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麦主要病害现状及防治措施

速度谢谢啦... 速度
谢谢啦
展开
 我来答
无聊聊社会
高粉答主

2015-08-11 · 知识全面的吐槽小公举
无聊聊社会
采纳数:4637 获赞数:5851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河南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小麦赤霉病
1:危害症状
小麦赤霉病可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在我县主要以穗腐为主,最初在颖壳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病小穗随即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
2:发生时期
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降雨多,雨日多,湿度大,病害就可以流行。
3:防治措施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克加水50~75公斤常量喷雾,在小麦扬花始期喷施一次,间隔5~7天再喷施一次。
二、小麦白粉病
1:危害症状
该病可侵染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2:发生时期
小麦白粉病在我县一般于4月中旬开始发生,4月下旬至成熟为流行期。阴雨天多、湿度较大、光照不足可引起白粉病严重流行;小麦群体过大、不合理施肥特别是偏施氮肥的田块会加重病害发生。
3:防治措施
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100克,加水45~75
公斤常量喷雾,间隔7~10天喷一次,连防2~3次。
三、小麦纹枯病
1:危害症状
幼苗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小斑点,后呈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严重病株基部茎节腐烂,病苗枯死;小麦拔节后在茎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棕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
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后期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枯死,形成枯株白穗。
2:发生时期
小麦播种后便开始侵染为害,在田间发病过程可分5个阶段即冬前发病期、越冬期、横向扩展期、严重度增长期及枯白穗发生期。发病适温为日均温20~25℃;在春季2月中下至
4月上旬,随着气温的升高,病菌在麦株间传播扩展,病株率迅速增加,到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病原菌扩展侵染茎秆,病情指数上升;5月上中旬以后,发病重的因输导组织受害
迅速失水枯死,田间出现枯孕穗和枯白穗。
2:防治措施
⑴农业防治。选用丰产性能好,抗(耐)性强的或轻感病的良种,增施腐
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配合施用氮、磷、钾肥,不偏施氮肥,增
强抗病力。适期播种,避免早播,适当降低播种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雨后及时排水。
⑵化学防治。①播前药剂拌种:每10公斤麦种用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5克或2.5%适乐时乳油10~20毫升进行拌种。②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当病株率达15%时,亩用12.5%禾果利30~60克或15%粉锈宁100克加20%的井岗霉素25~50克兑水45~7公斤对小麦茎基部进行喷洒,隔7~10天再喷洒一次,连喷2~3次。
四、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也是我国冬小麦最重要的病害和主要防治对象。在我县主要发生的有条锈病和叶锈病,如果不及时防治,一旦流行,就会迅速扩展蔓延,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
1:症状特征
小麦锈病的主要症状是“条锈成行叶锈乱”。具体区分为:小麦叶锈病,夏
孢子堆发生在叶片上,夏孢子堆小,橙黄色,圆形至长椭圆形,不规则排列;冬
孢子堆主要在叶背面和叶鞘,黑色,阔椭圆形至长椭圆形,散生,埋于表皮下,
有依麦秆纵向排列成行的趋向。小麦条锈病,以为害叶片为主,也可侵染叶鞘、茎秆和穗部;叶片上夏孢子堆较小,鲜黄色,狭长型至椭圆形,排列展至分蘖节和茎基部,拔节至抽穗期,可侵染至第1—2节,病株多在灌浆期出现白穗,遇干热风,病株加速死亡。小麦全蚀病菌较好气,发育温限3~35℃,适宜温度19~24℃。土壤性状和耕作管理条件对全蚀病影响较大。一般土壤土质疏松、肥力低,碱性土壤发病较重。土壤潮湿有利于病害发
生和扩展,水浇地较旱地发病重。与非寄主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发病较轻。根系发达品种抗病较强,增施腐熟有机肥可减轻发病。冬小麦播种过早发病重。
2:防治措施
根据小麦全蚀病发生危害规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加强小麦全蚀病监测,防治上要坚持以麦播前土壤、种子处理和清除病残体为主,早春喷药防治为辅,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加大综防统治力度,提高整体防治水平。
⑴加强监控
一是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混杂在小麦种子间的病残体是小麦全蚀病远距离传播到新区的主要来源。因此,对小麦良种繁育田要严格执行产地检疫制度,严禁在发生小麦全蚀病的田块繁育种子,从外地调入我县的种子必须随车携带植物检疫证书,必要时进行复检,
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扩展蔓延。二是及时开展疫情普查。每年于5月中下旬,组织县乡农业技术人员,对全县小麦种植区进行全面普查,调查发生面积、发生程度,为有的放矢地开展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⑵农业防治
①清除病残体。在收获前首先将病区死亡麦株全部拔除焚烧,留茬16厘米以上机割,麦茬拔除焚烧,单收单打,麦粒不作种子,秸秆要经高温发酵后作粪肥。
②合理轮作。发病地块合理轮作可延缓病害扩展蔓延,坚持1—2年与非寄主作物轮作一次,如棉花、花生、大豆、红薯、蔬菜等。
③加强田间管理。播期适当推迟,缩短病菌侵染期;增施有机肥、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自身抗性;加强对病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减少病菌寄主。
⑶化学防治
①土壤处理。对重病田于犁地前,每亩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2.5公斤拌细土20公斤进行土壤处理,病区用药量要适当加大。
②种子处理。小麦播种前每10公斤麦种用3%敌萎丹50—60毫升或2.5%适乐时15—20毫升或2%立克秀10—15克等进行拌种处理。
③早春喷药。早春每亩用12.5%禾果利20—30克或15%三唑酮100—150克
守真斋老邵
2010-05-03 · TA获得超过536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50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753万
展开全部
  2010年的春天,是气候变化较为反常的一年,温差大,忽冷忽热,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理机能。小麦返青慢,麦叶发黄,从而大大地减弱了小麦的光合效能,造成小麦苗弱易感病。
  小麦黄叶的防治
  缺肥性黄叶:可亩施尿素10公斤,切记不可直接撒肥,否则卡在小麦心叶的尿素颗粒会把心叶烧坏,较为简单的办法是每亩用光能素 (光能菌分泌物的发酵液)2袋(150克)与尿素混合喷施,每15~20天喷1次,连喷两次,效果极佳。
  倒春寒型黄叶:一冷一热导致小麦生理功能紊乱,养分吸收出现障碍而引起的黄叶,可每亩用光能素2袋,或0.01%芸薹素10毫升,或1.8%复硝酚钠20毫升对水喷施,有条件的每亩再加上30克磷酸二氢钾效果更佳。
  其他原因造成的黄叶:土地旋耕及秸秆粉碎作业造成的根系悬空,小麦吸收不了养分而造成黄叶。防治办法:一是浇水踏实,使根系充分接触土壤。二是补充营养,可用光能素2袋加尿素150克加磷酸二氢钾30克混合喷施。
  小麦其他病害的防治
  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通称为小麦的病毒病,是由二叉蚜传播。近两年在许昌、漯河、南阳、驻马店等地发生较多,严重的可造成死苗,不抽穗,产量大幅度下降。防治方法:一是彻底消灭传播媒介——二叉蚜,可用10%吡虫啉每亩40克或40%氧乐果每亩60毫升或25%噻虫嗪每亩4克。二是抑制病毒复制,可每亩用光能素2袋加盐酸吗啉胍20克加硫酸锌30克加250克纯牛奶1袋混合喷施,一般3~5天即可恢复。
  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被美国科学家称为小麦的超级癌症,发病首先从茎基部离地面3厘米左右产生黑斑,黑斑逐渐扩大并向下蔓延,最后导致整个根部发黑坏死。这是一种典型的土壤病害,并遵循“第一年零星发生,第二年点片发生,第三年全面爆发”的规律,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全蚀病发生后,麦田一片死穗白穗,每亩产量只有100~150公斤。目前河南、河北南部、安徽北部、山东都有大面积发生,防治的最好办法是拌种。经试验发现,国内最好的两个防治品种是12.5%硅噻菌胺和10%润苗。如果没有拌种,只有在春季补防,可每亩用15%丙环唑20毫升加15%的苯醚甲环唑20毫升加光能素40毫升,对小麦根部喷施,喷施效果可达76%,并兼治白粉病、锈病、纹枯病、根腐病。如果单纯发生根腐病,可每亩用名医(2.5%多氧霉素)2袋加光能素2袋混合喷施,并重点喷施茎基部,纹枯病可用10%苯醚甲环唑40克加光能素2袋对水喷施。白粉病、锈病:这是两种常见病,防治较易。一般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0克,或12.5%唏唑醇25~30克,或10%苯醚甲环唑40克,或25%丙环唑15毫升,防治时最好加入2袋光能素,有利于促进防治效果,提高光合作用。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