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的逃逸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如果交通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尚未构成犯罪的,此时驾驶人逃逸的,按照《道路交通处理程序规定》中规定处理,由有关部门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同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且终生不得再获得机动车驾驶证。
如果交通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公司财产重大损失,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且驾驶人有逃逸行为的,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将受到“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事处罚。
所谓交通肇事逃逸,是指交通肇事人为了躲避法律追究,驾车离开事故现场。在处理交通事故实践中,交管部门规定了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6种情形:
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适用自行协商解决的,是基于事故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的情况下达成的,肇事方的离开说明是得到受害人的同意,并且双方还互留相关联系方式,即不存在肇事人弃受害人、事故现场于不顾的情形。再者,自行协商,属于《道路交通处理程序规定》中赋予当事人双方自治的权利,自行协商达成协议的,填写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协议书,并共同签名即可。一方反悔并报案的,属于对损害赔偿协议书有异议,可以共同请求交管部门进行调解,也可以直接起诉。但不属于肇事逃逸的范畴。
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肇事逃逸的,在主观上是为了躲避法律追究,但当事人为了及时抢救伤者而离开事故现场的,在主观上部分与肇事逃逸的主观意图存在出入,自然不构成肇事逃逸。
3、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肇事者离开筹措费用是基于受害人的立场考虑,是为了受害人能够得到即使的救助,同时经过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的,说明肇事者并不是借口离开。当然,此时,受害人应当证实肇事人留下的信息是真实有效的,防范潜在的风险。
4、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
有些交通事故比较严重的,甚至肇事者自己都处于受伤状态并且无法及时打电话报警或求救的,应当予以理解,
5、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
此情形中肇事者虽然存在离开行为,但是其主观上根本不知道发生事故的,即主观上不存在逃逸的故意,自然也不构成肇事逃逸。当然,肇事人这一主张必须拿出强有力的证据才能证明自己的“不知情”。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
http://www.peichang.cn/detail/id3220.html
6、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有些交通事故现场,群众情绪比较激动,一些肇事者害怕被群众殴打而逃跑的,在逃跑后及时报警的,情有可原,不应当认定为逃逸。
如果交通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公司财产重大损失,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且驾驶人有逃逸行为的,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将受到“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事处罚。
所谓交通肇事逃逸,是指交通肇事人为了躲避法律追究,驾车离开事故现场。在处理交通事故实践中,交管部门规定了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6种情形:
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适用自行协商解决的,是基于事故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的情况下达成的,肇事方的离开说明是得到受害人的同意,并且双方还互留相关联系方式,即不存在肇事人弃受害人、事故现场于不顾的情形。再者,自行协商,属于《道路交通处理程序规定》中赋予当事人双方自治的权利,自行协商达成协议的,填写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协议书,并共同签名即可。一方反悔并报案的,属于对损害赔偿协议书有异议,可以共同请求交管部门进行调解,也可以直接起诉。但不属于肇事逃逸的范畴。
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肇事逃逸的,在主观上是为了躲避法律追究,但当事人为了及时抢救伤者而离开事故现场的,在主观上部分与肇事逃逸的主观意图存在出入,自然不构成肇事逃逸。
3、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肇事者离开筹措费用是基于受害人的立场考虑,是为了受害人能够得到即使的救助,同时经过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的,说明肇事者并不是借口离开。当然,此时,受害人应当证实肇事人留下的信息是真实有效的,防范潜在的风险。
4、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
有些交通事故比较严重的,甚至肇事者自己都处于受伤状态并且无法及时打电话报警或求救的,应当予以理解,
5、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
此情形中肇事者虽然存在离开行为,但是其主观上根本不知道发生事故的,即主观上不存在逃逸的故意,自然也不构成肇事逃逸。当然,肇事人这一主张必须拿出强有力的证据才能证明自己的“不知情”。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
http://www.peichang.cn/detail/id3220.html
6、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有些交通事故现场,群众情绪比较激动,一些肇事者害怕被群众殴打而逃跑的,在逃跑后及时报警的,情有可原,不应当认定为逃逸。
2019-06-11 · 专业律师咨询在线解答
关注
展开全部
宋聪聪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
张保刚律师
擅长:公司法务
刘勇律师
擅长:损害赔偿
王莉律师
擅长:劳动工伤
陈娜律师
擅长:税务合规
朱哲雨律师
擅长:合同纠纷
李昌锁律师
擅长:经济纠纷
李金杏律师
擅长:债权债务
查
看
更
多
- 官方电话
- 在线客服
-
官方服务
- 官方网站
- 电话咨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您可能需要的服务
百度律临官方认证律师咨询
平均3分钟响应
|
问题解决率99%
|
24小时在线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16926人正在获得一对一解答
长沙森林舞者2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杭州雪花飘飘5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福州梦中仙子3分钟前提交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