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三国志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 我来答
xp19971025
2018-10-22 · TA获得超过17.6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2万
展开全部

1、体例不同

《三国志》是史书,是对三国历史的较为客观的叙述。

《三国演义》则是历史小说,是对三国历史的人为演绎,其中加入了很大成份虚构的内容; 

2、成书时间不同

《三国志》成书于西晋初年,距离三国很近,因而可以保证这部史书的真实性。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掺入了大量民间传说; 

3、承续关系不同

陈寿写作《三国志》依靠的是他自己多年收集的历史资料。

而罗贯中撰写《三国演义》则主要取材于《三国志》。

也就是说,《三国志》是《三国演义》的母体。

扩展资料

第一、“拥刘贬曹”上。三国演义里吹捧刘关张,如果在三国志里,你会看到,刘关张组建的蜀汉更像社团,而不像国家。《三国演义》的文笔一直是在“吹捧”刘关张三人。

第二、怒鞭督邮的不是张飞,而是刘备。张飞字益德,而不是演义里的翼德。

第三、陈宫不是因为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才离开曹操的,而是因为曹操杀了名士边让。

第四、华雄是被孙坚杀的,刘备和公孙瓒没有参加讨伐董卓,更没有三英战吕布。

第四、诸葛亮的主要工作是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不是前线指挥,诸葛亮在三国志里,刘备活着就没带过兵,那些神乎其神的战役有很多跟他并没有关系,或者就不存在,包括草船借箭。后期诸葛亮带兵也是中规中矩,没有演义里那么神。

第五、过分神话赵云,赵云一辈子只是个亲卫队长,也没有单独领兵。

第六、演义里杜撰了武器,三国时期,战场上只有矛,戈,环首刀三种兵器,而剑的作用更像礼仪,没有用剑拼杀的。

第七、曹操在赤壁之战并不是一败涂地,而是收获了大批地盘,包括荆州的一部分土地,虽然被火烧,也可以算是满载而归。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三国志

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悠然丫丫
2018-10-25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355
展开全部

1、前者是正史,后者是小说,这是最大的区别。

《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作者是西晋初的陈寿。 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与前三史一样,也是私人修史。他死后,尚书郎范頵上表说:“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朋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由此可见,《三国志》书成之后,就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好评。陈寿叙事简略,三书很少重复,记事翔实。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严慎,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

2、 若论史学价值,前者高于后者;若论文学价值,后者高于前者。

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 而三国志是三国演义小说的基础。 《三国演义》是长篇小说。由于它根本不是正史——如果雷同正史,则《三国志》成书后就无须再编撰甚么《三国演义》了。 

《三国志》为晋朝陈寿所写,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是写实的,为二十四史之一。 《三国演义》为明朝罗贯中所写,是在《三国志》所记载的历史的基础上加以改编的文学作品,内容与历史事实不完全吻合,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志》是所谓的正史,而《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记录的历史演绎出来的小说、故事,是文学作品。如果要学历史,当然要读《三国志》;如果是为了于消遣中获取某些历史知识,《三国演义》足已。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

主要的区别有三点:

1、体例不同。《三国志》是史书,是对三国历史的较为客观的叙述。而《三国演义》则是历史小说,是对三国历史的人为演绎,其中加入了很大成份虚构的内容;

2、成书时间不同。《三国志》成书于西晋初年,距离三国很近,因而可以保证这部史书的真实性。而《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掺入了大量民间传说;

3、三是承续关系不同。陈寿写作《三国志》依靠的是他自己多年收集的历史资料,而罗贯中撰写《三国演义》则主要取材于《三国志》。也就是说,《三国志》是《三国演义》的母体。

在《三国志》里那个文韬武略、心胸开阔、英雄豪侠的周瑜,到了《三国演义》里却成了心胸狭窄、疾贤妒能的“小气鬼”。

《三国志》中,周瑜从小就多才多艺,年青时就精通音乐。只要奏乐有错误,他必定会发现,发现了就一定会加以指点,所以当时有民谣说:“曲有误,周郎顾”(周郎会发现,可以请周郎指点指点)的说法。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孙权,联吴抗曹,这个战略起了关键性作用。但是整个战役的指挥计划者实际上是周瑜。周瑜在说服孙权上起了重要作用。

而《三国演义》中是诸葛亮激将法激的;利用火攻是黄盖提出来的,后来都改成诸葛亮,这些都是出于突出诸葛亮这个主要人物的创作需要。突出了罗贯中对诸葛亮的喜爱,小说中周瑜的性格特点主要是心胸狭窄,特别忌妒诸葛亮。这是小说为了使不同人物性格区别鲜明的创作需要。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

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对他不服,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得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和他成为好友。《三国演义》描写的心胸狭窄的周瑜是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艺术处理,不可当真,“三气周瑜”当然就更是毫无历史根据,周瑜最后是病逝于出征途中的。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中九大“张冠李戴”的故事:

1、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发生在赤壁之战时,并将其归功于诸葛亮,而史实上的“草船借箭”的发明者应属于孙权。

史实还原:公元213年正月,曹操率领号称的四十万大军攻破孙权江西营,俘获都督公孙阳。孙权带领七万大军来迎战,曹军水兵攻水上孙吴阵地,渡到一个沙洲上,被孙权包围,丧师数千人。曹操受挫,坚壁不出。孙权亲自坐船挑战,观看曹军大营。曹操领弓箭手放箭,万箭齐发矢如雨下,不多时孙权军船上就射满了箭,船体倾斜,快要翻船。孙权把战船掉过头来,以另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鼓乐齐鸣而返。孙权的胆略和勇气,使得曹操非常佩服,不禁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2、空城计

《三国演义》中有著名的阳平关空城计,并归功于诸葛亮,实际上在三国时代只有曹操、赵云分别策划了史上真正的“空城计”。

史实还原之一: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有一次曹操的军队出城收麦子去了,突然吕布的军队开了过来。曹操情急之下,把他的随军家属全部都弄到城墙上去站岗,等吕布开过来一看,满城都是莺歌燕舞,姣声嗲气。再一看呢,城外面有一个树林子,深不可测。

吕布想曹操这个贼,狡猾狡猾的,肯定是把军队埋伏在树林子里了,撤!撤回去后又想想,不甘心,第二天他又来了,这回曹操真的把伏兵埋伏到树林子了。

史实还原之二:公元218年,蜀军占领汉中,并由赵云和黄忠率数千人马驻守。第二年春天,曹操率大军从长安出发,经过斜谷,直逼汉中,企图重新夺回这个战略要地。赵云和黄忠见曹兵人多势众,便不与交战,凭险据守。曹操率大军围城数十天,攻不下来,只得撤退数十里,休整待粮。

一天,赵云率数十骑兵出营侦察敌情,正碰上曹操率大军出动,狭路相逢。赵云明知自己势单力薄,不是曹兵对手,而且营中兵力空虚,难以抵挡曹操大军。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命令部下主动攻打曹兵,边打边退。曹兵一向谨慎,怀疑蜀军早有埋伏,马上命令部队撤退。

曹兵刚撤退时,阵脚大乱。这时,赵云命令守营士兵擂鼓呐喊,并用强弓追射,假装伏兵杀出。这突如其来的攻击,使曹兵大惊,夺路奔逃,自相践踏,死伤很多。刘备为此感叹:“子龙一身是胆也!”并封其为虎威将军。

3、温酒斩华雄

《三国演义》中将其归功于关羽,实际上华雄是被孙坚所杀。

史实还原:《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中记载: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孙坚原为长沙太守,封乌程侯。东汉末年,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建立了以袁绍为首的联军。孙坚也起了兵,从湖南北上,到鲁阳与袁术会师。但真正忧国忧民且出兵作战的只有曹操和孙坚。

然而,孙坚却在梁县之东受到董卓将领徐荣的攻击,最后孙与数亲信冲出包围,逃了出来。公元190年二月,孙坚收集散卒,进屯梁县之西的阳人(今河南汝州庆阳古城一带)。董卓派遣大将胡轸、吕布、华雄等攻打孙坚。吕布与胡轸不和,而胡轸是主帅,吕布竟故意捣乱,使军中自相惊恐,士卒散乱,孙坚率军追击,胡轸、吕布、华雄等败走,孙坚麾兵斩了华雄。这才是斩杀华雄的真相!

4、三英战吕布

《三国演义》中的“三英”即指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实际上吕布是孙坚打败的。

史实还原: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卓的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再说那时他们三人只是兵长,根本就没有资格参加,更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之说。吕布实为孙坚所击退。

据《后汉书·董卓列传》记载:“孙坚收合散卒,进屯梁县之阳人。卓遣将胡轸、吕布攻之。布与轸不相能,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坚追击之,轸、布败走。”“坚进洛阳宣阳城门,更击吕布,布复破走。”从中看出:吕布曾经两败于孙坚。

5、气死周瑜

《三国演义》中将其归功于诸葛亮的智慧,实际上周瑜本身英年早逝,没诸葛亮什么事。

史实还原:苏轼诗词描述:“遥想公瑾当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个少年英才,怎么可能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呢?三国志正史描述周瑜是一个气度恢弘的人,可惜操劳病死,英年早逝。

《三国志》记载:“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敬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又同传有蒋干“称瑜雅量高致,恐不久为人臣耳”,“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6、斩颜良诛文丑

斩颜良确是关羽所为,但诛文丑实际是夏侯惇部属所为。

史实还原:颜良,河北名将。建安四年,袁绍以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准备攻许。建安五年,兵进黎阳,遣颜良攻白马。曹操北救,以荀攸计分兵渡河,引袁绍西应,自率轻兵掩袭白马,颜良仓猝逆战,遂被关羽击斩。

文丑,河北名将。建安四年,袁绍以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准备攻许。建安五年,袁绍渡河兵至延津,使文丑与守军挑战,曹操以辎重就道饵敌,文丑兵乱,遂被操击破,死于乱军。当时守延津的真是夏侯惇。而且夏侯惇和从弟夏侯渊击败张郃,转战乌桓,得以让官渡之战的胜利女神转向曹操。

7、鞭打督邮

此乃刘备所为,非张飞也。

史实还原:《三国志·先主传》说:刘备讨黄巾有功,拜官安喜县尉。督邮因公事到县,刘备去拜谒,门下不给通报,刘备直闯而入,捆绑了督邮,用棍棒打了二百下,解下印绶,挂在督邮的脖子上,把他绑在拴马桩子上,弃官逃亡而去。

8、火烧博望坡

《三国演义》将之描写为诸葛亮出山的第一战,实则是刘备亲自指挥,且当时他的军师是徐庶,这时刘备压根儿还不认识诸葛亮。

史实还原:该事件发生在公元201年(建安七年),那时正好是关羽离开曹操,刘备投奔荆州刘表并屯兵新野。夏侯惇去追,跑到博望坡,正逢秋风气爽芦苇丛中埋伏着杀机。夏侯惇不听部将李典、乐进的劝告,因大意为伏兵所破。而火烧博望坡这场战斗进行之时,诸葛亮尚在南阳躬耕,五年后才出山。

另外,据《三国志》,博望坡之火系刘备为引曹兵入伏,伪遁前自烧屯营而起,非如《三国演义》所言先将曹兵引入伏内,后用火攻。

9、水淹七军:此乃天灾人祸,而非《三国演义》中所说的人谋!

史实还原:《三国志》卷36《蜀书·关羽传》记载:“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滥,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参考资料: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_百度百科

三国演义(罗贯中著长篇小说)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恏乄亖
高粉答主

2018-07-06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2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8万
展开全部

1、体裁不一样,《三国志》是国别体正史,而《三国演义》是小说。

2、如果要学历史,当然要读《三国志》;如果是为了于消遣中获取某些历史知识,《三国演义》足已。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

拓展资料: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

参考资料:三国志 (二十四史之一)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Tayo丶涛
2014-04-11 · 超过2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7.2万
展开全部
第一 《三国志》是史书 是历史真实发生过的事情然后被记载. 《三国演义》是通俗小说 , 通俗二字意味着它是一种能被大众接受,以及阅读的书籍. 不可能跟史书一样 只有少部分人能阅读.
第二 《三国志》作者陈寿, 四川南充人, 于晋朝时期完成《三国志》一书,且以魏国作为全书正统.这一点跟《三国演义》就有差别了 《三国演义》以蜀国为正统.
第三 三国志惜字如金,全文各个传笔墨都相当精髓,十分简练,《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近,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船而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只有短短几十字就将万人知晓的赤壁之战描叙完了。而《三国演义》则浓重笔墨描述了赤壁一战,借东风,连环计,苦肉计, 草船借箭...等等 笔墨相当多。
总的来说,还是要说 《三国志》毕竟是史书,更为真实,反映史实,举一例子,《三国演义》中周瑜被描述为一个小气至极,心胸狭小,容不得他人比自己强的人,而事实上是周瑜是一个风度翩翩的人,气度很大。 所以说《三国演义》最多只能把它作为一个文学作品来看待, 不能太较真了。而《三国志》就是史书,真实故事,研究史书人常用,我们如果想要更为进一步了解三国那段历史,那就还是看《三国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1bc1546f79
2014-04-17 · TA获得超过554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552
采纳率:78%
帮助的人:1548万
展开全部
您好: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二者的区别是:前者客观的描述历史,后者增加了演义的成分,增加了主观的感情色彩,比如将曹操刻画为奸臣。

作为研究史学的人来说,应该看《三国志》,作为阅读文学角度来说,《三国演义》比较好看。

希望可以帮到您!
如仍有疑问,欢迎您向金山网络企业平台提问,我们会24小时为你做解答。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