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统一中国了吗?
5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展开全部
没有.
第一,曹操在赤壁之战过于轻敌,没有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就贸然发起战争。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转折性的战争,这一战使刘备咸鱼翻身而三分天下,而曹操面对这么一个怪异的国家三角恋也无能为力。关于赤壁之战,很多书都有记载并附有评论,就不多说了。
第二是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说“奉天子以令不臣”。汉朝皇帝对曹操来说是在是把双刃剑,利用汉献帝这样一个幌子,曹操的确获得了政治上的资本,不但可以利用皇帝的旗号公开招揽人才,而且军事上也永远正义了。不管打谁都是皇帝让打的,他永远是讨伐叛逆的正义一方,别人永远是违抗圣旨的逆臣贼子。但话又说回来,和刘备、孙权相比,曹操的朝廷里头有两派,一派是忠于曹操的,一派是忠于汉献帝的。随着曹操的权力越来越大,后一派开始看不惯了,于是有了一系列的密谋除曹操的活动。也就是说,和刘备孙权不同,曹操有两个战场,朝廷内部和前线。因为要提防后院起火,曹操总是不能全身心投入到统一战争中,但是他又不能把皇帝做掉,否则他就没法保证政治上正确了,真是两难。
那么曹操是不是当初就不该把皇帝接过来?也不是,没有这个皇帝,也就没有了曹操对其他诸侯颐气指使高人一等的地位,就没有政治上永远正确的优势。曹操能够从弱小转为强大,不但在于其个人足智多谋,也在于这个空头皇帝给了他无数的政治上的优势。真是有一利就有一弊。
第三是曹操的年龄,曹操在平定北方后已经五十三岁了,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历代的开国君主,赢政,项羽,刘邦,李世民等等,完成统一大业的年纪都在四十岁以下。衰老是谁也无法抗拒的,曹操之所以没能统一中国北方,也是受了年纪增大精力不及的困扰吧,毕竟他要面对的,是两个战场,所以曹操会在《龟虽寿》中感慨“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人三十六岁便称自己是老夫了,曹操虽逢乱世,但在他最年富力强是却是乱世之前夜。他的很多时间精力也耗费在了那个腐朽的东汉王朝,所以他也实在有些生不逢时。不过,对于后人来说,他又是生逢其时的。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个性十足又雄材大略的乱世英雄凑在了一起,书写了中国历史最独特最亮丽的篇章。
第一,曹操在赤壁之战过于轻敌,没有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就贸然发起战争。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转折性的战争,这一战使刘备咸鱼翻身而三分天下,而曹操面对这么一个怪异的国家三角恋也无能为力。关于赤壁之战,很多书都有记载并附有评论,就不多说了。
第二是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说“奉天子以令不臣”。汉朝皇帝对曹操来说是在是把双刃剑,利用汉献帝这样一个幌子,曹操的确获得了政治上的资本,不但可以利用皇帝的旗号公开招揽人才,而且军事上也永远正义了。不管打谁都是皇帝让打的,他永远是讨伐叛逆的正义一方,别人永远是违抗圣旨的逆臣贼子。但话又说回来,和刘备、孙权相比,曹操的朝廷里头有两派,一派是忠于曹操的,一派是忠于汉献帝的。随着曹操的权力越来越大,后一派开始看不惯了,于是有了一系列的密谋除曹操的活动。也就是说,和刘备孙权不同,曹操有两个战场,朝廷内部和前线。因为要提防后院起火,曹操总是不能全身心投入到统一战争中,但是他又不能把皇帝做掉,否则他就没法保证政治上正确了,真是两难。
那么曹操是不是当初就不该把皇帝接过来?也不是,没有这个皇帝,也就没有了曹操对其他诸侯颐气指使高人一等的地位,就没有政治上永远正确的优势。曹操能够从弱小转为强大,不但在于其个人足智多谋,也在于这个空头皇帝给了他无数的政治上的优势。真是有一利就有一弊。
第三是曹操的年龄,曹操在平定北方后已经五十三岁了,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历代的开国君主,赢政,项羽,刘邦,李世民等等,完成统一大业的年纪都在四十岁以下。衰老是谁也无法抗拒的,曹操之所以没能统一中国北方,也是受了年纪增大精力不及的困扰吧,毕竟他要面对的,是两个战场,所以曹操会在《龟虽寿》中感慨“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人三十六岁便称自己是老夫了,曹操虽逢乱世,但在他最年富力强是却是乱世之前夜。他的很多时间精力也耗费在了那个腐朽的东汉王朝,所以他也实在有些生不逢时。不过,对于后人来说,他又是生逢其时的。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个性十足又雄材大略的乱世英雄凑在了一起,书写了中国历史最独特最亮丽的篇章。
2013-11-18
展开全部
曹操是英雄,最遗憾的是他没有统一中国,这家伙太有才了。而他之所以没统一中国,在两件事上是犯了严重的错误的。这里不说赤壁之战的失败吧。。因为当你听了下面的话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两见错误的事加大了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困难的。
一、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错误一:挟天子以令诸侯。
诸葛亮曾经在“隆中对”里曾经用“曹操挟天子一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之争风也”告诫刘备,看似曹操有了很丰厚的政治资本,好象挟了天子就是所向无敌,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曹操挟了天子实际上成了他后来政治生涯的严重包袱,就像诸葛亮说的“光复汉室”成了他一生中沉重的政治包袱一样。
挟了天子,对后来曹操的事业有两个影响,一是以中央的名义可以吸引各地的很多人才来为中央效力,这招确实不错,命令是以国家的名义发出去的,可是人才却是自己的。二是当时是诸侯割据的时候,很多人都不那汉室当回事,曹操挟了天子后,很多原来与曹操无瓜葛的诸侯甚至想到可能后来大家会想当初对待董卓一样讨伐曹操,因此想趁机大捞一笔,所以曹操反而是树敌众多;曹操挟了天子,但那是实力说话的年代,很多和曹操实力相当的或者是比曹操更强的人都拿“奸臣、汉贼、伪相”等等辱骂曹操,周瑜后来说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孙权说“老贼欺人太甚,吴与老贼势不两立”。
这样一来,“挟天子以令诸侯”非但没使曹操得到很多的政治优势,反而化成了其他诸侯的政治优势。曹操后来能统一北方,完全是归于他自己的自力更生,完全是靠自己的实力和战略计谋而得的。如果当时曹操和袁绍换个位,相信曹操能迅速的统一北方。
挟天子以令诸侯,看似高明,但是曹操过高的估计了汉室、汉朝、汉献帝这块牌子的号召力,皇帝、大臣的生活起居严重的增加了曹操的负担。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后,其实是很有实力再次反扑的,可能是他已经失去了南征的雄心了,你又不敢称帝,打了天下也不是你自己的,所以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后来不起兵南下。——意志消沉,无心恋战。(也可能是曹操过高的看了孙权,很多历史学家都说,赤壁之战使曹操遇到了平生唯一真正的对手——孙权;也可能是想用当年公孙康杀袁尚、袁熙的策略,看孙权和刘备窝里斗,自己则坐收渔翁之利,可人家孙权把荆州都借给了刘备,枭雄有了底盘地盘,这下可难办,青梅煮酒论英雄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难怪曹操听了此事后,笔都拿不住了)
(根据博弈的原理,一弱两强最脆弱,一强两弱最牢固,这也应该是曹操难于统一中国的一个内在规律。)
三国实力可以说是1、2、7分的,蜀汉为1,孙吴为二,曹魏为7。赤壁之战结束后,曹军还占领着荆州,当时孙权从南面的合肥着手要进攻曹操,曹操写信警告孙权,大致意思是:你不要乱来,我完全有能力同时打赢两场战争。听这口气确实有点像现在的美国。不过,曹魏确实相对其他两国来说是实力要高出许多。
二、北征乌桓。
或许是曹操太相信“大事不谋于众”了,当他提出北征乌桓的时候,大部分手下幕僚都提出反对,大家都认为应该宜早的南下搞颠刘表的荆州,只有郭嘉提出了要北征乌桓,而且还就此提出了剑走偏锋的盖世奇谋。结果曹操听了郭嘉。(这两人都是有智慧但是很喜欢铤而走险的)虽然成功了,但是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征乌桓是的得不偿失的,曹操征乌桓的时候正是孙权刘备在南方还站的不稳定的时候,要是当时曹操能率兵南下,很有可能像后来这么艰难。按照乌桓的局势,派一支偏锋去完全就能应付局面,不说是征服,起码能稳住事态的,等你收拾完了南方再北上,那不是易如反掌吗?而且征乌桓还使曹操失去了他的首席谋士——郭嘉。后来兵败赤壁,可以说没了郭嘉也是很重要原因,难怪曹操竟然感叹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一、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错误一:挟天子以令诸侯。
诸葛亮曾经在“隆中对”里曾经用“曹操挟天子一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之争风也”告诫刘备,看似曹操有了很丰厚的政治资本,好象挟了天子就是所向无敌,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曹操挟了天子实际上成了他后来政治生涯的严重包袱,就像诸葛亮说的“光复汉室”成了他一生中沉重的政治包袱一样。
挟了天子,对后来曹操的事业有两个影响,一是以中央的名义可以吸引各地的很多人才来为中央效力,这招确实不错,命令是以国家的名义发出去的,可是人才却是自己的。二是当时是诸侯割据的时候,很多人都不那汉室当回事,曹操挟了天子后,很多原来与曹操无瓜葛的诸侯甚至想到可能后来大家会想当初对待董卓一样讨伐曹操,因此想趁机大捞一笔,所以曹操反而是树敌众多;曹操挟了天子,但那是实力说话的年代,很多和曹操实力相当的或者是比曹操更强的人都拿“奸臣、汉贼、伪相”等等辱骂曹操,周瑜后来说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孙权说“老贼欺人太甚,吴与老贼势不两立”。
这样一来,“挟天子以令诸侯”非但没使曹操得到很多的政治优势,反而化成了其他诸侯的政治优势。曹操后来能统一北方,完全是归于他自己的自力更生,完全是靠自己的实力和战略计谋而得的。如果当时曹操和袁绍换个位,相信曹操能迅速的统一北方。
挟天子以令诸侯,看似高明,但是曹操过高的估计了汉室、汉朝、汉献帝这块牌子的号召力,皇帝、大臣的生活起居严重的增加了曹操的负担。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后,其实是很有实力再次反扑的,可能是他已经失去了南征的雄心了,你又不敢称帝,打了天下也不是你自己的,所以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后来不起兵南下。——意志消沉,无心恋战。(也可能是曹操过高的看了孙权,很多历史学家都说,赤壁之战使曹操遇到了平生唯一真正的对手——孙权;也可能是想用当年公孙康杀袁尚、袁熙的策略,看孙权和刘备窝里斗,自己则坐收渔翁之利,可人家孙权把荆州都借给了刘备,枭雄有了底盘地盘,这下可难办,青梅煮酒论英雄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难怪曹操听了此事后,笔都拿不住了)
(根据博弈的原理,一弱两强最脆弱,一强两弱最牢固,这也应该是曹操难于统一中国的一个内在规律。)
三国实力可以说是1、2、7分的,蜀汉为1,孙吴为二,曹魏为7。赤壁之战结束后,曹军还占领着荆州,当时孙权从南面的合肥着手要进攻曹操,曹操写信警告孙权,大致意思是:你不要乱来,我完全有能力同时打赢两场战争。听这口气确实有点像现在的美国。不过,曹魏确实相对其他两国来说是实力要高出许多。
二、北征乌桓。
或许是曹操太相信“大事不谋于众”了,当他提出北征乌桓的时候,大部分手下幕僚都提出反对,大家都认为应该宜早的南下搞颠刘表的荆州,只有郭嘉提出了要北征乌桓,而且还就此提出了剑走偏锋的盖世奇谋。结果曹操听了郭嘉。(这两人都是有智慧但是很喜欢铤而走险的)虽然成功了,但是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征乌桓是的得不偿失的,曹操征乌桓的时候正是孙权刘备在南方还站的不稳定的时候,要是当时曹操能率兵南下,很有可能像后来这么艰难。按照乌桓的局势,派一支偏锋去完全就能应付局面,不说是征服,起码能稳住事态的,等你收拾完了南方再北上,那不是易如反掌吗?而且征乌桓还使曹操失去了他的首席谋士——郭嘉。后来兵败赤壁,可以说没了郭嘉也是很重要原因,难怪曹操竟然感叹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1-18
展开全部
没有,他统一了中原地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1-18
展开全部
没有,最后统一 的是司马昭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1-18
展开全部
没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