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

我是一名高二的特长生,经常去练专业《生活与政治》人教版这本书就没怎么学,哪位大哥大姐能给我点学习材料和方法让我能自学成功,因为是特长生,所以能学个中上等就可以,谢谢了... 我是一名高二的特长生,经常去练专业《生活与政治》人教版这本书就没怎么学,哪位大哥大姐能给我点学习材料和方法让我能自学成功,因为是特长生,所以能学个中上等就可以,谢谢了 展开
 我来答
风羽樱free
2010-05-07 · TA获得超过18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9万
展开全部
我建议你在学这本书的时候,最好列上大纲,把整本书的内容理顺了,形成体系,这样记起来不容易遗漏知识点。
区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包括矛盾分析法),认识论,价值观,唯物史观.这些常考。
你如果没有时间的话,可以买本老师推荐的练习册,看一看主观题的答案,最好自己练一练,锻炼你答题时的语言。
你们老师应该讲过答题的技巧和步骤之类的,做题或看答案的时候最好能结合老师给出的技巧步骤来看,效果会更好。
我觉得学这本书最好的办法就是做题,不一定要做很多,但一定要熟悉,包括它的知识点,出题类型和答题技巧。

至于学习资料,我给你推荐《第二教材》,我们学校统一发的,我觉得用起来挺顺手的。

唔,还有,附上我们老师给出的答题步骤(主观题):
1.通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句词;
2.对应知识点,结合给出的材料将知识点套进材料里。
这一步说白了就是扯,能自圆其说就好。

好吧,应该就这些了。我有些可能说的不太清楚,呃,别太计较了,今天刚考完政治头脑发昏......
恭喜财阀
2010-05-13 · TA获得超过11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1.9万
展开全部
自己写框架,印象深刻!对应课本目录写!相信我,更要相信你自己啊!很有用的!只要分唯物论和辩证法两部分!列出原理再对应写出方法论!抓紧时间吧,你才高二,很有希望的,对于高中哲学我就更有体会,我就要高考了,对于哲学题很有自信哦!如果你照我说的做也会信心满满的!

参考资料: 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落叶坠百花殒
2010-05-09 · TA获得超过12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3.9万
展开全部
共分为四大块: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
主要就是:矛盾、联系、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集体主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224c2a5
2010-05-07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768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 ②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
(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理论(3)“三个代表”

第二单元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3、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③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
★4、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客观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否认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6、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7、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
★★8、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9、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10、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的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体现):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和破坏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怎么做:(1)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12、实践的基本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13、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5、真理的含义,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6、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第三单元
★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2、联系的含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
(1)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指导意义:联系是普遍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的真实、具体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指导意义:,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辩证关系:区别:(1)、含义不同。(2)、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1)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2)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指导意义: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6、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7、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9、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10、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辩证关系:(1)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2)事物的发展总是先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3)事物的发展就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指导意义:(1)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3)反对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
★11、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12、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3、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指导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高.考.资.源.网
指导意义: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14、矛盾的特殊性:
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三种情形: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15、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指导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1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1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矛盾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18、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坚持两点论就要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1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指导意义: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0、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辨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1、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第四单元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6、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8、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取得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9、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修养要的属性和功能。
★★10、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人的价值:(1)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及其自己的需要。(2)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
★★11、价值观及其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12、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3、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