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我来答
唐朝2p
2014-04-30 · 超过5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2万
展开全部
康熙简介 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年号 康熙 庙号 圣祖 谥号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在世1654年-1722年 在位1661年-1722年 康熙帝,满族,全名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圣祖,“康熙”为其年号,明清两朝习惯以年号称呼皇帝。康熙系满清入关后第一皇帝顺治帝的第三子,母为孝康章皇后,生于清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卒于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执政长达61年。 康熙8岁即位,14岁时亲政,16岁时铲除了权臣鳌拜。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从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东北边界。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作为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基地,从此建立会盟制度和避暑山庄外藩朝觐制等,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考察,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满清初年残酷的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最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与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文化上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同时他对西学也有浓厚的造诣,在天文学、数学(特别是几何学)、物理学、化学、药学(奎宁)、医学(曾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种痘,以预防天花)等方面都进行了涉猎。康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数学修养最高的帝王,我们至今沿用的“根”、“次”、“方”等数学名词就是他亲自命名翻译的。 康熙崇尚儒学,尤其是朱熹理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文件专制达到了顶峰。晚年因选择继承人失误,两度废立皇太子,造成长达20余年的诸皇子为夺储位的结党争斗,致使吏治懈怠,朝中党派林立,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农历)病死于畅春园。 谥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圣祖。葬于今河北遵化的清东陵 “景陵”。 生平事迹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是顺治的第三子。顺治接受汤若望的意见因其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八年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收复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胜利地驱逐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他在京师东北的热河营建了避暑山庄,将其作为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等部王公贵族觐见的场所。康熙帝亲政不久后,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他还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清)等考核制度。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爱新觉罗玄烨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他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康熙帝重视对汉族知识分子的优遇。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康熙也存在保守和落后的方面。他在收复台湾后开放了海禁,但是由于担心米谷出境而明令禁止南洋贸易。他崇尚儒学,尤其是朱熹理学。此外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还发生过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事件。康熙十三年,康熙帝立皇后所生的一岁的皇次子胤礽为太子,但数十年后由于太子本身的素质问题及其在朝中结党而废太子。废太子后众皇子觊觎皇位,矛盾更加尖锐,故太子废而复立,但康熙仍无法容忍其结党,三年后再废太子。最终在康熙六十一年临终时传位于皇四子胤禛。传位给胤禛的理由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康熙是希望精明干练的胤禛能大力改革康熙末年的宽纵积弊,也有人认为康熙是因为钟爱胤禛之四子弘历(未来的乾隆帝)而传位于他,还有传说是顾命大臣隆科多和胤禛矫篡遗诏。无论如何,此一传位争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奇案之一。康熙在位期间被臣民称为“康熙盛世”。他安葬在直隶遵化马兰峪,陵号景陵。 神瑛侍者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是顺治的第三子。顺治接受汤若望的意见因其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八年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统一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东北边界。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作为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基地
热切且斯文灬标兵1276
推荐于2017-09-29 · TA获得超过23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9万
展开全部
好吧,这样说,首先康熙是一个有城府,有远见的人,这一点从他如何除去鳌拜就可以看出,他不想三国时候的曹髦那样在自己羽翼未丰,势力不成的时候就动手,而是韬光养晦。 其次,他有一颗仁爱之心,善于顾全大局。从他满汉一家的政策就可以看出来,一方面是处于他的仁爱之心,另外一方面他也看到了这是满清如果想坐稳当前统治地位的必须。 再者,他显然并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他北抗沙俄,在草原臣服葛尔丹,向南征伐台湾郑经,雄才伟略其实和汉武帝相差不多。 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任人唯贤,从他启用姚启圣、用人不疑提拔施琅,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识才、善任的人。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高粉答主

2020-12-14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万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363万
展开全部
!历史上的康熙皇帝名叫玄烨,是世祖顺治皇帝的第三个儿子。他熟读经史,聪明过人,胸怀大志。除鳌拜、杀苏克萨哈,只要阻挡他治国大志的,功劳再大,也会被杀。…平定三藩打了八年,为康熙王朝的统一,夯实了基础。收复台湾为祖国统一立下功劳。攻占雅克萨。平定葛尔丹,。康熙与俄国的"尼布楚条约"也是一个平等条约,也努力打造了"康熙盛世",但由于连年战争,到康熙去世时,国库空虚,也就是走下坡路了。总的来说,康熙是一代明君,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很大成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yy850123
2020-12-09 · TA获得超过172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4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3.4万
展开全部
1、机智果敢:八岁即位,十六岁智擒螯拜,稳定了朝廷秩序;

2、维护并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组织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签定《尼不楚条约》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

3、学识渊博,弘扬中国古代文化:一生苦研儒学,推崇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康熙字典》;

4、重视农业发展:实行更名田制度和摊丁入亩制度,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破处分裂势力,抵抗外来袭击
2修著图书,重视道教
3学习文化,武力非凡
4亲征朔漠,和善蒙古
5重农治河,兴修水利
6移天缩地,兴修园林
7兴文重教,编纂典籍
8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
9开放海禁,废止圈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尧音桃7777
2014-04-30 · 超过6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0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65万
展开全部
康熙是一个伟大的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