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解决 “两极分化”问题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不少教师感觉小学生学习上出现了明显的两级分化,而且分化的时间提前,分化的距离变大。教师普遍反映,一些学生能力上显得更优秀了,一些学生在学习上显得更困难了。明显感觉两级分化现象很严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虽然始终是存在的,但分化时间提前,分化距离加大,给我们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课堂上往往出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很难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落差,因此两极分化现象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实际问题。导致小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两极分化。为了缩小差距,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缩小两端学生的差距,双方都能获益,尤其对后进生有很大的帮助。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中,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但又不敢问,也没机会问。问题得不到解决,**积月累差距越来越大。假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他们就有可能在自己熟悉的小团体中提出问题,因为小组讨论学习的气氛有助于缓解内心的紧张情绪,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并且小组的集体智慧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对提供帮助的同学来说也是一次锻炼。双方都会有合作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小组人人去肯想,肯动脑筋,让他们在课堂上会想,会说,会做。为差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创设成功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要求,精心设计练习,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人人享受成功的喜悦。根据小学生不能长久坚持学习,爱动,精力不集中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图画,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要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二、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课堂教学法是教师教,学生学,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新课改要改变这种单一的他主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局外人。教师要真爱学生。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遗传等因素造成很大的能力差异,无论如何他们也是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总有他们的优点,作为教师要善于用真心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不要根据成绩的好坏“喜欢”优生而“厌恶”差生。在课堂上应当恰如其分地使用激励性,鼓舞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正确的回答立即给予肯定,对待回答错的学生或回答不出来的学生可以用“是这样吗?”“再想想”“你能站起来说大家已经很高兴了,没关系,慢慢来”,这样更能有效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会使学生有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感,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会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欲望。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研究,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地引导他们进行交流,认真观察了解各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如发现有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时,教师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对于因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问题,进行及的点拨,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对讨论中出现的层次浅,表面化的问题,要深化引导。面对新课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一个普遍的教学原则,我们要牢记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一名话,“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是教学生学”。因此,我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三、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新课程提出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教学时可以适时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用栩栩栩如生的鲜活画面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四、改变评价方式。新课改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要能体现出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关注全人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1、重视评价促进小学生发展和提高的教育功能。一是承认差异,不搞一刀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小学生。二是重视每个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转变。三是给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在学生得到指导帮助后,肯定其改进,完善的计划和行为,使每个小学生都增强自信心,树立“我能”,“我行”的意识。2、注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和成功,都要给予发自内心的赞美,对小学生一般只是激励,不指责。
合作学习一个复合型的多层面的概念,合作学习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和全员互动。目前世界各国所研究的合作学习主要是指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个古老的教育观念与实践,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就道出了合作学习的真谛,也阐明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王坦在《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结合数学教学实践,我认为合作学习的含义是:在教学上,利用小组使学生一起工作,使他们自己和他人都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它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以及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下面是我对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以下策略。
一、合理分组
很多的数学课堂中,分组合作往往是为了显示课堂热闹而采取的教学行为。其实不然。数学合作学习中的分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它往往能之间影响学生在这堂课中的学习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在担任班级教学后,教师就应该开始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水平、性格特征等等。通过认真分析整理后,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搭配分组。在课堂上,我一般是采用异质分组。也就是这样分配的:每个小组的人数在2-6人之间,一般4人小组是最佳的组合,4人中,包括一名成绩好的学生、一名成绩差的学生和两名成绩一般的学生。中差学生结合一组,让差生先发言,好学生总结,避免差生成了听客、旁观者。由教师先进行授课,授课结束后,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进行再学习,使每个成员都牢固的掌握。这种分组方式比较复杂的类型。例如: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鸡兔同笼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独立思考,然后要求每位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并通过进一步的讨论深化,找到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巧妙的策略。这个过程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合作交流的价值。
但是长期的异质分组,也会导致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因此为了改变呆板的组合形式,有时我会引导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学习。这种组合一般是学生水平相当。因为学生一般在自己的心目中会有想要竞争的对象,所以会选择自己的竞争对手组合。这种自由小组合作方式,使得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相互比较,学习效率可明显提高,但必须注意的是自由组合也并不是让学生自愿组合,对于有些学困生来说,我要求一些学优生与其组合,帮助学困生。这类组合比较适用于综合性的课型。例如:在教学《数字与编码》中,我采用自由分组,学生组合后,在课间自由调查生活中的数字与编码,如电话号码、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等。这样组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除此之外,有时我在课堂上采取的分组方式是邻近组合。这组分组方式比较节省时间,比较适用于简单的内容。但是这种分组往往最后会流于形式,学生在合作中不能得到收获。因此,个人比较偏向异质分组和自由分组。
二、明确分工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老师提出要求后,学生几人一组就热热闹闹地讨论起来(往往是各说各的),讨论结束后就请每组代表发言(这个代表往往也是优生),而代表的发言往往是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小组的意见,这样的合作并不是有效的合作。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还得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得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特定的职责,并且得遵守一定的规则。我班一般是每四人一组,对此我作了如下分工:
组长:负责组织合作内容的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组织好纪律并在活动中给予学差生帮助。
记录者:负责记录本组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等,并将检查者的角色整合其中。
报告者:集合组内研究成果,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小组中,每个职位都是轮流担任的,这样可以增进小组合作意识,增强合作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参与其中。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小组合作,组长分配任务,提出活动的目标及要求并在活动中给予组员指导,有两个组员负责测量1角、5角、1元硬币的周长和直径,一个组员负责记录并汇报成果。
周长(单位:厘米) 直径(单位: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1角
5角
1元
在活动中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示范,适时鼓励学生的方法。调动其合作的积极性。
三、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例如:在学习《实际测量》时,我让学生分组测量,于是学生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4、交流互动
交流是合作的开始,是合作的重要表现形式。交流的过程是学生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会带给学生视觉的“明亮”。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在汇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来表达,鼓励学生敢表达,对于一些表达能力差的同学,要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除此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要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要听别人发言的过程,从总体上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要边思考边吸纳,自己准备随时质疑或补充。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在《圆的周长》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测量出结果后,由汇报者组织语言汇报。几组汇报结束后,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交流,教师进行指导,最后通力合作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通过合作,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重点,学生不仅能比较直观地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也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
5、小组评比
我认为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评价必不可少。可以激励学生互助。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但小组合作组织不当,更会导致好的学生始终唱主角,差的学生总等待帮助、答案,会出现更严重的两极分化。因此开展小组评优活动,可激励每个学生互助的精神。因此,在课堂上,我经常会开展一题多解,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多而妙,并要小组内任选一个作讲解;每次小测验评比最佳小组;每月评比个人优秀奖、进步奖等等。这样成绩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为了小组的荣誉不能只顾自己学会,应该帮助差一点的组员;差的学生来自集体的荣誉感驱使他主动学习,这样小组内便容易产生互助互学的好作风,也给了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学会取长补短,使交流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共同工作来实践其社会技能,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同舟共济海让路”……合作学习就有这样的功效。
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化思维问题,在数学合作学习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把原来课堂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一、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缩小两端学生的差距,双方都能获益,尤其对后进生有很大的帮助。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中,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但又不敢问,也没机会问。问题得不到解决,**积月累差距越来越大。假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他们就有可能在自己熟悉的小团体中提出问题,因为小组讨论学习的气氛有助于缓解内心的紧张情绪,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并且小组的集体智慧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对提供帮助的同学来说也是一次锻炼。双方都会有合作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小组人人去肯想,肯动脑筋,让他们在课堂上会想,会说,会做。为差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创设成功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要求,精心设计练习,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人人享受成功的喜悦。根据小学生不能长久坚持学习,爱动,精力不集中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图画,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要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二、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课堂教学法是教师教,学生学,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新课改要改变这种单一的他主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局外人。教师要真爱学生。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遗传等因素造成很大的能力差异,无论如何他们也是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总有他们的优点,作为教师要善于用真心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不要根据成绩的好坏“喜欢”优生而“厌恶”差生。在课堂上应当恰如其分地使用激励性,鼓舞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正确的回答立即给予肯定,对待回答错的学生或回答不出来的学生可以用“是这样吗?”“再想想”“你能站起来说大家已经很高兴了,没关系,慢慢来”,这样更能有效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会使学生有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感,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会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欲望。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研究,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地引导他们进行交流,认真观察了解各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如发现有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时,教师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对于因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问题,进行及的点拨,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对讨论中出现的层次浅,表面化的问题,要深化引导。面对新课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一个普遍的教学原则,我们要牢记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一名话,“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是教学生学”。因此,我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三、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新课程提出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教学时可以适时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用栩栩栩如生的鲜活画面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四、改变评价方式。新课改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要能体现出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关注全人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1、重视评价促进小学生发展和提高的教育功能。一是承认差异,不搞一刀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小学生。二是重视每个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转变。三是给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在学生得到指导帮助后,肯定其改进,完善的计划和行为,使每个小学生都增强自信心,树立“我能”,“我行”的意识。2、注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和成功,都要给予发自内心的赞美,对小学生一般只是激励,不指责。
合作学习一个复合型的多层面的概念,合作学习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和全员互动。目前世界各国所研究的合作学习主要是指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个古老的教育观念与实践,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就道出了合作学习的真谛,也阐明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王坦在《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结合数学教学实践,我认为合作学习的含义是:在教学上,利用小组使学生一起工作,使他们自己和他人都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它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以及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下面是我对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以下策略。
一、合理分组
很多的数学课堂中,分组合作往往是为了显示课堂热闹而采取的教学行为。其实不然。数学合作学习中的分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它往往能之间影响学生在这堂课中的学习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在担任班级教学后,教师就应该开始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水平、性格特征等等。通过认真分析整理后,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搭配分组。在课堂上,我一般是采用异质分组。也就是这样分配的:每个小组的人数在2-6人之间,一般4人小组是最佳的组合,4人中,包括一名成绩好的学生、一名成绩差的学生和两名成绩一般的学生。中差学生结合一组,让差生先发言,好学生总结,避免差生成了听客、旁观者。由教师先进行授课,授课结束后,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进行再学习,使每个成员都牢固的掌握。这种分组方式比较复杂的类型。例如: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鸡兔同笼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独立思考,然后要求每位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并通过进一步的讨论深化,找到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巧妙的策略。这个过程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合作交流的价值。
但是长期的异质分组,也会导致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因此为了改变呆板的组合形式,有时我会引导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学习。这种组合一般是学生水平相当。因为学生一般在自己的心目中会有想要竞争的对象,所以会选择自己的竞争对手组合。这种自由小组合作方式,使得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相互比较,学习效率可明显提高,但必须注意的是自由组合也并不是让学生自愿组合,对于有些学困生来说,我要求一些学优生与其组合,帮助学困生。这类组合比较适用于综合性的课型。例如:在教学《数字与编码》中,我采用自由分组,学生组合后,在课间自由调查生活中的数字与编码,如电话号码、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等。这样组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除此之外,有时我在课堂上采取的分组方式是邻近组合。这组分组方式比较节省时间,比较适用于简单的内容。但是这种分组往往最后会流于形式,学生在合作中不能得到收获。因此,个人比较偏向异质分组和自由分组。
二、明确分工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老师提出要求后,学生几人一组就热热闹闹地讨论起来(往往是各说各的),讨论结束后就请每组代表发言(这个代表往往也是优生),而代表的发言往往是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小组的意见,这样的合作并不是有效的合作。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还得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得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特定的职责,并且得遵守一定的规则。我班一般是每四人一组,对此我作了如下分工:
组长:负责组织合作内容的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组织好纪律并在活动中给予学差生帮助。
记录者:负责记录本组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等,并将检查者的角色整合其中。
报告者:集合组内研究成果,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小组中,每个职位都是轮流担任的,这样可以增进小组合作意识,增强合作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参与其中。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小组合作,组长分配任务,提出活动的目标及要求并在活动中给予组员指导,有两个组员负责测量1角、5角、1元硬币的周长和直径,一个组员负责记录并汇报成果。
周长(单位:厘米) 直径(单位: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1角
5角
1元
在活动中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示范,适时鼓励学生的方法。调动其合作的积极性。
三、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例如:在学习《实际测量》时,我让学生分组测量,于是学生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4、交流互动
交流是合作的开始,是合作的重要表现形式。交流的过程是学生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会带给学生视觉的“明亮”。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在汇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来表达,鼓励学生敢表达,对于一些表达能力差的同学,要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除此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要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要听别人发言的过程,从总体上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要边思考边吸纳,自己准备随时质疑或补充。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在《圆的周长》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测量出结果后,由汇报者组织语言汇报。几组汇报结束后,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交流,教师进行指导,最后通力合作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通过合作,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重点,学生不仅能比较直观地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也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
5、小组评比
我认为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评价必不可少。可以激励学生互助。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但小组合作组织不当,更会导致好的学生始终唱主角,差的学生总等待帮助、答案,会出现更严重的两极分化。因此开展小组评优活动,可激励每个学生互助的精神。因此,在课堂上,我经常会开展一题多解,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多而妙,并要小组内任选一个作讲解;每次小测验评比最佳小组;每月评比个人优秀奖、进步奖等等。这样成绩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为了小组的荣誉不能只顾自己学会,应该帮助差一点的组员;差的学生来自集体的荣誉感驱使他主动学习,这样小组内便容易产生互助互学的好作风,也给了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学会取长补短,使交流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共同工作来实践其社会技能,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同舟共济海让路”……合作学习就有这样的功效。
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化思维问题,在数学合作学习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把原来课堂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展开全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不少教师感觉小学生学习上出现了明显的两级分化,而且分化的时间提前,分化的距离变大。教师普遍反映,课改后,一些学生能力上显得更优秀了,一些学生在学习上显得更困难了。尤其是我们在使用苏教版以及人教版教材后,到三年级就明显感觉分化现象更严重了。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虽然始终是存在的,但分化时间提前,分化距离加大,给我们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课堂上往往出现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困难的学生吃不了。很难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落差,因此两极分化现象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实际问题。导致小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有智力因素,但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两极分化的比率更大些。为了缩小差距,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师不能教死了新教材。对于新教材,教师要努力吃透、悟透,努力领会新教材编排的特点与意图,把握新教材的脉络,能深“潜”进去,更能高“跳”出来,这样便能活用教材,教活教材。而且要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该点到的要点到,该总结归纳的要总结归纳,避免各册教材之间出现知识的盲点。二、教师要时刻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尤其要多关注那些上课容易走神的孩子,多鼓励,多提醒,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每个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再者,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水平,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努力提升课堂调控能力。比如在课堂练习中有效关注反馈信息,关注出现错误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不让他们在起点处掉队。三、教师要承认、善待学生间的差异。十个指头也有长短,我们不能硬拿那个短的和长的比,使学生觉得不论我怎么跳也是够不到那个桃子的,并因此失去学习的信心,变得更差。要分层要求,对于那些已经处在下极中的学生多从最基本的问题严格要求,比如基本的计算、概念、简单的应用题等要求他们必须会。夯实基础,避免他们掉队。太难解决的问题对他们可以网开一面。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保障每个孩子得到基本的、正常的、和谐的发展。四、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缩小两端学生的差距,双方都能获益,尤其对后进生有很大的帮助。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中,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但又不敢问,也没机会问。问题得不到解决,日积月累差距越来越大。假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他们就有可能在自己熟悉的小团体中提出问题,因为小组讨论学习的气氛有助于缓解内心的紧张情绪,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并且小组的集体智慧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对提供帮助的同学来说也是一次锻炼。双方都会有合作成功的喜悦感。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