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裴注《三国志》诸葛亮传 文段翻译

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讬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汉,或册名於伊、洛。丕、备既没,后嗣继统,各受保阿之任,辅翼幼主,不负然诺之诚,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历前世以观近事,... 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讬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汉,或册名於伊、洛。丕、备既没,后嗣继统,各受保阿之任,辅翼幼主,不负然诺之诚,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历前世以观近事,二相优劣,可得而详也。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 展开
 我来答
皮里春秋枉然笑
2014-01-25 · TA获得超过156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72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68万
展开全部
诸葛亮,司马懿二位相国,正遇到风云际会的好时机,在明主那里安身立业,有的在蜀汉创建了功业,有的在伊、洛(意指中原)名垂史册。曹丕,刘备去世以后,后人继承了他们的大统,而诸葛,司马二人都承受了保卫后继者的重任,辅佐羽翼幼主,不辜负当初许下的诚挚的承诺,也算是一个国家的臣子的榜样,霸王的贤良的辅佐了。

阅读前代的历史,用来观察最近的时事,二位相国的优劣,可以得到详细的评价了。诸葛孔明奋起在巴、蜀之地,带领一州的人才,和大国相比,他的战士和人口的数量,大概只有(大国的)九分之一,然后和大吴国同盟,对抗北方的敌人,至使耕作和战斗都有整齐的队伍和统一的方法,刑法完善而齐备,带领部下士兵数万,长驱深入到祁山地区,激烈壮怀有到黄河、洛阳喂马的气势。
司马仲达据有比其他国家大十倍的土地,仗着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坚守坚固的城池,拥有精锐的武装力量,但并没有擒获敌人的意思,而是只有一定要保全自己的心思而已,导致诸葛孔明自己进军又自己撤退。如果这个人不死亡(指诸葛亮),一直为他的理想奋斗,年年都在思考策划,短时间就实践他的计谋,则凉州,雍州不可能和平(不脱下战甲的意译),中国也不可能和平,这样下去,谁胜谁负,这个结果还是非常明了的(作者意指诸葛亮不会成功)。
DV1
2014-01-25 · TA获得超过55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3.7万
展开全部
作者是说诸葛亮带领一州的兵马,如果不是天不假年,就一定会成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