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五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政府提出,并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半个世纪以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扩展资料:
意义:
1、它增进了世界各国对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论和认同;
2、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3、为国际间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规范;
4、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及谋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2018-06-11 广告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时间: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1954年6月下旬,应邀访问印度时,和印度总统普拉沙德(右一)、副总统拉达克里希南(右三)、总理尼赫鲁合影。
“和平共处(peaceful coexistence)”最早是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周恩来总理在解决中印历史遗留问题时提出了以“和平共处”为核心的“五项原则”,并与印度和缅甸共同向世界倡议,至今已经成为一个被广泛接受、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原则。
中国与周边的一些邻国,如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差不多同时获得民族独立。这些国家在获得独立以前拥有与中国相似的历史:都曾经创造过辉煌的历史,在独立之前都遭遇了西方列强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悲惨命运,在独立以后面临着维护独立发展经济的共同要求,因此在很多地方与中国有共同的愿望。新中国发展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存在着很好的基础。
拓展资料
五项原则意义:
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先后同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1978年8月,中日两国签订的和平友好条约和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也都提出,要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问世以来不仅在中国同世界各国签署的条约、公报、宣言、声明等双边关系文件中得到确认,而且也在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和一系列国际文件中不断被引用或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际上已成为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展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政府提出,并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半个世纪以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参考资料: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百度百科
2017-03-21
一、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二、互不侵犯
三、互不干涉内政
四、平等互利
五、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在这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与绝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