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这部电影名字,是苏德战争的,记得苏联好像都用上了板凳
这部电影是《决战要塞》。
以下是《决战要塞》的相关介绍:
《决战要塞》是由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科特执导拍摄的战争电影,由安德烈·马斯连基、叶甫盖尼·塞格诺夫主演。该片于2012年3月1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改编自俄罗斯作家谢尔盖谢尔盖的小说《布列斯特要塞》,讲述二战历史上著名的布列斯特战役。
反映苏德战争的电影《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冷静的视角再现了战争中几个小人物的特写画面,以此来回顾战争之殇,提醒人们珍惜幸福生活、和平年代。 逼真细节戳中观众泪点。
在影片《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中,导演亚历山大·科特,以几个小人物轮流作为主角从微观切入反映真正的惨烈。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决战要塞》
电影名为《决战要塞》。
《决战要塞》是由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科特执导拍摄的战争电影,由安德烈·马斯连基、叶甫盖尼·塞格诺夫主演。该片于2012年3月1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影片评价:
战争片最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那种隐藏的英雄情怀,但是《决战要塞》中并没有一位独当一面的英雄形象,反而更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少年号角兵。小男孩阿基莫夫,只会吹号角平时都未拿过枪的一个少年,在敌人来袭之时,却担当起“信鸽”的职责。
穿越满是尸体的废墟,躲过敌人的密集围剿线,甚至离开奄奄一息的好友阿尼亚,因为他说“我不能和你在一起,我有命令在身,我必须把命令带到”。
在战争中,“信鸽”一条线是代表着战士们浴血奋战的信仰和勇气,而“亲情”也是很重要的一条线,代表着战争下被血洗的人民的伤与痛,血与泪。而正是这种战争的残酷与感情的悲痛对比,让小少年阿基莫夫升华为一种情怀,一个英雄。
《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
《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是由亚历山大·科特执导,安德烈·马斯连基、叶甫盖尼·塞格诺夫主演的一部战争电影。于2012年3月16日在中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1941年,德国法西斯军队开始进攻苏联,驻守在布列斯特要塞的苏军浴血抵抗的故事。
角色介绍:
1、加夫里洛夫
待战争突然爆发,士兵们还没有从袭击的慌乱中清醒时,他迅速判断,到达要塞的关键位置科布林堡垒东炮台,带领溃乱的士兵拿起武器,并把他们组织起来就地布置防御。
当德军开始向科布林要塞东门发起进攻时,加夫里洛夫少校命令苏军离开要塞、前出隐蔽,以便于尽量接近敌军并转入白刃战,抵消德军的火力优势。
2、阿基莫夫
只会吹号角平时都未拿过枪的一个少年,在敌人来袭之时,却担当起“信鸽”的职责。穿越满是尸体的废墟,躲过敌人的密集围剿线,甚至离开奄奄一息的好友阿尼亚,因为他说“我不能和你在一起,我有命令在身,我必须把命令带到”。
3、福明
团委,为了救被德军作为肉盾的伤员,假意投降,等到接近人质后,用俄语高喊:“蹲下”,然后城楼上的红军狙击手将暴露出来的德军一举歼灭。
面对敌众我寡物资匮乏的条件,率领战士们用信念和勇气坚守要塞30多天,为大部队赢取作战准备时间。
苏德战争爆发,靠近波兰边境的白俄罗斯小城布列斯特要塞最先遭受德军炮火突袭,但守卫部队于弹丸之地牵制了数十倍于自己的德军兵力。战争进行到第30天,最初打响战斗的布列斯特守备部队仍在坚守,并一直向后方总部发出“这里是要塞,正在战斗”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