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审题能力

 我来答
风音3173
2013-10-24 · TA获得超过13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9
采纳率:25%
帮助的人:58.7万
展开全部
我认为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可以采用以下的培养策略。
(一)、阅读习惯——审题的前提
  实践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内涵方面特别无能。的确,许多学生读题时一目十行,在未加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就盲目的按已知条件去碰数,影响了解题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重视数学阅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读准。读题是解题的起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弄清题目情节,分离条件与问题,理清题目结构。因为数学题目中多读一字或少读一字,意思可能会大相径庭。如:本学期我上的示范课“求一个数上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这节课,在讲例题时:“华龙商场共有电视机65台,已卖出25台,卖出的是总台数的几分之几?”
我出示例题后,我紧接着出示“审题能力”的(1)读准:(读题时可以大声读、轻声读或默读,读题时不添字、不漏字、更不能读错字,应把句子读通顺)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题,再指名学生展示读题,看学生读的是否规范、标准。读的好的应给于表扬。
  2、标记。为了促使学生在读的同时加强感知,可指导学生在关键的、重要的字词下面做标记,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以便让他们排除一些无意注意的干扰,在解题时提高自己的注意力。例如有的题目中提到的“多”、“少”、“除”、“除以”等比较容易忽视或容易混淆的字词可加着重号,可为正确解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进行完读准后又出示(2)标记:(要求找出题目中的重点字、词、句子,并做标记)
让学生找重点字、词、句子,并做标记。
指名学生汇报。
  3、表达。学生“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理解能力差,理解问题常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在学生读题后要重视数学的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题目的情节、问题、条件逐一表述出来,把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通过有声言语活动,使学生对题目的结构意义达到正确完整的理解。如:最后出示(3)表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概括题意)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概括题意。概括好的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表达出:“25台是65台的几分之几”。
巩固练习时也按照“审题能力”的三个步骤进行练习。本节课学生学得很好,都能按照此方法来认真审题并能正确解答此类题目。
  (二)、分析综合——审题的核心
  综合是指从条件推出问题,即从因到果;分析是指从问题追溯到条件,即问果索因。随着学生思维自觉性的增强,在审题时,不仅读懂题意,而且在头脑中通过分析综合建立已知和未知的桥梁,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是审题的核心,也是解题思维过程的核心环节。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审题过程中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图中会意——审题的突破
  应用题呈现的问题情境总是精炼、概括、抽象的数学语言,像工程问题、相遇问题等工农业生产中的一些专用词语或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缺乏一定的知识经验储备,给题意的理解带来困难。这就要求依靠再造假象,将题目包含的信息转化成一定的直观形象(如线段图、表格等),依靠对直观的感知来支持抽象思维,使审题有所突破,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了图这一具体形象的中介力量,能直观地揭示题目中各种数量关系,有些学困生也能理清其中的关系了,审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数学能力,抓好审题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数学的解题能力。
这也许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同学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加油!
故得新教育
2018-07-05 · 我们懂教育,所以更懂你!
故得新教育
故得新教育是一所一站式高端培训学校,由市内重点学校一线名师辞职联合创办。开设课程涵盖小、初、高三个学段所有文化学科。拥有一批懂教育、爱学生、有梦想的顶尖教师团队,为广大学子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一、 教会学生认真读题的方法,养成指读的习惯。
做题是从读题开始的。所以读题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读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往往缘于读不懂题,不理解题意。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我们有的学生拿到题目就盲目的列算式,出现的错误主要有:(1)没有弄清题意。(2)审题时漏看、错看已知条件中和问题。(3)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4)找不到题中隐蔽条件。这些我们都是使学生“解题无从下手”、“解答出错”的原因。
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情况,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要求学生在读题目时放慢速度,养成用手指读的好习惯,将要求逐字逐句地过目、过指、过口、过心,达到手眼合一,连读三遍,再寻找解题思路,提笔答题。
二、指导并养成学生边读边圈划关键词句和数据的习惯
小学生的智力和理解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尤其是中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于题目要求中的文字或题图中隐含的条件等都不能正确理解,造成原则性的错误,最终导致解题错误。
针对这种这类错误形式的分析,解决的方法是:要求学生在读题目时圈划重点词、句,对数据作记号,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和正确的使用数据。当然,这项训练一开始是比较困难的。很多学生在上课时,有老师的要求那就认真的圈划关键词;在回家完成作业或考试时,因为没有老师的监督,就将老师的要求全部抛之脑后,整道题看不见一个圈划的关键词。所以老师必须对学生时刻提醒、严格要求,帮助学生养成圈划关键词的习惯,并做到持之以恒。为此,老师可以采取经常表扬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所有的认可,起到榜样的作用。除此之外,能准确的找到关键词、句,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本领。有些孩子把整道题所有的词句都做上了标记,这是一种无效的圈划,起不到提示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如何正确圈划关键词、句这方面同样要进行指导。
三、教会学生观察题型、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有一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完全分不清要用那种运算方法,加、减、乘、除随便乱凑,根本不观察题型,更不会分析数量关系,也就不会根据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来列出正确的算式。这种错误主要是学生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督促学生做题时要步步审题,从问题入手,观察题型,根据关键词句判断运算方法、找出数量关系、找到解题的必要条件、排除没有用的干扰条件,做到一步一个脚印,使“审题”在学生头脑中真正扎根。
四、培养学生说题的习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很多学生对于一步计算的解决问题都能做对,而对于两步计算则正确率极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思路完全混乱。这类学生通常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很少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学生对题的理解如何,若不通过自己语言的表述,教师难以及时得到输出的反馈情况。
针对学生出现的这类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认真读题、审题,然后通过说来了解学生解题思路的情况。在这里的说是指复述题意,探求解法,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在审题中,不管学生审题正确与否,都要培养学生说理的习惯,要养成想说、会说、敢说的精神。通过说,学生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可以争论探讨,可以去伪存真,在思辨中加深理解,提高审题技巧,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达、判断等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理的品质。
审题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我们每个老师都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耐心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尤其是解决问题的正确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wxmao88
2017-05-25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wxmao88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29716 获赞数:532700
截止目前,采纳数达到2.9万,采纳率达97%,已升至19级。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重视概念教学,培养审题准确性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的基础。数学中的命题,都是围绕概念构成的,数学中的推理和证明,又是由命题构成的,因此,概念教学应引起教师足够重视。许多同学在审题时,由于概念模糊,对概念的认识不足,误判、错判导致失分。
例如: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a的相反数是-a,零没有相反数;(2)正数的相反数一定是负数,正数与负数互为相反数;(3)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正数.
审题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弄清解题过程,建立比较清晰的数学情景的过程。因此,审题时只关注具体数据的条件,而忽视叙述性语言是不行的。叙述性语言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对题目描述的数学情景起到决定因素。因此,在平时训练中,教师应让学生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学会定位关键词,正确解读其含义。例如遇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试题,我会要求学生读题后,圈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关键词语。经过训练学生大多会把“从大到小”这几个字给圈出来,排列的时候就不会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去排了,减少因审题不清而做错题目的可能。再如:圈出不正确的答案,学生会把“不正确”这个关键词圈出来。坚持这种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在读题时能抓住重点,理解题目的意思,就不容易出错了。
2、挖掘隐含条件,培养审题的深刻性
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形成清晰的数学思维,然而,要想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还要学会对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数学题的已知条件是直接给出的,而有的则是隐藏在文字的叙述中,这就要求学生要深刻审题。例:已知|х-2|+(y+2) ² =0,求х²+(у-1)²的值。这个题目若不认真分析题目的条件就找不出条件与目标之间的联系就无法解答,题目只有一个等式,要求两个未知数,看起来根本办不到,但认真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就知道:|х-2|与(y+2) ²的数值都是非负数,即|х-2|≥0,(y+2) ² ≥0,由于这两个非负数相加得零,就只有|х-2|与(y+2) ²同时为零,才能满足题目已知条件,故求出х、у的值,进而求出代数式的值。可以看出,在初中阶段要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挖掘条件与目标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一些容易忽视,也容易使题目无从着手易发生错误的条件,这样就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排除干扰条件,培养审题灵活性
面对数学试题中直接或隐含的条件,我们还要弄清哪些对解决问题有用,哪些没用。知道排除哪些没用的信息,避免受干扰。但是由于有的学生对新掌握的知识没有理解透.
4、关注生活,多参入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做到将生活与数学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审题的广阔性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数学试题更注重以学生生活中有价值的实际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具有社会性和实用性。如果学生生活体验较少或有体验的机会但没太注意,导致学生生活经验严重匮乏,遇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无法下手。例如:日常生活中“阳光下的影子的测量”、“超市收银台开放方案的制定”、“根据塔高估计距离” “列车行程问题”等都是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景,把身边的生活事件再现于课堂,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体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生活、社会中的某些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促进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
总之,科学的审题方法是每个学生所必备的,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我们在教学每个环节中适时进行有效的审题方法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才能大大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伤傲风p
推荐于2016-03-07 · TA获得超过418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29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322万
展开全部
 在每次作业、考试中,我们总会遗憾地发现,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教师再把题目读一读,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我们在教学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学得很认真,课堂气氛也很好,可做作业却错了一大片;考卷发下起来以后,学生后悔地说:我都会做,怎么就做错了?这么简单的题,当时怎么就做错了?这种情况,家长、学生和部分老师常常归结为不认真,往往因此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
  深入分析,是不是粗心、马虎惹的祸呢?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开始.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解题的许多错误往往是学生没有审题造成的,不审题导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机械模仿的现象,稍有变化,便错误百出.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
  一、动口朗读,二遍回顾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可以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根据环境情况,学生可以选择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
  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有的同学根本就不看题目要求,只是按照习惯,把题目当成经验里的样子来做,而导致不必要的丢分.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差错,一定要养成认真、严谨的读题习惯,读完一遍后再默看一遍,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从而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二、动眼观察,寻求关系
  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心理学认为,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想要提高审题的能力,一定要学会观察.
  观察要有针对性.观察的注意力应集中到主要的信息上,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通过这些信息进一步观察发现数量间的特点和关系,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中许多数量关系都能够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原型.学生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里,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是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解读.
  三、动手操作,折折剪剪
  审题是一个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输入、处理,然后输出的复杂过程.数学语言的精练、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学生审题的难度.为了更好地理解题意,动手操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和思考策略.
  折折剪剪在解决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时,可以使学生在动手折折剪剪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
  四、仔细推敲,耐心思考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应养成仔细推敲,耐心思考的习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只有认真推敲,才能正确理解题意,为解题扫清障碍.尽管有些题目文字极其简单,但我们审题时却不能有半点马虎.学生应强化认真审题的意识,审题时,可以圈圈画画,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提醒自己注意.现行人教版教材的练习题多是图文结合的,学生通过读题推敲后,能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将题意表达出来,这样可以加深对题意的理解.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完全明确问题的文字陈述和符号的含义,准确把握问题的条件和结论,必要时还要适当画出图表,列举、提炼出问题的关键,形成题目脉络,纲举目张.
  具备了优秀的审题能力,才能迈出正确解题的第一步!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518姚峰峰

2017-04-19 · 知道合伙人人力资源行家
518姚峰峰
知道合伙人人力资源行家
采纳数:50865 获赞数:564196
大学班长,中共党员。一次性通过英语四六级及计算机二级,现任公司综合办主任。为百度金榜题名时团队团长。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审题,顾名思义就是对题目的含义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正确地把握问题,理解题意,明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方式等。审题是合理、正确解题的基础,是获取解题信息,最终达到圆满解题的第一步。学生只有通过读题,才能明确题意,为进一步的思考作准备。解决问题的前提是需要学生理解题意,明确题意,审题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审题的能力,就谈不上解决问题,更会影响学生的应试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审题是很关键的。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学得很认真,课堂气氛也很好。可做作业却错了一大片;考卷发下起来以后,学生后悔地说:“我都会做,怎么就做错了?”“这么简单的题,当时怎么就做错了?”这种情况,家长、学生和部分老师常常归结为不认真。深入分析,是不是粗心、马虎惹的祸呢?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小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我们开始反思,学生的审题能力为何会如此薄弱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与我们的教学有没有关系呢?我们又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
一.分析学生审题能力薄弱的原因1.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1)
对学生审题习惯培养不够重视。从教学过程看,教师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或担心教学内容的不完整,急匆匆地把备课时准备的内容讲完,教师把课堂教学看成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考虑学生应该学会些什么?学生学会了多少?(2)包办代替使学生形成依赖。课后练习除了巩固知识、反馈信息外,也有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等多种能力培养的功能,教师的包办代替,让学生失去了这种机会,学生等待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有了依赖性。潜移默化中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积极性和习惯。到了考试暴露问题时,老师自认为自己教得很好,讲得很明白,而学生没学会,就觉得是学生能力不行,其实这都是老师急于求成的后果。2.
学生自身的原因。(1)知识储备少
小学生识字量有限,在读题中往往会遇到不认识的或者是不理解的字。于是便有了“读半边字”或者索性就跳读的现象,导致弄不清题意;即使能勉强读完的,但或者停顿错误,或者不明白字词意思,也会弄错题意。例:一些学生不认识题目要求中生字,蒙着来,就不能正确地理解题目含义。(2)消极的心理因素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心理障碍,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地,积极地,有意识地从学生心理倾向中分析出产生审题障碍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开启思维之门,下面结合教学实例,分析一下学生审题中产生障碍的主要表现:①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也可称为思维惯性,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倾向。是指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形成的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维模式,面对问题,自然地沿着特定的思维路径,对其进行思考与处理。思维定势有利于学生处理单纯的学习问题,但对于新的相对复杂的问题,则往往表现为处理盲目,思考缺乏广度与深度。做题时孩子们往往没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按“老印象”办事。学生一看到题目便以为是平时做过的,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②懒惰心理懒惰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少责任心,缺少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小学生的懒惰表现尤为突出,不仅仅体现在平时的活动中,更深深地影响了思想。有的由于平时的依赖性较强,一遇到需要动脑思考的题目,便主动放弃,希望依赖别人。表现在审题上,便是遇到题目比较长,比较难读通,难理解的,就不去思考,甚至不去认真读,内心主动把它归为不会做的题目。(3)不良的审题习惯
很多学生作题急于求成,读题时,缺乏耐心、细心,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读题时不能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往往被一些表面现象所吸引,如题目中图中艳丽的色彩、可爱的形象等。遇到长的题目更不能完整的把它读完,断章取义,遇到不认识的字时,随便猜测,而不去认真的朗读思考。
二.教给孩子有效的审题方法
(一)、动口朗读是审题清晰的基础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中高年级学生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1、认真仔细,读准确。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司空见惯的问题。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少,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我要求学生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2、咬文嚼字,读懂题。咬文嚼字就是要善于抓住阅读题、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在读题审题的过程中抓住重难点是学会审题的最高境界。学生一旦能在读题的过程中能找到的重点词和关键句,并能在此处仔细品味、认真思考,从中发现文字背后的含义,便会达到融会贯通的意境。所以我要求学生要分三步读:第一遍阅读要解决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为流利阅读扫平障碍,第二遍,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画出重点词语。第三遍,仔细推敲字、词、句的准确含义,已达到理解题意。只有学生在审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我要求学生一边读题时,一边圈圈点点,把重要的字词做上记号,提醒自己注意。当然,所谓的大声朗读只能在平时的训练中进行,真正考试时只能是默读。3.
强化训练,及时鼓励。在教给审题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及热情鼓励,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对于圈对关键词并解答正确的学生,我还给予作业或考试卷上加分法来激励,正是基于这种多形式,多渠道的对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指导和训练,因而,所教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解题的准确性都大大提高。
(二)、悉心观察是审题全面的保证
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同时,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1.
观察要有顺序地进行。
比如,出示一道例题图,学生总是杂乱无章地观察着,还有的孩子重复着回答别人已经回答过的数学信息,这种现象我们经常会遇到。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往往被情景图中艳丽的色彩、可爱的形象所吸引,看到什么就什么就说什么,缺乏条理性,因此,教师在学生看例题图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给学生观察图画的顺序,这样学生就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顺序地观察插图上的景物,说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避免出现遗漏或是重复的情况了。2、观察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里,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是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解读。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重视学生的认知基础。  
不同学生的认知基础大不相同,这不仅与他们的年龄有关,还与他们的生活背景有关。高段的学生认知能力相对而言较强些,也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也能自己审题分析并有序地做下去。而低段的学生不管是认知能力,还是理解能力都比较弱,如果高估他们的认知能力,将自己理解起来简单的题目想当然地认为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容易,那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学生会出现各种类型的错误,练习的效果很差。因此,在平常的练习中,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读题、审题、分析题意。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要耐心讲解,直到学生理解为止,注重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以便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能自己解决相关的题目。
(四)、作业讲评。
作业讲评是学生获得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学生中的作业错误,都是由于审题的不仔细所造成的。通过作业的讲评,分析解题中造成的错误原因,沟通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作业的讲评,学生能认识存在错误的原因。教师利用讲评,进一步补充一些练习题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把学生的思维活动积极地调动起来。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开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的审题习惯扼制住。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几乎无捷径可走,只有在学生自己反复的练习、教师的分析指导中逐步养成。学生经过了尝试,才会有体会和感受,才会更深刻地理解教师的分析、指导,而教师的包办代替只能扼杀学生的思想。在今后教学中还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要不断做学生的表率,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