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是一位人们熟知的伟大的音乐家。人们称他为“乐圣”、“交响乐之王”。虽然我们听过他很多辉煌的故事,但每个名人都几乎经历了比我们平常的人要更多的挫折和失败。
命运波澜曲折,但并不阻碍他积极向上、发奋图强的心。在1819年的时候,他的耳朵就已经是全聋的了,要知道耳朵聋对一个做音乐的来说就相当于是毁灭性的,这也就意味着剥夺了他指挥和演出的权利,不仅如此,就连日常生活中的沟通也成了非常大的问题,之后他不仅没有选择放弃,反而更加发奋图强,他建立了一个谈话册用来让人们跟他交流,在此之后,他便开始了新的创作。如果说一个人经历挫折之后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成为更好的自己,那么贝多芬经历的这些就成为他人生中的垫脚石。尽管他拥有一段不堪的岁月,命运也是波澜多折,但这并不阻碍他热爱音乐,反而是激励他,并且朝着自己的梦想更加勇敢的往前走。
不拘于传统的形式结构,打造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贝多芬和其他的音乐人不一样,他不喜欢其拘于一格,而是喜欢自由的创作,正因为是这样,他勇于突破传统的形式结构,使音乐更上一层楼,他自己创作的音乐也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 ,是他创作的音乐,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也正是因为他对艺术执着的追求,才有了现在人们称赞的贝多芬。
是欧洲特定时代的代表。贝多芬虽然在小时候音乐天赋没有很明显,但在青春期的时候,他的音乐天赋逐渐的表现出来,他敏锐的直觉,他充实的智慧,他坚强的意志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超越的才华,都是非常令人佩服的,他是英雄似的音乐天才,是欧洲时代的代表。
尽管贝多芬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他的意志,他热爱音乐的心会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前走,向着自己的梦想出发,你准备好了吗?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贝多芬的c小调交响曲,(作品67号)作品的主导c小调再一次在贝多芬手下表现了强烈的情感挣扎,其强大的张力和绵密不透风的紧张节奏,让人想起贝多芬在1807年为科林改编自莎士比亚同名歌剧而创作的的暴风骤雨式的《科里奥兰》序曲.整部交响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前三个乐章压抑,到了第四乐章方见光明.第一乐章的前八个音符是如此引人注目.据说贝多芬曾说过,那是“命运的敲门声”.交响曲“命运”之名由此而来.而自此之后,前四个音符几乎成了贝多芬的代名词.凝练简凑而又严峻凌厉,颇有概括贝多芬本人性格经历的含义.1808年的贝多芬进一步失聪.这很能让人想起贝多芬在1801年写给一位医生的信内所说的.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仑一个旧日的卫兵,听了第四乐章开头的主题,不禁跳起来喊道:"这就是皇上!"
柏辽兹把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场景,看作是"奥赛罗听信埃古的谗言,误认黛丝德蒙娜与人私通时的可怕的暴怒."
舒曼认为:"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但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却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
1830年五、六月间,门德尔松在魏玛逗留了两星期,和歌德作最后一次会晤,在钢琴上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罗曼·罗兰有过一段出色的描绘.
“这是一幅庞大的壁画,在这里,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而在这神话般的战斗中,被砍碎的巨人像洪水前的大蜥蜴那样重又长出肩膀;意志的主题重又投入烈火中冶炼,在铁砧上锤打,它裂成碎片,伸张着,扩展着……
不可胜数的主题在这漫无边际的原野上汇成一支大军,无限广阔地扩展开来.洪水的激流汹涌澎湃,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在这浪花中到处涌现出悲歌之岛,犹如丛丛树尖一般.不管这伟大的铁匠如何努力熔接那对立的动机,意志还是未能获得完全的胜利……被打倒的战士想要爬起,但他再也没有气力;生命的韵律已经中断,似乎已濒陨灭……我们再也听不到什么(琴弦在静寂中低沉地颤动),只有静脉的跳动……突然,命运的呼喊微弱地透出那晃动的紫色雾幔.英雄在号角(法国号)声中从死亡的深渊站起.整个乐队跃起欢迎他,因为这是生命的复活……再现部开始了,胜利将由它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