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8-02-27
展开全部

一、我国古代社会教育具有下列特点

1、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古代社会的学校已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能和独立的社会过程;脑力劳动者也逐渐从体力劳动者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专门的职教人员。

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在古代社会,学校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选择和传承文化的同时,承担着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和教化或愚弄百姓的双重任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或宗教性。

3、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学校与社会生产劳动相脱离,主要传递一些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军事、道德或宗教知识,人文学科在学校中占据主要位置。

4、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古代社会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虽然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古代社会在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但总的来说,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教学水平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5、官学、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古代社会,随着人们对教育需求的增加,既有国家和统治者建立的学校教育系统,私人办学也逐渐兴起,教育体制呈现官、私并行的特点。

另外,还产生了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形式。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局限,教育的组织形式以个别施教为主。这种教学形式最显著的优点是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缺点是教育效率低下。

二、中国古代社会教育

1、古代社会教育的概念

按照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可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以上统称为古代教育)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等。

中国古代教育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说文解字》释“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就是教诲培育的意思。

古代教育在原始社会大多由长者通过实际活动身教与口耳相传。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会有专门传授和学习的机构,当时称为“成均”,这就是学校的最初萌芽。

2、官学教育

中央官学的产生、发展和衰落,是同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

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

汉代特别重视发展官学,重点是太学。东汉末年创立的鸿都门学,南朝的史学、儒学、玄学,唐宋明三代分别创办的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画学、武学等,都属于培养某种专门人才而设立的专门学校。此外,还有研究科学、玄学,如唐朝咒禁学、崇玄学等,都属于特殊的专门学校。

隋文帝设国子寺,隋炀帝时改名国子监,是中国设立专门教育管理机构之始,一直延续到清代。太学和国子监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办学育人、繁荣学术、发展科举取士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代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其前期教育事业空前发展,地方官学繁盛。自天宝安史之乱后,即告衰废。地方官学除由长史管辖的“儒学”外,还有直属太医署的“医学”。

明代早在明太祖朱元璋立国之初,既在全国诸府州县设立府州县学,又在边防区卫学,乡村设立社学。最盛时期,全国共计有学校1700余所。清代基本上沿习明代学校的规模。

3、私学教育

古代社会教育分为官学,还有私学。中国古代私学教育主生于春秋时期,其中以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私学是与官学相对而存在的,并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秦朝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颁“禁私学令”,否定教育的作用,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实为秦二世而速亡的原因之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今文经学为官学,但是并不禁止私学。于是古文经学面为由私人传授的私学,到东汉末年已取得了压倒官学的地位,如马融、郑玄等古文经学大师的私学学生多达千人以上。汉代尤其重视师传家法,皆由孔丘以来的私学培养而成。

唐代以后,宋元明清私学教育,一方面是书院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形成私学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蒙学教育主要是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

匿名用户
2021-10-31
展开全部
答:古代教育及其特征有以下两个方面。(1分)(1)专门育人的学校出现。进入阶级社会后,人类的教育活动发生了分化:一方面,劳动阶层的教育继续在生活、生产中进行,父母担当教育者的角色而对子女进行生活、生产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活动;同时,父母与遗留民间的巫师还承担了对青年人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宗教活动等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统治阶层的教育则转移到学校进行。学校由此出现。(2分)(2)使人成为人的做人教育。古代教育还具有众多的特性,但其以伦理教育为基本内容是一个重要的特征。(2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6-04-21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重政治与重伦理!重政治与重伦理这两大特点是相互联系并统一的,因为儒家的政治强调“德治”和“仁政”,从而使民众安居乐业,使社会安定,而要达此目的就必须处理好伦理关系,重伦理是手段,重政治才是目的。古代教育家之所以重视道德教育是为政治目的服务的。这种道德教育说到底还是政治教育,这种重政治与重伦理的统一,便形成了我国古代教育文化的典型特征: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儒家的修己治人之道。这种思想以社会为本位,强调国家的利益和整体的价值,有其合理性的一面。然而它忽视了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忽视了个体的独立和自由,只讲个人的义务和责任,不讲个人的平等和权利,从而束缚了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既不利于个体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自汉代“独尊儒术”之后,以社会为本位的儒家思想便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人数:少数化――不能普及,私塾为主,天文星算、医学、百艺等更是限于家族秘传。阶层:贵族化――学习是特殊阶层的特权或义务,是贵族的标志,甚至是一种活法,甚至不是为了做官,只是表明人家是贵族。穷人基本上要么偷学,要么砸锅卖铁,要么只能学各种手工枝术。内容:礼仪为主,汉朝以后以儒家学说,即所谓的四书五经为主。分科:――贵族学礼仪,工匠学技术。取向:贵族是要做官,工匠是要服役。方式:贵族可以小班开学,工匠是师徒相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1-05
展开全部
主要有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厦大2010汉硕真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1-05
展开全部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