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以后心理问题越多
在生活中淘气、叛逆、反抗的孩子,总是会被处罚和批评;而那些乖乖听话,循规蹈矩的孩子,总是会被家人以及老师赞扬有加。家长们经常会有意无意地用“乖”、“听话”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这样真的科学吗?
直到最关键的高三,小柯突然开始无理由厌学上课玩手机、睡觉,晚上通宵看小说。最后考了一个普通二本,大学混了四年,毕业三年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干什么。
当小柯一次、两次、三次跟父母表达自己想学环保专业时,一次又一次被强制打压。一辈子第一次有了一个自己的目标,却仍然得不到家人的支持,于是才有了用“高考失利”来反抗父母的行为。
看到了吗?当一个乖孩子突然有了自己的想法却得不到认可时,他就不想继续“乖”下去了。为什么小时候越乖、越听话的孩子,长大后越不开心?越迷茫呢?我们找到了一定的答案。
越乖的孩子,越过于“善解人意”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过:如果一个人太正常,而失去了他的野性,这很可悲。这个说法,放到孩子身上也同样合适。因为环境所迫,没有别的选择,孩子必须得“懂事”,可以说这是生存欲望导致的。
“乖”孩子,总是在意和揣度别人的心思
因为受到孩子必须得“乖”的影响,在家里他们揣度父母的心意,顺着他们的想法做事。在学校,他们揣度老师和同学的心思,他们看起来不言不语,乖乖巧巧,但实际上,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普遍欠缺。
于是,到了大学以后再也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束缚,他们就茫然了。完全找不到自己的兴趣,找不到自己的就业方向,因为他们的心思都用在揣度别人讨好别人,很少在自己身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