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文书第二课 《第一朵杏花》的主要内容和分段写段意 10

 我来答
天枰TFSB2
推荐于2018-02-18 · TA获得超过228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7.6万
展开全部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第一朵杏花
  竺精确观察
  可
  桢一丝不苟
  [教后反思]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四年级阅读教学的核心工程,是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只有具备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才能顺利地进行高年级的阅读学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进一步提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呢?我在教学《第一朵杏花》一课时有这样的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学生自读、质疑、解答,进而明白了竺爷爷弯下腰来和小男孩说话可以说明竺爷爷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老人;竺爷爷习惯地问可以说明竺爷爷非常喜欢科学研究,知道了杏花开放的日子,还想探究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这个问题的教学,由学生读中感悟,体会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得更为透彻.[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思路,可以收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课后的练习第4题就是这样的一个题目:“课文为什么要用‘第一朵杏花’做题目,能不能换一个题目?”这个问题,也只有在读懂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因为课前学生知晓了问题的内容,所以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时,学生已经很容易就理解了作者的用心.
  学生又就竺爷爷和小男孩的那段对话产生讨论,这段为什么不加些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提示语?我教学时就这个问题让孩子想象当时场景,体会人物心情,展开了一次加提示的小练笔,进而帮助孩子读好课文中人物对话.不过课后反思,此时也可在体会人物心情的基础上让孩子知道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目的是突出人物激动、急切的心情,这样孩子举一反三收获更大!
  本节课是初步尝试“两自一归纳”的方法,学生反应出学的积极性很高,我尽量给予孩子宽松的氛围,鼓励孩子思考、发言、敢讲,课堂上孩子迸发的智慧真的让人惊叹,真心希望孩子们能渐渐地能说会道起来.
匿名用户
2016-02-23
展开全部
我也求
追问
你不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