要矛盾,“非传统安全”的重要性开始下降,而相应的“传统安全”的影响力重新上升,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决定“传统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博弈与较量,而不是“非国家主体”之间的力量较量。诚然,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传统的、非传统的威胁同时存在,并会持续相当长时间,但决定性威胁来自于传统安全,这一点已经有所体现。如此,独立主权国家,特别是强国——“国家主体”围绕经济、军事、金融或者制造、服务业等等各种实力较量重新展开,而竞争的地缘空间集中于太平洋。即形成了大陆国家集中进入太平洋,在太平洋展开权力角逐。如果出现这样一个局势的话,简单的“结盟说”就过于理想,也不一定符合现实。因为这个过程是复杂而且不断变化的,是依据各种力量角逐、博弈的结果才能决定亚太地区安全结构。因此我们无法事先预想,我们应该与谁“结盟”,而必须是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寻找合作的机会。这是一个力量动态变化的均衡过程,即动态均衡过程,我们的政策和战略也必须是动态变化的,且应是适应变化的,至少应该是OPEN的。
  短期看,今年9月俄罗斯将主持远东APEC,普京政权也摆出了东进太平洋的战略姿态,但美国要重返亚太,二者形成天然对立。普京不参加奥巴马主持的戴维营G8峰会,奥巴马也不来APEC,两巨头互不捧场,预示着两大能源、安全力量在亚太尚未找到合作的理由和方式,至少,竞争大于合作。而与此同时,在叙利亚、伊朗这个中亚油库的延长线上,美俄较量更直接,围绕东欧的导弹防御体系,美俄更是正面对立。
  位居中亚南向出海口的印度,一方面关切中东、伊朗和中亚的石油,另一方面又欲“东向”日本和美国的技术与市场结合,同时不甘居中国之下,直取东盟,介入泛亚太合作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