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的结构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禽流感病毒的结构,形状和化学组成
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由8个负链的单链RNA片段组成.这8个片段编码10个病毒蛋白,其中8个是病毒粒子的组成成分(HA,NA,NP,M1,M2,PB1,PB2和PA),另两个是分子质量最小的RNA片段,编码两个非结构蛋白——NS1和NS2.NS1与胞浆包含体有关,但对NS1和NS2的功能目前尚不清楚.现在已经获得了包括H3,H5和H7在内的几个禽流感病毒亚型HA基因的全部序列以及所有14个血凝素基因的部分序列.
禽流感病毒一般为球形,直径为80~120纳米,但也常有同样直径的丝状形态,长短不一.病毒表面有10~12纳米的密集钉状物或纤突覆盖,病毒囊膜内有螺旋形核衣壳.两种不同形状的表面钉状物是HA(棒状三聚体)和NA(蘑菇形四聚体).
禽流感病毒粒子大约由0�8%~1�1%的RNA,70%~75%的蛋白质,20%~24%的脂质和5%~8%的碳水化合物组成.脂质位于病毒的膜内,大部分为磷脂,还有少量的胆固醇和糖脂.几种碳水化合物包括核糖(在RNA中),半乳糖,甘露糖,墨角藻糖和氨基葡糖,在病毒粒子中主要以糖蛋白或糖脂的形式存在.
病毒蛋白及潜在的糖基化位点是病毒基因组特异的,但病毒膜的糖蛋白或糖类链的脂质和碳水化合物链的成分,是由宿主细胞确定的.
禽流感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如何
禽流感病毒是囊膜病毒,对去污剂等脂溶剂比较敏感.福尔马林,β�丙内酯,氧化剂,稀酸,乙醚,脱氧胆酸钠,羟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铵离子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禽流感病毒没有超常的稳定性,因此对病毒本身的灭活并不困难.病毒可在加热,极端的pH,非等渗和干燥的条件下失活.
在野外条件下,禽流感病毒常从病禽的鼻腔分泌物和粪便中排出,病毒受到这些有机物的保护极大地增加了抗灭活能力.此外,禽流感病毒可以在自然环境中,特别是凉爽和潮湿的条件下存活很长时间.粪便中病毒的传染性在4℃条件下可以保持长达30~50天,20℃时为7天.
禽流感病毒是如何复制的
病毒吸附在细胞表面含唾液酸的糖蛋白受体上,然后通过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病毒进入细胞.这包括暴露于核内体内的低pH,导致HA的构象改变介导膜融合.这样,核衣壳便进入胞浆并移向胞核.流感病毒利用独特的机理转录.启动转录时,病毒的核酸内切酶从宿主细胞的mRNA上切下5′帽子结构,并以此作为病毒转录酶进行转录的引物.产生出6个单顺子的mRNA,并转译成HA,NA,NP和三种聚合酶(PB1,PB2和PA).NS和M基因的mRNA进行拼接,每一个产生出两个mRNA,依不同阅读框架进行转译,产生NS1,NS2,M1和M2蛋白.HA和N
A在粗面内质网内糖基化,在高尔基体内修饰,然后转运到表面,植入细胞膜中,HA需要宿主细胞蛋白酶将其裂解成HA1和HA2,但两者仍以二硫键相连,这种裂解可生成传染性病毒,并以出芽方式从质膜排出细胞.
禽流感病毒抗原是否经常发生变异
禽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的频率很高,且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抗原漂移和抗原转变.抗原漂移可引起HA和/或NA的次要抗原变化,而抗原转变可引起HA和/或NA的主要抗原变化.
(1)抗原漂移:抗原性漂移是由编码HA和/或NA蛋白的基因发生点突变引起的,是在免疫群体中筛选变异体的反应,它可引起致病性更强病毒的出现.
(2)抗原转变:抗原性转变是当细胞感染两种不同禽流感病毒时,病毒基因组的片段特性允许发生片段重组,从而引起突变.它有可能产生256种遗传学上不同的毒力各异的子代病毒.
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由8个负链的单链RNA片段组成.这8个片段编码10个病毒蛋白,其中8个是病毒粒子的组成成分(HA,NA,NP,M1,M2,PB1,PB2和PA),另两个是分子质量最小的RNA片段,编码两个非结构蛋白——NS1和NS2.NS1与胞浆包含体有关,但对NS1和NS2的功能目前尚不清楚.现在已经获得了包括H3,H5和H7在内的几个禽流感病毒亚型HA基因的全部序列以及所有14个血凝素基因的部分序列.
禽流感病毒一般为球形,直径为80~120纳米,但也常有同样直径的丝状形态,长短不一.病毒表面有10~12纳米的密集钉状物或纤突覆盖,病毒囊膜内有螺旋形核衣壳.两种不同形状的表面钉状物是HA(棒状三聚体)和NA(蘑菇形四聚体).
禽流感病毒粒子大约由0�8%~1�1%的RNA,70%~75%的蛋白质,20%~24%的脂质和5%~8%的碳水化合物组成.脂质位于病毒的膜内,大部分为磷脂,还有少量的胆固醇和糖脂.几种碳水化合物包括核糖(在RNA中),半乳糖,甘露糖,墨角藻糖和氨基葡糖,在病毒粒子中主要以糖蛋白或糖脂的形式存在.
病毒蛋白及潜在的糖基化位点是病毒基因组特异的,但病毒膜的糖蛋白或糖类链的脂质和碳水化合物链的成分,是由宿主细胞确定的.
禽流感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如何
禽流感病毒是囊膜病毒,对去污剂等脂溶剂比较敏感.福尔马林,β�丙内酯,氧化剂,稀酸,乙醚,脱氧胆酸钠,羟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铵离子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禽流感病毒没有超常的稳定性,因此对病毒本身的灭活并不困难.病毒可在加热,极端的pH,非等渗和干燥的条件下失活.
在野外条件下,禽流感病毒常从病禽的鼻腔分泌物和粪便中排出,病毒受到这些有机物的保护极大地增加了抗灭活能力.此外,禽流感病毒可以在自然环境中,特别是凉爽和潮湿的条件下存活很长时间.粪便中病毒的传染性在4℃条件下可以保持长达30~50天,20℃时为7天.
禽流感病毒是如何复制的
病毒吸附在细胞表面含唾液酸的糖蛋白受体上,然后通过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病毒进入细胞.这包括暴露于核内体内的低pH,导致HA的构象改变介导膜融合.这样,核衣壳便进入胞浆并移向胞核.流感病毒利用独特的机理转录.启动转录时,病毒的核酸内切酶从宿主细胞的mRNA上切下5′帽子结构,并以此作为病毒转录酶进行转录的引物.产生出6个单顺子的mRNA,并转译成HA,NA,NP和三种聚合酶(PB1,PB2和PA).NS和M基因的mRNA进行拼接,每一个产生出两个mRNA,依不同阅读框架进行转译,产生NS1,NS2,M1和M2蛋白.HA和N
A在粗面内质网内糖基化,在高尔基体内修饰,然后转运到表面,植入细胞膜中,HA需要宿主细胞蛋白酶将其裂解成HA1和HA2,但两者仍以二硫键相连,这种裂解可生成传染性病毒,并以出芽方式从质膜排出细胞.
禽流感病毒抗原是否经常发生变异
禽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的频率很高,且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抗原漂移和抗原转变.抗原漂移可引起HA和/或NA的次要抗原变化,而抗原转变可引起HA和/或NA的主要抗原变化.
(1)抗原漂移:抗原性漂移是由编码HA和/或NA蛋白的基因发生点突变引起的,是在免疫群体中筛选变异体的反应,它可引起致病性更强病毒的出现.
(2)抗原转变:抗原性转变是当细胞感染两种不同禽流感病毒时,病毒基因组的片段特性允许发生片段重组,从而引起突变.它有可能产生256种遗传学上不同的毒力各异的子代病毒.
参考资料: 认识禽流感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