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 我来答
风之语2356
高粉答主

2018-08-01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万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2980万
展开全部

管理的四大基本原理是:

1、系统原理:现代管理的任何对象都是一个系统,都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系统分析、评价、设计、优化、决策和实施,进行系统管理。   

2、人本原理:人是管理系统的核心,管理活动应在对人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充分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3、动态相关原理:管理系统及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运动变化的,应在动态中把管理工作做好。   

4、效益原理: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主要追逐对象,也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管理”一词在古老法文的解释是“领导、执行的艺术”;在拉丁文解释里是“以手领导”。在现代,“管理”可被包括领导和管理所有组织;透过组织、调度和运用各种人力、财务、原料、实体、知识、资产或其它无形资源的活动(包含规划、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以有效率且有效用的方式达成组织目标。

拓展资料

由于管理包涵了对人力资源的组织,因此它暗示了管理需要有效沟通;企业环境(不单单是物理、机械环境)则暗示了人员的激励,暗示了有效的进步或系统性产出。管理可以存在于合法或非法的环境或企业当中。综上所述,人员、沟通、积极的事业方向是管理的必备要素。

计划、度量、心理激励工具、目标、经济(例如盈利)在管理中可有可无。在起初,管理可以从功能角度来看待,例如量化度量、调整计划、达到目标。这在一些计划不会出现的情况上也适用。

“管理”这个字的意思也可以用来描述组织的经理候选人,例如法人。管理体系是一个用来描述用来管理一个组织的团体的字眼,例如一个运动联盟。在英语中,"management" 或 "the management" 作为集合名词用来描述组织的管理层,例如公司管理层。历史上,这常常与词汇 "Labor" 相对,后者指被管理的对象。

瀛洲烟雨
2017-05-02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瀛洲烟雨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79782 获赞数:1153837
本人热爱数学,在校成绩优异,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愿利用课余时间,诚心诚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管理原理是从管理学中抽象出来的,作为管理理论的基础,它舍去了管理学中的具体方法、措施、制度等,而着重研究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原则。管理是一门增强成功概率的学问。管理原理研究的就是如何增强成功概率。
就微观而言,管理原理讲的是增强成功概率最核心、最本质的道理。
就宏观而言,管理原理是一个管理理论系统,包括管理的本质、原理、构成、关键、要素、方法、工具、步骤、问题等。
管理学产生于实践,教科书提供的是思考的思路,原理一说从战略上讲可以说是人的思维,归根结底是人对自身的思考。对于具体的事务和人运用不同的对策来化解,这是战术技巧的运用。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在于易中天所说“洞察人性,洞悉人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俟一瑾WC
2013-10-10
知道答主
回答量: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指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它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
1:客观性 2:概括性 3:稳定性 4:系统性

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制,避免盲目性
2: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
3: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经

系统原理
一:系统的概念
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二:系统的特征
1:集合性。这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系统构成。
2:层次性。系统的结构是有层次的,构成一个系统的子系统和子子系统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
3:相关性。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系统的相关性

三:系统原理要点
1:整体性原理——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佳
2:动态性原理——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
3:开放性原理——明智的管理者都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外部与本系统的联系,努力扩大本系统从外界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4:环境适应性原理——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外界不断发生联系的
5:综合性原理——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
2个含义 a:系统目标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b:组织的产品是综合而制造的

人本原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20世纪末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特点

主要观点:
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一) 要素发展阶段——泰罗“科学管理”阶段
早期的管理理论基本上限于把劳动者视为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泰罗之
后的几十年中所有对劳动和劳动力的研究大多都未摆脱把人视为机器附属物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二) 行为研究阶段——马斯洛、赫茨伯格等
二战后,一部分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意识到劳动者的行为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和成本。劳动者的需要是多方面的,经济需要只是其中的一种。
(三) 主体研究阶段
70年代以后企业界逐渐意识到职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两种不同的途经
1:高度集权,从严治厂,依靠严格的管理使得企业目标统一,行动一致,从而实现高的工作效率。
2:适度分权,民主治厂,依靠科学管理和职工参与使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使职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自觉努力的奋斗,从而实现高的工作效率。
两种途经的根本不同之处:a:前者职工处于被动地位,职工是管理的客体
b:后者职工处于主动地位,职工是管理的主体

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1: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市场需求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据此确定企业的经营和产品发展的方向。
2:企业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高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
3: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企业的消费者
总结: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责任原理
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挖掘人的潜能的最好的办法是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1:职责的界限要清楚 2: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 3:职责要落实到人

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
一个人对工作是否能做到完全负责取决于三个因素
1:权限 :实行任何管理都要借助于一定的权力,没有一定的权力任何人都不可能对工作实行真正的管理。
2:利益:完全负责意味着要承担风险,任何的管理者在承担风险的同时都要对收益进行权衡。这种利益不仅仅是物质利益,还包括精神利益。
3:能力:能力是完全负责的关键因素。
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守等边三角形

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效益原理
效益——管理的永恒主题。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一:效益的概念
效益、效率、效果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效果: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
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
效益: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管理,可从社会和经济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比社会效益直接、明显,可有效度量;社会效益则难以计量,只能借助于其他形式来间接考察

二:效益的评价
不同的主体可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所以效益的评价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不同的评价和标准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不同的评价都有它的长处和不足,应配合运用,以求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三:效益的追求
1: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
2: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题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同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 4: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
5:建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伦理原理
伦理——是指导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在当今世界,一个组织要维持足够长的生命力,不仅需要遵守法律,还需要遵守伦理规范或讲究伦理。对于伦理的重视,有助于经济组织取得较高的经济利益。

伦理的特性
1:非强制性——伦理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体现了自觉性和内在性
2:非官方性——伦理是约定俗成的,不需要通过行政命令或法定程序来制定
3:普适性——所有人都受伦理的指导、调节和约束 4:扬善性

伦理与法律的关系
伦理和法律在内容上相互渗透。伦理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程度的伦理。伦理和法律在作用上相互补充。伦理可以引导人们遵守法律,而法律可以作为维护伦理的威慑力量

伦理与效益的关系
企业的伦理经营不仅使除所有者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者、竞争对手、社区和政府)的利益得到不同程度的增进,而且使企业自身的效益得到提高。
1: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需付出一定的成本
2:伦理与效益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
3:历史证明效益和伦理具有兼得的可能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洒脱还舒畅灬便当6963
2013-10-10 · 超过5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6.1万
展开全部
相信很多管理者并不清楚。先来看看什么是管理?基本上,管理的原始含义是——通过他人完成事情;以人为本的说法是——通过事情的完成来发展他人。不管哪个定义,都能看出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要把事情完成——在做正确的事情的前提下,把事情做正确,即获得正确的结果。那么,正确的结果从何而来?一切结果均是由行为产生,正确的结果当然是从正确的行为而来。那么,正确的行为又从何而来?自由、自愿的情况下,人的行为由思维决定,正确的行为当然从正确的思维而来?那么,正确的思维又从何而来呢?请看一段话——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问他的思想、意见、政策、方法、计划、结论、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对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也觉得不可理解。因此,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这段话是毛泽东说的,比较啰嗦,其实就简单一句话,人的思维由认知而来,正确的思维当然是由对事物全面、客观的认知而来,当然,这一思维是否正确需经过实践的检验。 于是,经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人的正确的认知来建立人的正确的思维,通过人的正确的思维来产生人的正确的行为,通过人的正确的行为来导致正确的亦即理想的结果或绩效。 所以,原始的管理者强调以绩效为导向,加强对员工的绩效管理,却不知绩效从何而来;稍高明些的管理者知道绩效从行为而来,于是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加强对员工的行为的控制,却不知行为非控; 再高明些的管理者知道行为由思维决定,所以强调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以培养员工正确的思维方式,却不知思维源于认知,如果你自己及企业的言行都很卓越,何愁员工认知不到?若员工确有偏见或认知不全,只需引导他们的认知即可。可怕的是自己及企业言行乌七八糟,却偏偏跟员工讲空洞的大道理,只能适得其反。 所以,最高明的管理者只需如春风化雨、春雨润物般的引导员工的认知,不动声色、不知不觉地激发员工建立正确的思维,自发正确的行为,获取卓越的绩效。 当然,从实践的角度,管理应该从绩效、行为、思维、认知四个层面“四管齐下”。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秒懂百科官方
高粉答主

2020-10-21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万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3260万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