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去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如何评价四川的战略地位?
今天我们来聊聊四川,说说他的战略地位。
我一直认为中华有两个基本盘,一个是四川,另一个是陕西。
什么是基本盘?就是万一全国大好河山都被外人占了,只要守得住它,将来有一天仍然可以满血复盘------恢复中华。
抗日战争期间,国党转进四川,红军牢据陕北,分别守住一个基本盘。
个人认为四川比陕西还要重要。
所以,四川的战略地位是无以类比的。
中苏关系恶化期间,国家大搞“三线”建设,把许多军工企业和重工业都搬迁到了四川,就是这么一个考虑。如果苏联万辆装甲、百万军队南下,四川就成了大后方,为将来的复盘而作好准备。
三次外族入侵(蒙、满、和),四川都是最后陷落的地方。
南宋在襄阳守了70多年,蒙古军始终无法南下。直到忽必烈从甘肃攻克西藏向南绕道灭了大理,兜个巨大的圈子,从大理迂回攻进了四川,然后很快就攻陷湖南,继而湖北,南宋灭亡。这也是史诗之作。鬼他娘的也不会想到蒙古军竟然能绕这么个大圈子。
清军入关一路南进,势如破竹,四川也是最后一个被清军降伏的。
日本入侵时,四川可以说为中国贡献了最多的士兵。川军甚至出川作战,转战全国各地,其过程十分壮烈。
可以这么说:
只要四川在手,中国复盘仍然有望。
一旦四川陷落,中国就彻底陷落了。
但巴蜀地,可为一时,不可为一世。
遍览华夏数千年历史,凡是以巴蜀地为起点而作为基业进而一统天下者,唯有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一人而已。
为何?都常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确,易守难攻,且又历经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修建,所谓四塞险固天府之国是也。可,由此也造成了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虽然四川是易守难攻,容易防守,可换言之,在里面的人也就不容易攻出去,正所谓成也地利,败也地利。
还是那句话,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
2019-09-27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的来历》
公元1621年,四川爆发永宁彝族土司奢祟明叛乱。之后一直民物凋残,加之年年自然灾害,以及张献忠、李自成流寇扰川,民不聊生。明朝末年的四川,政权根基实际早已摇摇欲坠。
崇祯十三年(1640),张献忠犯川。先在夔州土地岭(今三峡奉节草堂镇)大破前来围剿的京营总兵张应元、汪云凤的楚师,打破杨嗣昌的围剿计划。“十七年(1644)春,献忠遂长驱犯夔州(今奉节)。良玉驰援,众寡不敌,溃。及全蜀尽陷。”随后,四川巡抚邵捷春亲率的2万新募川军也被聚歼。
奉节夔府之战,张献忠大捷,明朝在四川的最后统治势力基本灰飞烟灭。“夔州之陷,西南门户洞开”,“川东上下,鱼溃鸟惊”,“蜀中由是大乱”。张献忠犹入无人之境,从川东一路杀掠至川西,在成都建“大西国”称帝。
同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顺国”称帝,随后攻入北京,崇祯皇帝于北京景山自缢,明朝宣告灭亡。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亲征山海关失利,被迫退出北京。满清随之进京,正式定都北京。这一年,中国时局变换莫测,短短四十余天,紫禁城竟然罕见地换了三朝皇帝!
1645年,李自成兵败退入湖北九宫山被杀,有史说是自缢,或传言出家。其大顺军余部转而“联明抗清”,组建南明“忠贞营”,联络各路抗清义军转战于三峡地区的奉节夔府及其周边一带,成为中国大陆“反清复明”的最后基地。
清初,欧阳直著《蜀警录》,感叹明朝末年四川这场持续近半个世纪的战乱:“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这就是今天四川谚语“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的来历。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