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学期初的见面,阐明自己的态度,家长可以大概的把孩子的生活状况简单概述给老师。2、与老师进行面谈,面谈是最好的沟通方式。3、避免成为老师讨厌的家长类型,和人打交道,能讨人喜欢是最好,不能讨人喜欢,至少不能让人讨厌。4、电话沟通,事先了解班主任的工作时间,避免影响其正常教学。
一、学期初的见面,阐明自己的态度
在这次交谈中,家长可以大概的把孩子的生活状况,生活背景,性格特点,优势劣势都简单的跟老师沟通下。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简单的交谈了解一下这个老师的性格特点,是开朗外向还是内向保守?家长了解这些情况可以有的放矢地准备接下来的沟通安排。
二、与老师进行面谈
面谈当然是最好的沟通方式。通过与老师零距离的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家长也可以从老师的口中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样双方也更容易达成共识。
三、避免成为老师讨厌的家长类型
和人打交道,能讨人喜欢是最好,不能讨人喜欢,至少不能让人讨厌。和老师沟通也是这样。家长谨记,和老师沟通的前提,一定要避免成为老师讨厌的家长类型。
1、老师最不喜欢家长说的话是——孩子我交给您了,你就该说说,该骂骂,我们都交给您了。
2、老师最不喜欢的家长是——只是自己在那儿一股脑地说,而不让老师插嘴,或者让老师感觉家长似乎全身心付出了,而把所有的不好都推给老师,家长没有半点责任。
3、老师最不喜欢听到家长直接或者变相说“责任全部都是老师和学校的”——一说什么就是老师没教育到位,学校没做到位。
四、电话沟通
家长与班主任进行电话沟通要注意:事先了解班主任的工作时间,避免影响其正常教学;如果电话被挂断或者没有人接听,不要反复重拨,可能老师现在不方面接听;电话接通后,要先进行自我介绍,问老师是否方面谈话,再进行交流。在电话交流的时候,不要长篇大论,要言简意赅。如果交流的内容比较多,可以约班主任进行面谈。
一、学期初的见面,阐明自己的态度
在这次交谈中,家长可以大概的把孩子的生活状况,生活背景,性格特点,优势劣势都简单的跟老师沟通下。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简单的交谈了解一下这个老师的性格特点,是开朗外向还是内向保守?家长了解这些情况可以有的放矢地准备接下来的沟通安排。
二、与老师进行面谈
面谈当然是最好的沟通方式。通过与老师零距离的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家长也可以从老师的口中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样双方也更容易达成共识。
三、避免成为老师讨厌的家长类型
和人打交道,能讨人喜欢是最好,不能讨人喜欢,至少不能让人讨厌。和老师沟通也是这样。家长谨记,和老师沟通的前提,一定要避免成为老师讨厌的家长类型。
1、老师最不喜欢家长说的话是——孩子我交给您了,你就该说说,该骂骂,我们都交给您了。
2、老师最不喜欢的家长是——只是自己在那儿一股脑地说,而不让老师插嘴,或者让老师感觉家长似乎全身心付出了,而把所有的不好都推给老师,家长没有半点责任。
3、老师最不喜欢听到家长直接或者变相说“责任全部都是老师和学校的”——一说什么就是老师没教育到位,学校没做到位。
四、电话沟通
家长与班主任进行电话沟通要注意:事先了解班主任的工作时间,避免影响其正常教学;如果电话被挂断或者没有人接听,不要反复重拨,可能老师现在不方面接听;电话接通后,要先进行自我介绍,问老师是否方面谈话,再进行交流。在电话交流的时候,不要长篇大论,要言简意赅。如果交流的内容比较多,可以约班主任进行面谈。
展开全部
一、为什么有些家长不愿意和班主任沟通交流呢?
1、感觉自己不会说话
确确实实有些家长生活在农村等一些偏远地区,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真的,有时候不知道与班主任交流什么,怎么交流。再加上自己的方言比较浓重,不会说流利的普通话,可能这样的家长感觉自己说话会比较土,老师不愿意听。我想这应该是一部分家长不愿意和班主任交流的原因吧。
2、觉得交给班主任就行了
还有相当多一部分家长之所以不和班主任交流,就是因为他们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里,送到班主任的手里就万事大吉了,自己不用操那个心了。只要有班主任在,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其实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一方面这不光是家长不负责任的行为,另一方面也过于相信学校,相信班主任的能力了,毕竟有些问题是学校和班主任无能为力的。比如说有一些孩子以前就有心理问题,而且非常严重,甚至必须靠药物治疗才能够抑制住。这种情况家长不可以推卸责任。
3、通信工具不发达
在以前,比如我上学那会儿,根本就没有固定电话和手机。所以我的父母几乎没办法和我的班主任进行交流。当然有的家长可能会说,那可以去班主任办公室找他交流。但实际情况是一般能去县城上学的农村孩子往往离家都比较远,去一趟五六十里路,又没有汽车,只能骑着自行车。所以像这样的情况完全属于客观原因带来的。
4、家长不想管孩子
有些孩子和家长由于关系处的不好,家长恨不得这样的孩子抓紧离自己远远的。所以孩子一旦考上了学,家长觉得终于解放了,终于有人可以帮着自己管理孩子了。这种家长当然在少数,但是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存在这样的家长。我在一次家访的过程当中发现了这样的家长,他们两口子特别爱玩,经常打麻将、打牌,和他们交流的时候,感觉他们都有点儿不耐烦。我觉得这样的家长是不负责任的。
二、家长为什么要和班主任老师保持联系?
1、条件具备
我是农村的,上学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从来没有和班主任交流过。就是开班会的时候爸爸去了唯一的一次,即使是这样唯一的一次散会后爸爸也就直接回家了。
今天的家长已经和以前我们那个年代不一样了。当时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更没有今天如此方便的社交软件。以前的父母认为把孩子交给老师就放心了,至于孩子学习情况、心理情况一般都不关注,该回家种地种地。
现在的家长往往就一个孩子,哪怕有两个也因为生活条件好了,通讯工具发达了,时不时的要和班主任保持沟通。我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
2、避免
1、感觉自己不会说话
确确实实有些家长生活在农村等一些偏远地区,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真的,有时候不知道与班主任交流什么,怎么交流。再加上自己的方言比较浓重,不会说流利的普通话,可能这样的家长感觉自己说话会比较土,老师不愿意听。我想这应该是一部分家长不愿意和班主任交流的原因吧。
2、觉得交给班主任就行了
还有相当多一部分家长之所以不和班主任交流,就是因为他们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里,送到班主任的手里就万事大吉了,自己不用操那个心了。只要有班主任在,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其实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一方面这不光是家长不负责任的行为,另一方面也过于相信学校,相信班主任的能力了,毕竟有些问题是学校和班主任无能为力的。比如说有一些孩子以前就有心理问题,而且非常严重,甚至必须靠药物治疗才能够抑制住。这种情况家长不可以推卸责任。
3、通信工具不发达
在以前,比如我上学那会儿,根本就没有固定电话和手机。所以我的父母几乎没办法和我的班主任进行交流。当然有的家长可能会说,那可以去班主任办公室找他交流。但实际情况是一般能去县城上学的农村孩子往往离家都比较远,去一趟五六十里路,又没有汽车,只能骑着自行车。所以像这样的情况完全属于客观原因带来的。
4、家长不想管孩子
有些孩子和家长由于关系处的不好,家长恨不得这样的孩子抓紧离自己远远的。所以孩子一旦考上了学,家长觉得终于解放了,终于有人可以帮着自己管理孩子了。这种家长当然在少数,但是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存在这样的家长。我在一次家访的过程当中发现了这样的家长,他们两口子特别爱玩,经常打麻将、打牌,和他们交流的时候,感觉他们都有点儿不耐烦。我觉得这样的家长是不负责任的。
二、家长为什么要和班主任老师保持联系?
1、条件具备
我是农村的,上学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从来没有和班主任交流过。就是开班会的时候爸爸去了唯一的一次,即使是这样唯一的一次散会后爸爸也就直接回家了。
今天的家长已经和以前我们那个年代不一样了。当时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更没有今天如此方便的社交软件。以前的父母认为把孩子交给老师就放心了,至于孩子学习情况、心理情况一般都不关注,该回家种地种地。
现在的家长往往就一个孩子,哪怕有两个也因为生活条件好了,通讯工具发达了,时不时的要和班主任保持沟通。我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
2、避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7-11-30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总结了一下五个和老师沟通的要领,希望可以给家长们一些启发。
一、学期初的见面,阐明自己的态度
好像生活中的好多事情,态度决定一切。
在和老师沟通的这件事上,家长的态度更是决定一切。
作为中国家长,我们肯定是一切为了孩子,这一点上全世界人民都比不过我们。可是当面对的是外国老师时,如果自己的态度非常的保守且被动,或者是非常的自我和封闭。那么跟老师的沟通在开始前就有很大的障碍。
我的经验是,在学期一开始就跟老师单独进行一次交谈,可长可短(哪怕语言不太灵光),让老师了解孩子大概的家庭情况,更重要的是家长的态度。
在这次交谈中,家长可以大概的把孩子的生活状况,生活背景,性格特点,优势劣势都简单的跟老师沟通下。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简单的交谈了解一下这个老师的性格特点,是开朗外向还是内向保守?家长了解这些情况可以有的放矢地准备接下来的沟通安排。
所以,不要忽略这个简单的沟通,如果家长的态度是愿意跟老师沟通、跟老师开诚布公的交谈、互换有关孩子的信息,这也是协助老师的工作,当老师的没有不愿意的。
还有一点是如果孩子感到老师和家长的态度是一致的,那么他们就会有更强的是非意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二、定期见面
法国的学校每年在开学期间有个家长会,这之后的见面都是取决于孩子们的情况。
我的经验是,学期伊始跟老师见一次面,学期1/3再见一次。
除此之外,每天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时也时常的跟老师打个招呼,以便及时与老师沟通需要家长协助的问题。如果人在海外的家长感到有什么差池是不明就里的,那么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跟老师通晓。
老师与家长的见面会给孩子们一个提醒,大人们是统一战线的,他们经常互通消息,所以作为小同学,应该意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以免大人们见面时会谈论出比较沉重的话题。
三、从内心的深处尊重老师
法国的老师可能并不那么亲切,但是大多还是很敬业的。所以从任何角度来说,我们做家长的对老师都应该是满怀尊敬的。法国每个班级班额30个学生是上限,貌似不多,但是想一下他们的养育理念是“不要惧怕表达和争论”,国训是”自由、平等和博爱“,所以在这些大方向的引领下,每个人在集体里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自我”,这种情况下,老师想把一天天的内容进行顺利真的不容易,说简单些,这些孩子很难教。
所以,我从来都是对孩子们说老师的辛苦和不易,我从来不会守着孩子说老师的不是,更不会评说老师的作业给得太多了这样的话。
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一个社会平台,跟老师友好而信任的相处是非常重要的。上学期结束,我和儿子女儿一起亲手给班主任们做了饼干,儿子只有一个班主任和一个生活老师,而女儿不光是给二年级的老师,一年级的老师我也提醒她要给。虽说外国人不会强调“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会尊重老师的人、尊重老师的劳动。毕竟有了尊重作为前提,一切都会比较容易进行。
四、信任,真正的信任!
我们既然把孩子交给人家了,那么我们就应该选择相信老师,相信老师的方法。
我说的不是迷信,不是所有事情面前都没有自己的判断,而是在经过判断之后,能够公平而客观的看待实际情况,从而做出积极的消化和回馈。
顺顺的班主任是一个非常爱留小纸条的老师,虽然还没有给他留过条子,可是能看出她是一个凡事都爱较真、又有些挑剔的人。记得有一次,我送小二去上学,孩子因为高兴上学所以蹦跳着进入教室,我平日里对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行为习惯要求的挺严的,而那天我确实觉得没什么过火的举动,但是他的老师在教室门口迎上去说了句:你要静一点,你现在进入教室了,知道吗?要静一点。还有,你跟我问好了吗?进门第一件事要问好,知道吗?
她说的道理都对,可就是方式太生硬、语气太冷酷,让我不禁想起其他家长对她的评价:吹毛求疵、求全责备。
我当时真想进门跟她问问情况,可是转眼看到小二,两眼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话,并且点头认可,说明他是接受老师这种方式的。
是呀,不能说孩子年龄小就可以为所欲为的。上学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不就是学习接受吗?接受集体生活的节奏,接受集体生活的规矩,接受管理者发出的指令,接受暂时离开妈妈爸爸视线的时间,接受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更包括接受来自老师的批评和教诲。
所以,我什么也没说,远远地看着,之后转身走了。
五、当有话要说时,一定注意措辞和说话的时机
我觉得好多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沟通地不顺畅是因为说话的方法、措辞的方式以及说话的时机不对。
话说上次看到老师那么严苛的对待小二,我的心里咯噔了好久,虽说当时我说服了自己接受了眼睛看到的画面,可是我始终觉得我需要说些什么。
我找了一个周五的清晨,没有多少家长围着老师的时间,非常轻松地问老师小二平日里的行为习惯等等问题;这个对话是个引子,是非常感情用事驱使下的对话。
老师说了些顺顺的优点和特点,能看出来,老师对顺顺各方面的情况很满意。
我顺着她的话说下去:顺顺毕竟是个男孩子,有时一兴奋了就会手舞足蹈的,也不知道是否会给您添余外的负担。那天我看他进门四脚朝天的,也没有跟您打招呼,您把他拦住了,还非常认真地对他讲解了在教室里的规矩和见到老师要问好的重要性。这样他记得就很清楚,对吧?!
老师可能没料想我那天看到了这一幕,听我说起时一愣,之后缓和地笑了笑说:是呀,我们这个教室建材结构很特殊,如果孩子们每个人都发出稍大点的声音,回音特别的大,所以为了不影响其他的小朋友,我要求大家只要进了门就只能静静地走。
我想,如果我不是用这个时机、这种方式跟老师轻松地聊起这个话题的话,很有可能就是一个老师觉得家长挑剔、家长觉得老师苛刻的结果;但是换了一个沟通方式,我不但了解到老师的苦衷,从而理解了老师的立场,并且也给老师提了个醒,告诉她家长也有自己的渠道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
我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学生家长,就是一个对孩子的事比较上心的妈妈。我深知跟老师沟通顺畅、有效的重要性,也知道作为外国妈妈的我们有很多的挑战要面对。但这样的事就是靠心思和时间的。老师也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去了解外国家长,只要家长的心意足,老师肯定会愿意配合。
一、学期初的见面,阐明自己的态度
好像生活中的好多事情,态度决定一切。
在和老师沟通的这件事上,家长的态度更是决定一切。
作为中国家长,我们肯定是一切为了孩子,这一点上全世界人民都比不过我们。可是当面对的是外国老师时,如果自己的态度非常的保守且被动,或者是非常的自我和封闭。那么跟老师的沟通在开始前就有很大的障碍。
我的经验是,在学期一开始就跟老师单独进行一次交谈,可长可短(哪怕语言不太灵光),让老师了解孩子大概的家庭情况,更重要的是家长的态度。
在这次交谈中,家长可以大概的把孩子的生活状况,生活背景,性格特点,优势劣势都简单的跟老师沟通下。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简单的交谈了解一下这个老师的性格特点,是开朗外向还是内向保守?家长了解这些情况可以有的放矢地准备接下来的沟通安排。
所以,不要忽略这个简单的沟通,如果家长的态度是愿意跟老师沟通、跟老师开诚布公的交谈、互换有关孩子的信息,这也是协助老师的工作,当老师的没有不愿意的。
还有一点是如果孩子感到老师和家长的态度是一致的,那么他们就会有更强的是非意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二、定期见面
法国的学校每年在开学期间有个家长会,这之后的见面都是取决于孩子们的情况。
我的经验是,学期伊始跟老师见一次面,学期1/3再见一次。
除此之外,每天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时也时常的跟老师打个招呼,以便及时与老师沟通需要家长协助的问题。如果人在海外的家长感到有什么差池是不明就里的,那么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跟老师通晓。
老师与家长的见面会给孩子们一个提醒,大人们是统一战线的,他们经常互通消息,所以作为小同学,应该意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以免大人们见面时会谈论出比较沉重的话题。
三、从内心的深处尊重老师
法国的老师可能并不那么亲切,但是大多还是很敬业的。所以从任何角度来说,我们做家长的对老师都应该是满怀尊敬的。法国每个班级班额30个学生是上限,貌似不多,但是想一下他们的养育理念是“不要惧怕表达和争论”,国训是”自由、平等和博爱“,所以在这些大方向的引领下,每个人在集体里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自我”,这种情况下,老师想把一天天的内容进行顺利真的不容易,说简单些,这些孩子很难教。
所以,我从来都是对孩子们说老师的辛苦和不易,我从来不会守着孩子说老师的不是,更不会评说老师的作业给得太多了这样的话。
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一个社会平台,跟老师友好而信任的相处是非常重要的。上学期结束,我和儿子女儿一起亲手给班主任们做了饼干,儿子只有一个班主任和一个生活老师,而女儿不光是给二年级的老师,一年级的老师我也提醒她要给。虽说外国人不会强调“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会尊重老师的人、尊重老师的劳动。毕竟有了尊重作为前提,一切都会比较容易进行。
四、信任,真正的信任!
我们既然把孩子交给人家了,那么我们就应该选择相信老师,相信老师的方法。
我说的不是迷信,不是所有事情面前都没有自己的判断,而是在经过判断之后,能够公平而客观的看待实际情况,从而做出积极的消化和回馈。
顺顺的班主任是一个非常爱留小纸条的老师,虽然还没有给他留过条子,可是能看出她是一个凡事都爱较真、又有些挑剔的人。记得有一次,我送小二去上学,孩子因为高兴上学所以蹦跳着进入教室,我平日里对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行为习惯要求的挺严的,而那天我确实觉得没什么过火的举动,但是他的老师在教室门口迎上去说了句:你要静一点,你现在进入教室了,知道吗?要静一点。还有,你跟我问好了吗?进门第一件事要问好,知道吗?
她说的道理都对,可就是方式太生硬、语气太冷酷,让我不禁想起其他家长对她的评价:吹毛求疵、求全责备。
我当时真想进门跟她问问情况,可是转眼看到小二,两眼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话,并且点头认可,说明他是接受老师这种方式的。
是呀,不能说孩子年龄小就可以为所欲为的。上学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不就是学习接受吗?接受集体生活的节奏,接受集体生活的规矩,接受管理者发出的指令,接受暂时离开妈妈爸爸视线的时间,接受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更包括接受来自老师的批评和教诲。
所以,我什么也没说,远远地看着,之后转身走了。
五、当有话要说时,一定注意措辞和说话的时机
我觉得好多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沟通地不顺畅是因为说话的方法、措辞的方式以及说话的时机不对。
话说上次看到老师那么严苛的对待小二,我的心里咯噔了好久,虽说当时我说服了自己接受了眼睛看到的画面,可是我始终觉得我需要说些什么。
我找了一个周五的清晨,没有多少家长围着老师的时间,非常轻松地问老师小二平日里的行为习惯等等问题;这个对话是个引子,是非常感情用事驱使下的对话。
老师说了些顺顺的优点和特点,能看出来,老师对顺顺各方面的情况很满意。
我顺着她的话说下去:顺顺毕竟是个男孩子,有时一兴奋了就会手舞足蹈的,也不知道是否会给您添余外的负担。那天我看他进门四脚朝天的,也没有跟您打招呼,您把他拦住了,还非常认真地对他讲解了在教室里的规矩和见到老师要问好的重要性。这样他记得就很清楚,对吧?!
老师可能没料想我那天看到了这一幕,听我说起时一愣,之后缓和地笑了笑说:是呀,我们这个教室建材结构很特殊,如果孩子们每个人都发出稍大点的声音,回音特别的大,所以为了不影响其他的小朋友,我要求大家只要进了门就只能静静地走。
我想,如果我不是用这个时机、这种方式跟老师轻松地聊起这个话题的话,很有可能就是一个老师觉得家长挑剔、家长觉得老师苛刻的结果;但是换了一个沟通方式,我不但了解到老师的苦衷,从而理解了老师的立场,并且也给老师提了个醒,告诉她家长也有自己的渠道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
我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学生家长,就是一个对孩子的事比较上心的妈妈。我深知跟老师沟通顺畅、有效的重要性,也知道作为外国妈妈的我们有很多的挑战要面对。但这样的事就是靠心思和时间的。老师也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去了解外国家长,只要家长的心意足,老师肯定会愿意配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会和老师沟通的家长才是好家长,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0-05-26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