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衔接数学内容 高一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 要】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每个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衔接”。课本作为知识的载体,一方面,体现编排者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所遵循的教学法原则,另一方面,则体现着知识的层次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所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应该重视教学各个环节的“衔接”。
【关键词】高一 物理教学 衔接问题
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每个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衔接”。课本作为知识的载体,一方面,体现编排者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所遵循的教学法原则,另一方面,则体现着知识的层次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所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应该重视教学各个环节的“衔接”。那么如何做“衔接”呢?我们不但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更要考虑到高一学生的实际处境,他们从初中进入高中,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态、教材、学习的变化。而学习物理这门学科,则要求他们必须从物理的思维方法上,从建立对象的角度,从掌握比初中更多定量研究的特点出发,进入学习高中物理的角色,这些对高一新生来说,是不适应的,要有一个过渡期。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思考,如何给学生搭一个坡度较缓慢的“引桥”,让学生以比较整齐的阵容、较规范步伐上好“引桥”,平缓地引他们上一个新的高度,是一个值得研究探索的过程,需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面就衔接问题谈谈笔者个人的见解及做法。
1.从思维方法上,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完成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初中研究力学问题,仅是力的初步概念,重力的常识,摩擦力只作为阻力的形式介绍而已;而进入高中后,一开始就要对较抽象的弹力、摩擦力进行全面的定量研究,继而要进行受力、分清施力物、受力物、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等容易混淆概念的学习,要选定研究对象、采取正确的研究方法等等,这些是横在新生面前凸起的台阶,跨不过它,高中物理将很难过关。
2.从能力要求上,高中物理教学中所应培养的能力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在初中,物理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如牛顿运动定律则要经过推理得出,而且在处理问题中要较多地运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对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思维能力提不高,就学不好高中物理。初中阶段以常识性介绍、说明为主要学习内容,对数学工具有应用只是简单的触及;进入高一,在学习和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时,就体现了数学能力的培养和要求。学生要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合力、分力的大小及方向,这对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来说,无疑是一大台阶。至于解在决具体问题时的数学能力,如“第二章物体的运动”中图象的运用能力及“第七章气体的性质”要进行对气体性质的定性和半定性的分析和推理,更是一种较高能力的要求,需要具备较高的物理思维能力。相对于初中而言,要跨出一大步,这个台阶更为突出!高中阶段的学习,要对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进行全面深入的定量研究,需要运用数学简明确切地表达问题,综合运用数学进行推理和运算。我们知道,物理知识不是公式的堆积,不作物理分析,乱套公式,不是数学本身的过错,而是不会运用数学。学生要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物理,学会运算,以至最后得到物理结论,是在高中阶段应逐步培养和提高的能力之一。
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求比初中有所提高,除了要求学生“能有目的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进一步要求学生能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变化的过程以及变化的条件,对实验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3.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变更和适应。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更多地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复现知识,对概念规律习惯于死记硬背。进入高中后,则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要能够自学钻研,消化知识;要重视逻辑推理,要能进行纵横判断、推理、假设、归纳等一系列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这对习惯于直觉和套公式的初中生而言,当然是不适应的,有一定难度的。
总之,对于进入高中学习物理的一年级新生来说,难度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跨度不小。
应当怎样克服这些困难、做好衔接呢?
1.充分准备,做好演示实验,上好高中物理的第一堂课――绪论,激发起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往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钻研教学,发挥创造性,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设置新情景,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维持住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熟悉初、高中教材,明确衔接部分,适时地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有意识地减缓初高中知识衔接的陡度。
3.将抽象思维形象化,做好过渡工作。教学中要做一些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从形象思维启发引导他们进行抽象思维。
4.在教学中,应理清思路,注重渗透。学生进入高中后,普遍地认为物理难学,表现为“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分析原因,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因此,教和学都要在“理解”上下功夫。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领会思维方法,教师不应单纯灌输,而应注意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渗透。
5.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如要应用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解题能力的培养,应选择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对比和总结。
6.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从牛顿第二定律教学开始,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取得数据,绘出图线,找到数量关系,得出公式,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定义式和公式都有其物理意义,引导他们克服不作分析、乱套公式的毛病。
7.加强课外辅导。正确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培养自学能力,养成分类、归纳、总结的习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高一之初的练习应难度小,要求严,不搞超出课本要求的内容和习题;对于格式、步骤、单位应用、必要的分析语言等方面严加要求,以规范的步伐上好“引桥”;关心差生,防止过早两极分化,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做好以下工作:(1)接近、关心差生,不歧视,不伤害其自尊心。(2)对成绩虽差,但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应从学习方法上多指导。(3)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针对学生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教学,“削峰为谷”,为差生铺平前进道路,力争做到教学内容的当堂巩固,分章、分节步步为营,章章节节过关。高一的各种类型的试题一般不要太难,优秀率、及格率适当大些,避免挫伤大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掌握初高中物习中衔接和过渡的特点,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学生就一定能实现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过渡,为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一 物理教学 衔接问题
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每个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衔接”。课本作为知识的载体,一方面,体现编排者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所遵循的教学法原则,另一方面,则体现着知识的层次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所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应该重视教学各个环节的“衔接”。那么如何做“衔接”呢?我们不但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更要考虑到高一学生的实际处境,他们从初中进入高中,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态、教材、学习的变化。而学习物理这门学科,则要求他们必须从物理的思维方法上,从建立对象的角度,从掌握比初中更多定量研究的特点出发,进入学习高中物理的角色,这些对高一新生来说,是不适应的,要有一个过渡期。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思考,如何给学生搭一个坡度较缓慢的“引桥”,让学生以比较整齐的阵容、较规范步伐上好“引桥”,平缓地引他们上一个新的高度,是一个值得研究探索的过程,需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面就衔接问题谈谈笔者个人的见解及做法。
1.从思维方法上,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完成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初中研究力学问题,仅是力的初步概念,重力的常识,摩擦力只作为阻力的形式介绍而已;而进入高中后,一开始就要对较抽象的弹力、摩擦力进行全面的定量研究,继而要进行受力、分清施力物、受力物、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等容易混淆概念的学习,要选定研究对象、采取正确的研究方法等等,这些是横在新生面前凸起的台阶,跨不过它,高中物理将很难过关。
2.从能力要求上,高中物理教学中所应培养的能力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在初中,物理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如牛顿运动定律则要经过推理得出,而且在处理问题中要较多地运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对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思维能力提不高,就学不好高中物理。初中阶段以常识性介绍、说明为主要学习内容,对数学工具有应用只是简单的触及;进入高一,在学习和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时,就体现了数学能力的培养和要求。学生要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合力、分力的大小及方向,这对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来说,无疑是一大台阶。至于解在决具体问题时的数学能力,如“第二章物体的运动”中图象的运用能力及“第七章气体的性质”要进行对气体性质的定性和半定性的分析和推理,更是一种较高能力的要求,需要具备较高的物理思维能力。相对于初中而言,要跨出一大步,这个台阶更为突出!高中阶段的学习,要对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进行全面深入的定量研究,需要运用数学简明确切地表达问题,综合运用数学进行推理和运算。我们知道,物理知识不是公式的堆积,不作物理分析,乱套公式,不是数学本身的过错,而是不会运用数学。学生要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物理,学会运算,以至最后得到物理结论,是在高中阶段应逐步培养和提高的能力之一。
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求比初中有所提高,除了要求学生“能有目的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进一步要求学生能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变化的过程以及变化的条件,对实验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3.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变更和适应。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更多地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复现知识,对概念规律习惯于死记硬背。进入高中后,则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要能够自学钻研,消化知识;要重视逻辑推理,要能进行纵横判断、推理、假设、归纳等一系列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这对习惯于直觉和套公式的初中生而言,当然是不适应的,有一定难度的。
总之,对于进入高中学习物理的一年级新生来说,难度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跨度不小。
应当怎样克服这些困难、做好衔接呢?
1.充分准备,做好演示实验,上好高中物理的第一堂课――绪论,激发起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往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钻研教学,发挥创造性,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设置新情景,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维持住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熟悉初、高中教材,明确衔接部分,适时地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有意识地减缓初高中知识衔接的陡度。
3.将抽象思维形象化,做好过渡工作。教学中要做一些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从形象思维启发引导他们进行抽象思维。
4.在教学中,应理清思路,注重渗透。学生进入高中后,普遍地认为物理难学,表现为“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分析原因,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因此,教和学都要在“理解”上下功夫。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领会思维方法,教师不应单纯灌输,而应注意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渗透。
5.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如要应用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解题能力的培养,应选择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对比和总结。
6.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从牛顿第二定律教学开始,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取得数据,绘出图线,找到数量关系,得出公式,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定义式和公式都有其物理意义,引导他们克服不作分析、乱套公式的毛病。
7.加强课外辅导。正确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培养自学能力,养成分类、归纳、总结的习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高一之初的练习应难度小,要求严,不搞超出课本要求的内容和习题;对于格式、步骤、单位应用、必要的分析语言等方面严加要求,以规范的步伐上好“引桥”;关心差生,防止过早两极分化,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做好以下工作:(1)接近、关心差生,不歧视,不伤害其自尊心。(2)对成绩虽差,但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应从学习方法上多指导。(3)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针对学生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教学,“削峰为谷”,为差生铺平前进道路,力争做到教学内容的当堂巩固,分章、分节步步为营,章章节节过关。高一的各种类型的试题一般不要太难,优秀率、及格率适当大些,避免挫伤大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掌握初高中物习中衔接和过渡的特点,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学生就一定能实现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过渡,为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