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之我见
2017-12-28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计算机技术具有发展快、更新快的特点,因此,其教学内容就必须不断补充更新,教学方法必须不断进行探索改革,这样才能顺应信息时代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提出的要求,同时这也是中职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尝试。为了提高农村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逐步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教互动”的教学结构。这种教学结构强调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关键处引导,师生共同实践探究。农村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起点差距甚大。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就成为我们教学方法探究的基础工作。
经过几年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农村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是:不适应学科式的教学方法,学习动机不强,理论学习能力差,但喜欢动手实践,有一定模仿探索的能力,学生间人际互动性较好。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如下探索与尝试。
一、以学生为本的分层次教学
在多年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特点把他们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为基础层,即教学对象为计算机基础薄弱的学生;第二层为发展层,即教学对象为有计算机基础,具有模仿能力但缺乏探索能力的学生;第三层为提高层,面向对象为计算机基础较好并具有探索新知的学生。因为农村教学设备不完善、教学基础薄弱等客观存在的事实,处于基础层的学生并不在少数。针对职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安装有凌波电子网络教室系统的机房内,学生每次的上机任务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个小组都包含有三个层次的学生,以提高层帮教基础层为模式,以小组任务完成质量为评价标准。在这种分层教学中,既扶助了基础层学生,又激发了提高层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同时提高层与发展层学生还要接受另一提高任务。即尝试分析操作基础任务还能有几种操作方法。这一提高任务为评价标准中的加分项目。这种以学生为本的分层次教学在农村职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中效果良好。
二、情境创设与项目教学的运用
教学方法作为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有效载体,如何活用巧用成为教师需要探究的问题。农村中职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上相对薄弱,如何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师更得花心思下功夫。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给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他们很容易在这种情境中找到学习的激情,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在WORD中插入图片和文本框”为例,我让学生走进玉树地震这个特定情境,让他们感受地震的无情与人间的温暖,当学生进入情境后,我给每组学生一个项目,让他们以“我为玉树奉献爱”为主题制作一张海报。为了完成项目,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既学习了运用了网络下载海报素材,又在小组探究的方式中学会了在WORD环境中插入图片和文本框。情境创设与项目教学的运用是我们农村中职学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做出的又一新的探索与尝试。
三、多媒体课件在计算机理论课中的巧用
农村中职学校因上机设备短缺等客观原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通常安排为每周2节理论课加上2节上机课。想要上好理论课让学生理解抽象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就必须巧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理论课教学应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识记理论知识。多媒体的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易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有助于学生记忆。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根据中职生的心理特点需要,在教学知识点上体现直观性、生动性,同时要多形式、多角度反复呈现所学教材,刺激并促进学生大脑皮层各种联系的形成,巩固和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虽然多媒体课件能在计算机理论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但多媒体课件仅是一个辅助工具,不能让它成为课堂的主单。比如在教授计算机的五大部件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交互形式让学生完成计算机的组装,认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四、用竞争给学生加足马力
竞争赋予学生压力与动力,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我们并不吝惜给学生创造竞争的机会。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常以小组为单位,开设学习的战场,以竞争方式评出最优团队。比如我在前面所提到的小组制作以“我为玉树奉献爱”为主题的海报项目活动中,我们要求学生把制作好的海报打印出来,然后教师把海报张贴在宣传栏中,由学生投票产生最优团队。在这种竞争的氛围里,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教学,竞争成为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强劲动力。
如何让农村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上得更加精彩是我们计算机教师需要探索的课题。农村中职计算机教师需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教学设计与改革,精心准备实践内容,鼓励和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总之,让农村中职计算机课堂散发它独有的魅力是我们计算机教学工作者孜孜不倦努力的方向。
经过几年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农村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是:不适应学科式的教学方法,学习动机不强,理论学习能力差,但喜欢动手实践,有一定模仿探索的能力,学生间人际互动性较好。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如下探索与尝试。
一、以学生为本的分层次教学
在多年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特点把他们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为基础层,即教学对象为计算机基础薄弱的学生;第二层为发展层,即教学对象为有计算机基础,具有模仿能力但缺乏探索能力的学生;第三层为提高层,面向对象为计算机基础较好并具有探索新知的学生。因为农村教学设备不完善、教学基础薄弱等客观存在的事实,处于基础层的学生并不在少数。针对职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安装有凌波电子网络教室系统的机房内,学生每次的上机任务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个小组都包含有三个层次的学生,以提高层帮教基础层为模式,以小组任务完成质量为评价标准。在这种分层教学中,既扶助了基础层学生,又激发了提高层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同时提高层与发展层学生还要接受另一提高任务。即尝试分析操作基础任务还能有几种操作方法。这一提高任务为评价标准中的加分项目。这种以学生为本的分层次教学在农村职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中效果良好。
二、情境创设与项目教学的运用
教学方法作为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有效载体,如何活用巧用成为教师需要探究的问题。农村中职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上相对薄弱,如何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师更得花心思下功夫。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给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他们很容易在这种情境中找到学习的激情,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在WORD中插入图片和文本框”为例,我让学生走进玉树地震这个特定情境,让他们感受地震的无情与人间的温暖,当学生进入情境后,我给每组学生一个项目,让他们以“我为玉树奉献爱”为主题制作一张海报。为了完成项目,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既学习了运用了网络下载海报素材,又在小组探究的方式中学会了在WORD环境中插入图片和文本框。情境创设与项目教学的运用是我们农村中职学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做出的又一新的探索与尝试。
三、多媒体课件在计算机理论课中的巧用
农村中职学校因上机设备短缺等客观原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通常安排为每周2节理论课加上2节上机课。想要上好理论课让学生理解抽象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就必须巧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理论课教学应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识记理论知识。多媒体的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易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有助于学生记忆。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根据中职生的心理特点需要,在教学知识点上体现直观性、生动性,同时要多形式、多角度反复呈现所学教材,刺激并促进学生大脑皮层各种联系的形成,巩固和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虽然多媒体课件能在计算机理论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但多媒体课件仅是一个辅助工具,不能让它成为课堂的主单。比如在教授计算机的五大部件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交互形式让学生完成计算机的组装,认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四、用竞争给学生加足马力
竞争赋予学生压力与动力,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我们并不吝惜给学生创造竞争的机会。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常以小组为单位,开设学习的战场,以竞争方式评出最优团队。比如我在前面所提到的小组制作以“我为玉树奉献爱”为主题的海报项目活动中,我们要求学生把制作好的海报打印出来,然后教师把海报张贴在宣传栏中,由学生投票产生最优团队。在这种竞争的氛围里,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教学,竞争成为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强劲动力。
如何让农村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上得更加精彩是我们计算机教师需要探索的课题。农村中职计算机教师需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教学设计与改革,精心准备实践内容,鼓励和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总之,让农村中职计算机课堂散发它独有的魅力是我们计算机教学工作者孜孜不倦努力的方向。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