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1)不能 称 前时之闻( ) (2) 受 之天也( )(3) 贤 于材人远矣( ) (4)则其受于人者不 至 也(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小题3: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展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小题1:(1)相当 (2)承受 (3)胜过,超过 (4)达到 小题1: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那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小题1:(2分)人的才能并非一世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 |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道理即可。 |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