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工作不能裸辞?
展开全部
裸辞”和曾经的“裸婚”一样,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被创造出来,并反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裸辞”原本是辞职的一种方式,结合就业难和生存压力后,这个词就带上了“任性”和“孤勇”的气质。
图片
电影《实习生》
一年365天,总有300多天想裸辞
那些不能解决的事,某些不想见到的人,都让人感到无比痛苦,却“痛快”地远离这苦海。
为什么又纠结呢?因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惜来之不易的职级、地位,惜同事间的友谊,惜付出的心血和一去不回的青春。
另外还是现实的问题,多少年没找工作了,找工作的勇气也不知什么时候消失了。
简历如何写?自己的身价如何?会有好机会吗?几年前的面试还历历在目,现在要重新来一遍,想多了头疼,真是走也痛苦,留也痛苦。
有个朋友,在一家公司工作5年后直属领导辞职,他的业绩很好,理所当然地得到了这个职位,虽然他期待有这么一天,但明显还没做好“领导”别人的准备。
前任遗留的问题需要解决,他上任后又有新的问题要处理,还要不停“救火”。
开始时有同事对他的晋升不服气,各种问题让他感觉压力山大,工作推进也不理想,每天筋疲力尽。想辞职休息一段时间,又有很多顾虑。
坚持了2年多,慢慢地部门工作能正常运转了,老板似乎对他越来越信任,但他知道自己管理得非常吃力,感到能力和这个岗位还是有差距的,另外有些问题没有真正的解决,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说不定哪天出问题,自己的下场可能会很难看。
叙述中我能感受到他的痛苦,这两年来头发大把的掉,经常失眠,他感到再也撑不下去了,问我:“你觉得我该裸辞吗?”
“你现在面对多个目标(工作压力、个人能力和辞职后可能陷入的困境),每个目标又分别正反两方面的冲突,没办法简单地用‘是’或‘否’解决,要澄清让你纠结的是什么,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答案才会出现。”
所以,在咨询师的“医嘱”里没有“猛药”,重点是教会来访者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授人以渔”。
图片
电影《实习生》
想走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有哪些?
1、担心暴露自己的不胜任
一方面,我们都是在感到自己对某个人或组织有用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之后,才能够获得“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
另一方面,我们无法知道自己做的是否真的对别人有用,即使对方表现出满意,原则上我们也不可能知道他是否真的满意,只有我们认可自己的价值,才会有足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当我们抱着满足领导的希望去工作时,就会特别在意他的评价,而没有认可就觉得有危险。
实际上,对方认可或不认可我们,我们都无法控制,这是领导的课题,在工作上的努力程度才是我们能控制的,这是我们的课题。
如果我们不能将这两种“课题分离”,工作就始终如履薄冰。
2、认为自己应该是个超人
很多时候我们真的竭尽全力了,还是会对自己不满,因为我们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虽然不会自大到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但会觉得满足领导的期待是理所当然,我们认同别人对自己的期待,“做了就要做好,如果没做好,就是自己不行”,我们很少辩驳这个观点的合理性。
公司的软硬件条件如何?你的岗位职责描述的确定不是超人?
拿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来说,她们真的能用5000元的薪资,招到一个市场价需要8000的人吗?成熟又稀缺的人,是否愿意从大平台跳到初创公司?
如果我们心里没有恰当的标准,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你对被解雇的担心,实则是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
3、一方面弱,否定所有
这种“以偏概全”,是一种小题大做的心理,会逐渐演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
你去汇报工作,老板的脸色不好看,恰好你的项目没处理好,你会认为这两者是必然的联系。
接下来同事悄悄地告诉你谁谁刚被辞退了,你联系到自己的处境,感觉头上的“那把刀随时可能落下来”,工作越发战战兢兢。
实际上,老板脸色不好看可能因为家事,也可能在客户那里受了气。
假如你告诉自己,“公司没人喜欢我,还是放弃尝试吧”,别人当然会忽视你。接着你会这样想“看,我就知道会这样”,最终会形成一种消极思维的恶性循环。
虽然你在管理上不那么游刃有余,但这2年你进步了不少,部门工作因为有你才正常运营,一个要盈利的公司又怎么会长期留着一个“没用”的人?
“裸辞”原本是辞职的一种方式,结合就业难和生存压力后,这个词就带上了“任性”和“孤勇”的气质。
图片
电影《实习生》
一年365天,总有300多天想裸辞
那些不能解决的事,某些不想见到的人,都让人感到无比痛苦,却“痛快”地远离这苦海。
为什么又纠结呢?因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惜来之不易的职级、地位,惜同事间的友谊,惜付出的心血和一去不回的青春。
另外还是现实的问题,多少年没找工作了,找工作的勇气也不知什么时候消失了。
简历如何写?自己的身价如何?会有好机会吗?几年前的面试还历历在目,现在要重新来一遍,想多了头疼,真是走也痛苦,留也痛苦。
有个朋友,在一家公司工作5年后直属领导辞职,他的业绩很好,理所当然地得到了这个职位,虽然他期待有这么一天,但明显还没做好“领导”别人的准备。
前任遗留的问题需要解决,他上任后又有新的问题要处理,还要不停“救火”。
开始时有同事对他的晋升不服气,各种问题让他感觉压力山大,工作推进也不理想,每天筋疲力尽。想辞职休息一段时间,又有很多顾虑。
坚持了2年多,慢慢地部门工作能正常运转了,老板似乎对他越来越信任,但他知道自己管理得非常吃力,感到能力和这个岗位还是有差距的,另外有些问题没有真正的解决,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说不定哪天出问题,自己的下场可能会很难看。
叙述中我能感受到他的痛苦,这两年来头发大把的掉,经常失眠,他感到再也撑不下去了,问我:“你觉得我该裸辞吗?”
“你现在面对多个目标(工作压力、个人能力和辞职后可能陷入的困境),每个目标又分别正反两方面的冲突,没办法简单地用‘是’或‘否’解决,要澄清让你纠结的是什么,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答案才会出现。”
所以,在咨询师的“医嘱”里没有“猛药”,重点是教会来访者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授人以渔”。
图片
电影《实习生》
想走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有哪些?
1、担心暴露自己的不胜任
一方面,我们都是在感到自己对某个人或组织有用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之后,才能够获得“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
另一方面,我们无法知道自己做的是否真的对别人有用,即使对方表现出满意,原则上我们也不可能知道他是否真的满意,只有我们认可自己的价值,才会有足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当我们抱着满足领导的希望去工作时,就会特别在意他的评价,而没有认可就觉得有危险。
实际上,对方认可或不认可我们,我们都无法控制,这是领导的课题,在工作上的努力程度才是我们能控制的,这是我们的课题。
如果我们不能将这两种“课题分离”,工作就始终如履薄冰。
2、认为自己应该是个超人
很多时候我们真的竭尽全力了,还是会对自己不满,因为我们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虽然不会自大到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但会觉得满足领导的期待是理所当然,我们认同别人对自己的期待,“做了就要做好,如果没做好,就是自己不行”,我们很少辩驳这个观点的合理性。
公司的软硬件条件如何?你的岗位职责描述的确定不是超人?
拿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来说,她们真的能用5000元的薪资,招到一个市场价需要8000的人吗?成熟又稀缺的人,是否愿意从大平台跳到初创公司?
如果我们心里没有恰当的标准,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你对被解雇的担心,实则是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
3、一方面弱,否定所有
这种“以偏概全”,是一种小题大做的心理,会逐渐演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
你去汇报工作,老板的脸色不好看,恰好你的项目没处理好,你会认为这两者是必然的联系。
接下来同事悄悄地告诉你谁谁刚被辞退了,你联系到自己的处境,感觉头上的“那把刀随时可能落下来”,工作越发战战兢兢。
实际上,老板脸色不好看可能因为家事,也可能在客户那里受了气。
假如你告诉自己,“公司没人喜欢我,还是放弃尝试吧”,别人当然会忽视你。接着你会这样想“看,我就知道会这样”,最终会形成一种消极思维的恶性循环。
虽然你在管理上不那么游刃有余,但这2年你进步了不少,部门工作因为有你才正常运营,一个要盈利的公司又怎么会长期留着一个“没用”的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