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鱼游到了纸上》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 #教案# 导语】《鱼游到了纸上》是教材第八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去杭州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这位聋哑青年观鱼的时候认真专注,全神贯注,他画出的鱼儿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作者赞美了青年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做事专心致志的优秀品质。 考 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读写结合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建构执著的主题
(一)师生交流,揭题并质疑。
(二)学生初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三)检查学生初读情况。相机指导难写的生字。
(四)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1. 质疑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重要手段。文题中是文章的题眼,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引导学生抓住文题质疑有助于学生直奔文章的重点。 2.扎实进行初读,扫清读音障碍,引导学生在默读中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
二、细读,洞察执著的内心
(一) 生自主学习课文,要求
1. 边读边划,找出文中体现青年人特别的句子,把它划下来;
2. 边读边写,写出对句子理解与感受。
(二)反馈汇报,相机指导
1.观察中感受一份专注
重点指导句子“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并请其他同学补充。
(2)学生通过朗读初步明白“呆呆地”与“静静地”的含义
(3)关注“老是”,引出他长期观察的句子“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通过对句子中三个时间词的引读,让学生体会青年对鱼的喜欢是逐层深入的,进一步体会到神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1.抓住“呆呆”与“静静”这两个神态描写的词语,让学生体会青年看鱼的认真。2.学生对青年的那份认真体会得并不深,只体会在一种“喜欢”的程度,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一整天、每个星期天、一年”中,逐层深入体会青年对鱼的痴迷与沉醉。
2.品读中展现高超的画技
重点指导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2)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理解“工笔细描”与“挥笔速写”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妙用及青年的画技高超。
(3)学生想象青年在画画时的其他动作,从动作描写中体会其品质。
(4)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进一步体会“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运用体悟与内化,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法区别两种不同的技法,再让学生联系文本进一步了解两种技法。更重要的是学生不仅从表面了解这两个动词的含义,而且体会出它的表达效果。
3.读写中体会一种境界
重点指导句子“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当时人们议论的情境,把它写下来,注意运用神态、动作等的方法进行描写。
(2)全班反馈交流,并在引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深入体会其画技高超。
(3)品味“融”字,体会青年爱鱼到达深层次的境界。
设计意图:1.双引号的作用是本单元“我的发现”中提出来,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其意思。教学中以“特别”为切入点,原因之一是青年在看鱼、画鱼、谈鱼中处处体现其特别之处;原因之二是以其作为切入点,随着对青年特别之处体会的深入,“特别”中带双引号的意义也润物无声般地让学生理解了。2.读写结合是本环节的特点。基于文章是通过侧面描写进一步烘托青年忘我投入,另外,体会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因此,小练点就能体现出能力的迁移。
三、提升,追寻执著的根源
(一)结合青年所做的事,让学生谈谈懂得了什么。
(二)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把课文多读几遍
2.把描写聋哑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抄了下来
设计意图:1.本环节在于让学生在体会青年人勤奋、专注的基础上,联系其活实际,畅谈自身的体会,内心青年的品质。2.作业的布置有助于积累人物描写的好词佳句,为单元习作做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谈话交流,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对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感悟。
二、思考。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课文。
从作者的角度理解课文,了解其情感的变化,体会他是如何进行观察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好词佳句。
五、拓展阅读。
进一步体会人物执著的追求以及描写人物的方法。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词,重点理解:举止、赏心悦目、融为一体、一丝不苟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弄懂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意思及其相互关系,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忘我的品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定学生分节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生词有没有读准,课文有没有读通。
2.“开火车”领读生词。
3.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聋哑青年、“我”)
4.小结预习情况,提示阅读目标。
(三)讲读课文。
1.默读课文的开头部分,想想:“我”是在哪里认识那位青年的,“我”为什么喜欢去那里?指名回答,联系课文理解“赏心悦目”。
2.默读思考:一开始,那位青年给“我”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①指定学生用书上的四个字概括。(板书:举止特别)理解“举止”。
②那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里?用“ ”划出书上的有关句子。
③怎样才能读出那位青年“举止特别”?先自己练读,再指名读,后评读,再练读。
④这位青年看鱼如此专注入迷,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的?说说“忘我的境界”的意思。
3.轻声读课文,想想:小女孩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①指定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②(出示小黑板:课文第7自然段),讨论交流: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年画的金鱼栩栩如生?
(1)那位青年用了哪些方法画金鱼的,结合图示和简笔画,简要介绍“工笔”和“速写”。
(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那位青年画得怎么样呢?理解“一丝不苟”。
(3)朗读前后两个分句,速度应有什么变化?先自由练习,再指名朗读,后齐读。
(4)理解和想象“融为一体”。
③小结。(板书:了解)
4.过渡。默读9—14节,思考:“我”是怎么发现那位青年是位聋哑人的?
①指名用读书的方式回答。
②“我”的心为什么会咯噔一跳?指名回答。练习用“没想到……没想到……更没想到……”说话。
③连用两个感叹号不但表达了“我”当时极为惊讶,还表达了“我”对那位青年的什么感情?(板书:敬佩)
④有感情地齐读。
5.过渡。引读12—14节,(板书:先游到心里)思考:“游到心里”究竟是什么意思?
①我们常说的“心里”,其实是指哪里?
②究竟是什么游到青年的脑海里呢?
③回顾朗读4、12自然段,说说为什么那位青年会把金鱼的特征刻在脑海里?
④“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呢?指导学生用“先……然后”、“只有……才”、“如果……就……”、“因为……所以”等句式练习说话。
(四)讨论分段。
1.回顾“我”对那位青年的认识变化的过程,提示学生可扣住这条线索给课文分段。
2.学生练习,讨论交流。
(五)交代第二课时教学任务,进行书写练习。
1.第二课时教学任务
①进一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继续练习用“段意综合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学习本文的作者和那位青年是怎样观察和积累材料的。
2.课堂练习
①抄写生词两遍,提示难点:聚、聋、哑。
②先写出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词语的意思: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融为一体。
板书设计:
看鱼 勤奋 专注
青年
画鱼 执着 画技高超
作者:欣赏——误解——敬佩
鱼游到了纸上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立足重点段落,多层次、多角度地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立足课题,提出疑问
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鱼游到了纸上”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设计点评:直奔主题,让学生立足课题提问,引起学生阅读期待和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诵读入境,整体感知
1、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不明白,下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看能否从文本中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出示读书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②边读边思考“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尽量将上一自然段和下一自然段找出来单独再读读。
③读完之后你是否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2、同桌相互交流:上面的读书要求和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3、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针对容易读错的字,板书正音:澈、港、缸、聋。
4、指名交流:你对“鱼游到了纸上”的理解。
[设计点评:带着问题读课文。使学生养成读有所思、读有所求、读有所获的习惯,真正达到快速感知文本内容、初步了解文本特有内涵的目的,为探究文本、走进文本作好铺垫。]
三、认读词语,概括内容
1、出示三组词语认读。
A:聋哑青年 举止特别 呆呆地站 静静地看
B: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
C:大家赞叹 纷纷议论 相互交谈 游到心里
2、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或者部分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请你拿出笔写下来。
3、同桌相互对读课文,检查对课文阅读的情况,交流概括的主要内容。
[设计点评:教师有意识的将词语分为三类:A类是聋哑青年观鱼样子的词语,B类是聋哑青年画鱼样子的词语,C类是观众和“我”表现的词语,目的是帮助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和积累。同时用上述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既规范学生语言。又灵活运用词语。使语言训练与文本内容融为一体。]
四、精读语段,感悟形象
1、大家已经知道了“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聋哑青年的把鱼画得像。请你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哪些段落具体讲了这层意思。
2、教学7-8自然段。
(1)你知道“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意思吗?看看第七自然段哪些句子和词语能帮助你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重点抓住“一丝不苟”、“绣花”和“细致”理解工笔细描)
(2)你想象一下,青年对金鱼的哪些部位采用了工笔细描?是怎样做到工笔细描的?
(3)正因为他画得好。围观的老人、青年、小孩是怎么赞叹和议论的?
(4)谁能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融为一体”的意思。
(5)此时你如何评价这位聋哑青年?
(6)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他画鱼画得像?
(7)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及教师范读。
[设计点评:对青年绘画技艺的精湛的体会。要落实到关键的字词上,此时教者抓住“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细致”等词语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真正理解它们的基本义和语境义,感受了聋哑青年的绘画技艺。不难看出此环节教学将词语的理解和积累、语言的迁移与运用、方法的指导与习得融为一体。这样立体推进,让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与对青年形象的感悟做到合二为一。]
3、青年将金鱼画得栩栩如生得益于什么?请你认真读读3-5自然段。看能否发现什么画画的技巧?
学生读后谈感受。(引导学生立足“忘我的境界”、“呆呆地”、“静静地”以及“从来不说一句话”想象、感知他平时如何认真观鱼的特点)
4、再评价这位聋哑青年。(除了品质以外,有必要引导学生谈出对生活的热爱)
5、教师小结:是啊,如果不是他长时间忘我的观察金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画鱼,那么他又怎能使画出来的鱼像在水里游呢?
五、品读难点,明白事理
1、当“我”和聋哑青年交谈的时候,“我”将小女孩发自内心的“鱼游到了纸上”的纸条交给他时,他是如何回答的?
2、“鱼先游到了心里”的教学引导。
(1)“鱼先游到了心里”你是如何理解的?此时你想到了哪个成语的意思和这句话的意思差不多。
(2)“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将两句话及两句话所蕴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3)让学生谈谈自己从聋哑青年画画的经历中获得哪些启示,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认识。
3、朗诵课外作品《高贵的补鞋匠》,听后谈初步感受。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读写结合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建构执著的主题
(一)师生交流,揭题并质疑。
(二)学生初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三)检查学生初读情况。相机指导难写的生字。
(四)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1. 质疑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重要手段。文题中是文章的题眼,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引导学生抓住文题质疑有助于学生直奔文章的重点。 2.扎实进行初读,扫清读音障碍,引导学生在默读中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
二、细读,洞察执著的内心
(一) 生自主学习课文,要求
1. 边读边划,找出文中体现青年人特别的句子,把它划下来;
2. 边读边写,写出对句子理解与感受。
(二)反馈汇报,相机指导
1.观察中感受一份专注
重点指导句子“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并请其他同学补充。
(2)学生通过朗读初步明白“呆呆地”与“静静地”的含义
(3)关注“老是”,引出他长期观察的句子“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通过对句子中三个时间词的引读,让学生体会青年对鱼的喜欢是逐层深入的,进一步体会到神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1.抓住“呆呆”与“静静”这两个神态描写的词语,让学生体会青年看鱼的认真。2.学生对青年的那份认真体会得并不深,只体会在一种“喜欢”的程度,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一整天、每个星期天、一年”中,逐层深入体会青年对鱼的痴迷与沉醉。
2.品读中展现高超的画技
重点指导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2)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理解“工笔细描”与“挥笔速写”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妙用及青年的画技高超。
(3)学生想象青年在画画时的其他动作,从动作描写中体会其品质。
(4)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进一步体会“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运用体悟与内化,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法区别两种不同的技法,再让学生联系文本进一步了解两种技法。更重要的是学生不仅从表面了解这两个动词的含义,而且体会出它的表达效果。
3.读写中体会一种境界
重点指导句子“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当时人们议论的情境,把它写下来,注意运用神态、动作等的方法进行描写。
(2)全班反馈交流,并在引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深入体会其画技高超。
(3)品味“融”字,体会青年爱鱼到达深层次的境界。
设计意图:1.双引号的作用是本单元“我的发现”中提出来,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其意思。教学中以“特别”为切入点,原因之一是青年在看鱼、画鱼、谈鱼中处处体现其特别之处;原因之二是以其作为切入点,随着对青年特别之处体会的深入,“特别”中带双引号的意义也润物无声般地让学生理解了。2.读写结合是本环节的特点。基于文章是通过侧面描写进一步烘托青年忘我投入,另外,体会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因此,小练点就能体现出能力的迁移。
三、提升,追寻执著的根源
(一)结合青年所做的事,让学生谈谈懂得了什么。
(二)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把课文多读几遍
2.把描写聋哑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抄了下来
设计意图:1.本环节在于让学生在体会青年人勤奋、专注的基础上,联系其活实际,畅谈自身的体会,内心青年的品质。2.作业的布置有助于积累人物描写的好词佳句,为单元习作做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谈话交流,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对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感悟。
二、思考。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课文。
从作者的角度理解课文,了解其情感的变化,体会他是如何进行观察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好词佳句。
五、拓展阅读。
进一步体会人物执著的追求以及描写人物的方法。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词,重点理解:举止、赏心悦目、融为一体、一丝不苟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弄懂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意思及其相互关系,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忘我的品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定学生分节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生词有没有读准,课文有没有读通。
2.“开火车”领读生词。
3.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聋哑青年、“我”)
4.小结预习情况,提示阅读目标。
(三)讲读课文。
1.默读课文的开头部分,想想:“我”是在哪里认识那位青年的,“我”为什么喜欢去那里?指名回答,联系课文理解“赏心悦目”。
2.默读思考:一开始,那位青年给“我”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①指定学生用书上的四个字概括。(板书:举止特别)理解“举止”。
②那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里?用“ ”划出书上的有关句子。
③怎样才能读出那位青年“举止特别”?先自己练读,再指名读,后评读,再练读。
④这位青年看鱼如此专注入迷,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的?说说“忘我的境界”的意思。
3.轻声读课文,想想:小女孩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①指定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②(出示小黑板:课文第7自然段),讨论交流: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年画的金鱼栩栩如生?
(1)那位青年用了哪些方法画金鱼的,结合图示和简笔画,简要介绍“工笔”和“速写”。
(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那位青年画得怎么样呢?理解“一丝不苟”。
(3)朗读前后两个分句,速度应有什么变化?先自由练习,再指名朗读,后齐读。
(4)理解和想象“融为一体”。
③小结。(板书:了解)
4.过渡。默读9—14节,思考:“我”是怎么发现那位青年是位聋哑人的?
①指名用读书的方式回答。
②“我”的心为什么会咯噔一跳?指名回答。练习用“没想到……没想到……更没想到……”说话。
③连用两个感叹号不但表达了“我”当时极为惊讶,还表达了“我”对那位青年的什么感情?(板书:敬佩)
④有感情地齐读。
5.过渡。引读12—14节,(板书:先游到心里)思考:“游到心里”究竟是什么意思?
①我们常说的“心里”,其实是指哪里?
②究竟是什么游到青年的脑海里呢?
③回顾朗读4、12自然段,说说为什么那位青年会把金鱼的特征刻在脑海里?
④“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呢?指导学生用“先……然后”、“只有……才”、“如果……就……”、“因为……所以”等句式练习说话。
(四)讨论分段。
1.回顾“我”对那位青年的认识变化的过程,提示学生可扣住这条线索给课文分段。
2.学生练习,讨论交流。
(五)交代第二课时教学任务,进行书写练习。
1.第二课时教学任务
①进一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继续练习用“段意综合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学习本文的作者和那位青年是怎样观察和积累材料的。
2.课堂练习
①抄写生词两遍,提示难点:聚、聋、哑。
②先写出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词语的意思: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融为一体。
板书设计:
看鱼 勤奋 专注
青年
画鱼 执着 画技高超
作者:欣赏——误解——敬佩
鱼游到了纸上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立足重点段落,多层次、多角度地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立足课题,提出疑问
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鱼游到了纸上”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设计点评:直奔主题,让学生立足课题提问,引起学生阅读期待和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诵读入境,整体感知
1、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不明白,下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看能否从文本中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出示读书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②边读边思考“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尽量将上一自然段和下一自然段找出来单独再读读。
③读完之后你是否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2、同桌相互交流:上面的读书要求和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3、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针对容易读错的字,板书正音:澈、港、缸、聋。
4、指名交流:你对“鱼游到了纸上”的理解。
[设计点评:带着问题读课文。使学生养成读有所思、读有所求、读有所获的习惯,真正达到快速感知文本内容、初步了解文本特有内涵的目的,为探究文本、走进文本作好铺垫。]
三、认读词语,概括内容
1、出示三组词语认读。
A:聋哑青年 举止特别 呆呆地站 静静地看
B: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
C:大家赞叹 纷纷议论 相互交谈 游到心里
2、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或者部分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请你拿出笔写下来。
3、同桌相互对读课文,检查对课文阅读的情况,交流概括的主要内容。
[设计点评:教师有意识的将词语分为三类:A类是聋哑青年观鱼样子的词语,B类是聋哑青年画鱼样子的词语,C类是观众和“我”表现的词语,目的是帮助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和积累。同时用上述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既规范学生语言。又灵活运用词语。使语言训练与文本内容融为一体。]
四、精读语段,感悟形象
1、大家已经知道了“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聋哑青年的把鱼画得像。请你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哪些段落具体讲了这层意思。
2、教学7-8自然段。
(1)你知道“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意思吗?看看第七自然段哪些句子和词语能帮助你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重点抓住“一丝不苟”、“绣花”和“细致”理解工笔细描)
(2)你想象一下,青年对金鱼的哪些部位采用了工笔细描?是怎样做到工笔细描的?
(3)正因为他画得好。围观的老人、青年、小孩是怎么赞叹和议论的?
(4)谁能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融为一体”的意思。
(5)此时你如何评价这位聋哑青年?
(6)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他画鱼画得像?
(7)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及教师范读。
[设计点评:对青年绘画技艺的精湛的体会。要落实到关键的字词上,此时教者抓住“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细致”等词语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真正理解它们的基本义和语境义,感受了聋哑青年的绘画技艺。不难看出此环节教学将词语的理解和积累、语言的迁移与运用、方法的指导与习得融为一体。这样立体推进,让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与对青年形象的感悟做到合二为一。]
3、青年将金鱼画得栩栩如生得益于什么?请你认真读读3-5自然段。看能否发现什么画画的技巧?
学生读后谈感受。(引导学生立足“忘我的境界”、“呆呆地”、“静静地”以及“从来不说一句话”想象、感知他平时如何认真观鱼的特点)
4、再评价这位聋哑青年。(除了品质以外,有必要引导学生谈出对生活的热爱)
5、教师小结:是啊,如果不是他长时间忘我的观察金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画鱼,那么他又怎能使画出来的鱼像在水里游呢?
五、品读难点,明白事理
1、当“我”和聋哑青年交谈的时候,“我”将小女孩发自内心的“鱼游到了纸上”的纸条交给他时,他是如何回答的?
2、“鱼先游到了心里”的教学引导。
(1)“鱼先游到了心里”你是如何理解的?此时你想到了哪个成语的意思和这句话的意思差不多。
(2)“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将两句话及两句话所蕴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3)让学生谈谈自己从聋哑青年画画的经历中获得哪些启示,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认识。
3、朗诵课外作品《高贵的补鞋匠》,听后谈初步感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