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 我来答
carolinewuyan
2017-01-03 · TA获得超过5.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8万
采纳率:4%
帮助的人:1.6亿
展开全部
所谓创造能力,是指在一定动机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创造能力人皆有之,教育是使人的创造能力得以涌现、发挥的决定性条件。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把创造性人才视为社会珍宝。爱因斯坦曾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是不可想象的”。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 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民主气氛。

  活跃、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分重视考试成绩,管得过死,教学方法呆板等,都有碍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学生如能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便会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的人。对此,要求政治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以绝对权威自居,独占课堂,而应充当教学的“组织者”,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把课堂变成一个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的王国,让学生在平等愉快的教学气氛中上好政治课。其次,教师要灵活巧妙的调节课堂气氛,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从而把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要求。逐渐使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可采用“四允许”的方法:即“允许学生提意见,允许学生讲错改错,允许学生提出与老师与教材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把学生视作知识的探索者,问题的发现者,矛盾的解决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教材,积极倡导大胆提出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培养创造能力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二、 创设积极思考的教学氛围。

  学源于思,动脑思考是发展创造能力的关键。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创设积极思考的教学氛围,使整堂课充满新意,以激起学生的创造精神。

  首先,要设疑引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释疑难,有所进取。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培养创造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古希腊大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强调在教学中用回答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他在教学时从不直接向学生陈述或传授知识,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得出结论。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的提出问题,用正问、反问、曲问等方法,大胆提出假设,引起学生思考。

  其次,要以辩促思。课堂集体讨论或辩论,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能力的好方法。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就社会的某个重点或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回答自己所关心的问题。通过摆事实、交流争辩,以辩促思,以辩明理,从而引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事实证明,让学生自己动脑发现问题,讨论争辩,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胜过教师讲解好几遍。例如: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就“美国为什么利用人权问题屡次炮制反华议案”“我国对外开放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同学们踊跃发言,气氛热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激情、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设有浓厚的兴趣,不能达到入迷的程度,便不会有灵感出现。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兴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感到骄傲”。强烈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会像磁铁那样紧紧的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所以,兴趣是创造之母,是成功的老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源泉”,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那种教条条、背条条,教师讲、学生听,枯燥乏味的语言,平铺直叙的讲解,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气氛,只会使学生沮丧,厌烦。教师应富有创新意识,在教材的选择、内容的充实、知识的更新、教法的多样等方面,都要力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 以喻激趣。由于政治课的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用生动、形象、贴切的比喻,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那些抽象难懂的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中,要尽量采用那些与教学内容有共性的事例来做比喻,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如用“身体和衣服”的关系说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用“树根、树干、树枝”作比喻,说明三大产业的关系;用“开窗户与安窗纱”的道理说明对外开放和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侵蚀的关系。这些浅显易懂的事例,都起到了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理论,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第二、 以情激情。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启学生心灵情感的过程。情感是行为的动因,一个人的远大理想和崇高志向,对祖国、对人民、对集体、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是引起创造欲望,激起创造热情,鼓舞创造斗志的强大推动力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凭借思想政治课教材的丰富内容,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境,或莺歌燕舞、或高亢激奋、或如泣如诉,从而以情激情,以情育情,去激励学生感召学生。例如:讲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仿佛使学生看到无数共产党人在刽子手的屠刀下宁死不屈,英勇献身的悲壮场面;讲爱国主义,高歌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时,使学生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讲科技强国、教育兴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学生感受到时代的严峻挑战和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实现四化,振兴中华”为已任,从而在生动的教学中,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情感。

  四、 创设美的课堂环境。

  审美意识对人的创造能力具有推动作用。科学发展的实践证明,人们对美的认识和追求往往是构成创造力的动力,直接成为科学创造的重要因素或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手段。审美教育发展着人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把美育渗透到教学中,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增强学生辩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促使学生按照美的规律来美化自身和创造未来世界。从这方面军来说,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也是进行审美意识教学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作为统一而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一是体现在理性美上,辩证的唯物观和历史观,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十分完备和科学,给人以美的启迪,美的熏陶,对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发创造力具有重大意义。二是体现在思想美上,用共产主义理想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培养未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准备。三是体现在行为美上,以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社会公德为准则,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举止文明,关心他人,热爱集体,乐于奉献,开拓进取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贯彻教学审美化原则,做到语言美、体态美、教法美,板书美等,创造美的课堂教学环境,使政治课的理性美和现实美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并享受美、体验美,憧憬美好的未来。进而产生追求美的创造美的动力,成为一代有文化、有理想、热爱生活、勇于开拓创的人。

  五、 联系实际,注重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实践也是培养和发展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古今中外科学家的发明无一不是努力实践的结果。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创造能力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正是经过长期的对动植物的试验和观察,才发现了“适者生存,劣者淘汰”的遗传变异规律;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创造性的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找到了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建立了新中国;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也是在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政治课教学应重视实践的作用,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社会调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再进行思维加工,写出报告或论文,这种教学方法,即使学生加深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又从观察、分析思考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认清了社会的主流和本质,明辨了是非,提高了认识。例如:在讲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这部分内容时,拟定一份社会调查题目,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调查,学生通过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大量的事实对比,以及耳闻目睹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从中看到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通过社会调查还增强了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学生们针对目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以表达自己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的决心。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