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会在赤壁之战中失败?
首先,曹操的失误之处是轻敌了,完全没有把刘备放在眼里,也许他曾对刘备有过较高的评价,但在内心深处他依然不觉得刘备能强大到打倒他的地步,所以根本没有多留意留意刘备的举动。当然那时候的刘备确实还不成气候,一个连自身都难保的人怎么能与当时意气风发的曹操相比较,所以正所谓是乱世出英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赤壁之战中的曹操是抱着暴发户的心态去的。一方面前面有荆州之战的胜利,曹操打刘表本就是以石击卵,可以轻松拿下,结果大兵压境之下,刘表病死,荆州内乱,曹操不战而胜。这样的胜利让曹操觉得攻打东吴和荆州一样轻而易举,东吴当时的状况确实也是主少国疑, 内部不稳,加之东吴的军队也比不上曹操的大军,所以曹操是抱着挟胜威吓,不战而定的侥幸心态,这样就导致他在战略布局上出现了疏忽。
唐代胡曾甚至火攻是唯一的原因,他在诗中说;“烈火西焚魏帝旗,周瑜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连“长剑”也不必“挥”,便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火攻之成,可谓大矣,当然,诗是文艺作品,并不是史籍。那么,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史籍的记载。《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焚其舟船”,当然是用火攻了。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更详,既有黄盖深感“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的献计,又有“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的火攻准备和诈降经过,更有“烟炎张天,人马烧死溺死者其众,(曹)军遂败退”的结果记录。
拓展资料: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战败的原因:
1、曹操骄傲自满,过于轻敌。由于曹操在此前的战事中一路高奏凯歌,接连消灭了袁绍、吕布等割据势力,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从而内心开始漂漂然起来,他率领大军来到长江后,根本不把孙刘联军放在眼里,在战斗之前就已经开始盘算胜利后在江东如何享乐,没有象此前管渡之战时那样细心研究战略战术,也没有精心安排细作到江东去探听军情,反而疏于防范,让孙权的耳目三番五次的混进军营刺探消息。
2、曹操最为疏乎大意的就是没有仔细考察黄盖投降的真伪,以及庞统来献“连环计”的用心,这两件事是导致火烧赤壁的直接原因,由于曹操的骄傲自满,没有及时识破孙刘联军这两次计谋,从而为赤壁之战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晋代史学家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指出曹操被胜利充混了头脑,骄傲自满、求胜心切,在战争的指挥策划中显得心浮气躁,从而导致了大败,他说:“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于数十年之内,而弃之于俯仰之顷,岂不惜乎!”可见曹操由于一时的疏乎大意,没有认真的看清当时的形势,从而导致大败,将数十年的积累毁于一旦。
3、曹操的自大还体现在他不听劝告上,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狼狈的从华容道逃跑,慨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开始后悔没有人给他出谋划策,其实早在他准备挥师南下时,谋士贾诩就力谏曹操不宜南下,因为当时时机并不成熟。《魏志?贾诩传》写道:“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
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饷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不可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而黄盖诈降、庞统献“连环计”的时候,程昱等人就劝曹操要谨慎小心、明察秋毫,但曹操不听劝告,一意孤行,从而导致上当中计,兵败赤壁。
拓展资料: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
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人(现安徽亳州市),汉族,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曹操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2009年,河南省安阳市对外宣称发现曹操墓,引起轰动和争议。2012年底,复旦大学用DNA技术确认了曹操家族DNA。
曹操祖父曹腾,是东汉地位显赫的宦官。父曹嵩,官至太尉。曹操自幼机警,既长,喜结交名士。20岁时,受州郡举荐,以“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在任期间,造五色棒悬于尉廨门上,有犯禁者,不论地位高低,皆棒杀之。后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后迁顿丘令,征拜议郎。灵帝光和7年(184),改任骑都尉,随皇甫嵩镇压颖州黄巾军,迁为济南相。中平6年(189),曹操与袁绍讨伐董卓兵败。后镇压黄巾军,队伍日益壮大,于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都许县,封为大将军、武平侯。从此,曹操大权在握,号令四方,灭吕布、破袁绍,征乌桓,统一了中国北方。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一是曹操骄傲自满,过于轻敌。由于曹操在此前的战事中一路高奏凯歌,接连消灭了袁绍、吕布等割据势力,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从而内心开始漂漂然起来,他率领大军来到长江后,根本不把孙刘联军放在眼里,在战斗之前就已经开始盘算胜利后在江东如何享乐,没有象此前管渡之战时那样细心研究战略战术,也没有精心安排细作到江东去探听军情,反而疏于防范,让孙权的耳目三番五次的混进军营刺探消息。
曹操最为疏乎大意的就是没有仔细考察黄盖投降的真伪,以及庞统来献“连环计”的用心,这两件事是导致火烧赤壁的直接原因,由于曹操的骄傲自满,没有及时识破孙刘联军这两次计谋,从而为赤壁之战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晋代史学家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指出曹操被胜利充混了头脑,骄傲自满、求胜心切,在战争的指挥策划中显得心浮气躁,从而导致了大败,他说:“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于数十年之内,而弃之于俯仰之顷,岂不惜乎!”可见曹操由于一时的疏乎大意,没有认真的看清当时的形势,从而导致大败,将数十年的积累毁于一旦。
曹操的自大还体现在他不听劝告上,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狼狈的从华容道逃跑,慨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开始后悔没有人给他出谋划策,其实早在他准备挥师南下时,谋士贾诩就力谏曹操不宜南下,因为当时时机并不成熟。《魏志?贾诩传》写道:“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饷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不可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而黄盖诈降、庞统献“连环计”的时候,程昱等人就劝曹操要谨慎小心、明察秋毫,但曹操不听劝告,一意孤行,从而导致上当中计,兵败赤壁。
二是曹操军队组成混乱,不习水战。曹操的军队从北方而来,大多不习水战,而且组成混乱,其中既有原来袁绍部队的军士,在官渡之战后投降曹军,也有中原平定徐州时候的投降部队,还有平定荆州时收服的投降部队,更有曹操早期镇压黄巾军时投降的黄巾军,真正属于曹操嫡系部队的本来就不多,而且这些各种背景的部队被曹操纳入编制后还没有认真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加以统一,内部纷争矛盾众多。
更为重要的是曹军不习水战,他的军队组成绝大部分是北方人,不习惯船上作战,其中唯一善于水战的部队是是荆州被迫投降的水军,而这些人军心不稳,战斗力大为削弱。也正是这个原因,周瑜等人才请出凤雏庞统,前往曹营献“连环计”,建议曹操将所有战船用大铁环连成一体,这样就组成了牢固的犹如陆地的水上战场,陆军的优势就可以发挥出来,曹操由于求胜心切,又没有水上作战的经验,对长江流域的气候条件缺乏研究,因而没有进多的思索例采纳了庞统的计策,为战斗失败埋下了伏笔。当身边的谋士提醒曹操当心对方用火攻时,曹操不以为然,以为当时乱北风,对方不敢用火。岂料战斗打响时,风向突然逆转,乱起了东南风。
更为不幸的是,当天还有大雾,当黄盖带领二十余艘船只前来“投降”时,曹操根本看不清船头的士兵乃是稻草扎成的,而且船上洒满了硫磺,当他看清真相时为时已晚,烈火顺风冲进曹军绑在一起军营中,立刻就让曹军乱了阵角。《三国志·江表传》记载:“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可见当时的惨状。
三是曹操军队在战争中感染了传染病,这一点在诸多关于赤壁之战的分析中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这一细节给曹操带来了致命的打击。据《三国志》记载,曹操部队到达南方后,由于水土不服,很快就出现呕吐疾病等现象,曹操没有过多的重视这件事情,面是继续坚持对孙刘联军做战。《三国志·周瑜传》云:“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可见,孙刘联军准备停当,合力与曹操决战,但第一次交手曹军就遭败北,而这其中曹操军队已有疾病是主要原因,于曹军只好退回江北,驻扎下来。《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可见在曹操参与赤壁之战的过程中,疾病一直伴随着曹操的部队,让曹军发挥不出水平,战斗力大打折扣,而且很多士兵不仅病了,还死了不少,这就更说明这次疾疫是这次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三国志·先主传》、《吴主传》等篇章中,这种疾病困扰的记载也有很多。
据今人考证,应当是血吸虫病。1981年《中华医史杂志》和《文汇报》均曾载文分析考察当时的情况,指出当时正值冬春之际,是血吸虫病发的高危时期,而荆州赤壁一带又是此种疾病的多发地,曹军士病呕吐、发烧、拉稀等症状与之相符。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血吸虫病本来就难以治疗,曹军又是在行军作战,治疗情部也就可见一斑了,必然导致病情的大规模传染。
这场流行性血吸虫病,让气势汹汹而来曹操大军兵败如山倒,让势力明显处于劣势的孙刘联军打败,实在是一件很恼火的事情。《三国志·孙权传》记载:“瑜、普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饥疫死者大半。”又《武帝纪》裴注引《江表传》说:“周瑜破魏军,曹公复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疫病,孤烧船自退,使周瑜虚获此名。’”曹操对赤壁之战的失利耿耿于怀,反复强调是这场病疫让他战败,是他自己烧船自退的。由此可见,军队感染疾病的确是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