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决定理论的主要内容

论述一下价格决定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论述一下价格决定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展开
 我来答
心羽财经
财经观察员

2021-12-16 · 一个不随便的人写点儿随便的笔记。
心羽财经
采纳数:9520 获赞数:1841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均衡价格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
2长期自然价格理论
3如何解释生产成本与价格的偏离问题
我们可以把企业的利润写为:利润=(价格-平均总成本)×产量,这一公式表明,当且仅当商品的价格等于生产那种商品的平均总成本,一个正在经营的企业才有零利润。
如果价格高于平均总成本,利润是正的,就会鼓励新企业的进入,如果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利润是负的,这就会鼓励原有的企业退出,只有当价格与平均总成本相等时,进入与退出的过程才结束,这就是长期自然价格理论又叫做生产成本理论。

拓展资料:
纯粹的竞争性市场经济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政府的支持价格、限制价格、税收和补贴等,我们可以运用均衡价格理论评价它们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经济学中,用以分析考察经济中若干变量之间的关系 ,以解释经济现象及其变化的概念或分析方法。
在供求论中,均衡指需求和供给两种相反力量处于一致或平衡的状态,使买卖双方都满意并愿意接受和保持下去的状态,一种不再变动或没有必要再变动的状态。
S 是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D是需求曲线。竖轴表示价格( P ),横轴表示数量(Q)。当价格为 P2 时 ,生产者愿意提供较多商品,而消费者仅愿意购买较少商品,供给超过需求,这时,价格必然下降 , 生产者也不得不缩减生产。
当价格为 P3 时,生均衡产者愿意提供较少商品,而消费者愿购买较多商品 ,求过于供;这时,价格必然上升,生产者扩大生产。
当价格为P1时,供给和需求相等,表现为两曲线上相交的点E。E即为均衡点,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接受并愿保持此水平上的价格(P1)与数量(Q1)。
均衡可以分为稳定 均衡和不稳定均衡 。
如果均衡体系受到外力干扰离开均衡点,经过一段变动又回到原来的均衡位置,这种均衡称为稳定均衡;否则,称为不稳定均衡。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和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是均衡概念的较早引入者和均衡分析方法的创立者。马歇尔运用均衡概念和均衡分析研究价格,建立了均衡价格论。
他主要考察了单个市场上某一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以及由供求所决定的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或单个市场的均衡的建立与破坏。
硕果财知道
2021-12-09 · 百度认证:北京硕果果科技官方账号
硕果财知道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1、供求对价格的作用:供求决定价格,供给不变,需求增加,价格将会上涨;需求不变,供给增加,价格将会下降。
2、价格对供求的作用:价格对供求行为的作用是反馈作用,既有负反馈作用,也有正反馈作用,作用结果是不确定的。
3、价格形成机制:市场自由竞争形成的价格称为内生价格,非市场因素形成的价格称为外生价格,如政府管制价格、情感因素下的价格。内生价格求效率和激励,外生价格求公平和稳定。

扩展资料:
价格理论是在长期价格实践中逐渐孕育出的理论,已经形成和发展为系统的价格理论体系。起初,人们对价格的认识还是很肤浅、零碎的,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对价格的认识逐渐深化并系统化,价格理论也逐步得到发展。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古代价格理论的萌芽和形成、欧洲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马克思主义价格理论三个大的阶段。现价格理论仍在不断发展。
从发展阶段来看,我们可把价格理论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启蒙阶段、争议阶段、初步统一阶段、进一步发展和再反思阶段。
1、启蒙阶段
启蒙阶段为16世纪以前。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者包括马格努斯、阿奎那等。这一阶段价格理论研究的特点,是提出各种解释价格的初步思想。
2、争议阶段
争议阶段为17世纪到19世纪末。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者包括配第、李嘉图、穆勒、马克思等劳动价值论者,以及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维塞尔等边际效用价值论者。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两个学派之间的对立与争议:劳动价值论者认为价格决定于生产商品的代价(劳动,生产成本等),而效用价值论者则认为商品价格决定于商品的边际效用。
3、初步统一阶段
初步统一阶段为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者包括马歇尔、张伯伦、罗宾逊夫人等。这一阶段价格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以马歇尔的价格理论为代表的供求均衡价格理论得以形成、发展和完善。
4、完善阶段
进一步发展和再反思阶段为20世纪中期以后。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者包括Stigler、Peter、Friedman、Hirshleifer、Schefold等。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在对原有价格理论进一步完善的同时,并进行了反思。例如,Stigler(1946)对不完全信息价格决定进行了研究,而Peter(1960)、Schefold(1985)则对马歇尔的价格理论进行了深入地反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7d411f684
2010-05-18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一)均衡价格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

  在现代经济学中,价格理论是最为基础的理论,其简要表述是: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供求。生产者与消费者根据价格进行决策从而影响供求,进而影响价格,然后生产者和消费者又根据新的价格做出新的决策,如此循环最终可以形成某一价格,在这一价格下生产者要想生产的数量刚好等于消费者想要购买的数量,称这一价格为均衡价格。这一理论解释了均衡价格的形成。

  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价格,却往往不等于均衡价格,甚至可以说极少有可能现实价格正好等于均衡价格。对此,现代经济学给出了另外一个理论,来解释具体价格是如何在交易中形成的,即边际效用理论。首先,价格并不是某种商品的货币衡量,货币只是交易的媒介。市场上的买者与卖者都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易,价格实际上是两种商品的交易比率。

  可以用一个事例来说明边际效用理论是如何解释价格在交易中的形成。为了简便起见,先研究两人两物的交换情况,分析之前先做两个假设:一是假定两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偏好;二是交易不会发生交易成本。设想张三和李四两个人共有10袋粮食和6件衣服,其中张三有7袋粮食和1件衣服,李四有其余的3袋粮食和5件衣服。一种可能情况是张三由于占有较多的粮食和较少的衣服,在他的主观评价中,粮食对衣服的边际替代率(即减少一袋粮食的边际收益比上增加一件衣服的边际收益)很低;李四则相反,由于它拥有较多的衣服和较少的粮食,所以粮食对衣服的边际替代率较高。假定张三那里粮食对衣服的边际替代率为1/2,也就是说它愿意用1袋粮食交换1/2件衣服,李四对粮食的边际替代率为3,愿意用3件衣服换1袋粮食。上面两人两物的世界中,由于张三对衣服的相对评价较高,李四对粮食的评价较高,于是提供了通过交换来增进各自利益的可能性。这时,张三只要用一袋粮食交换多于半件衣服,他就会感到增加了自身的利益,李四只要能够用少于3件的衣服换的一袋粮食,也会感到自身利益的增加。因此,只要在一袋粮食交换多于半件衣服但少于3件衣服的相对比价区间成交,他们都会得到增加的收益。比如说以1袋粮食交换1件衣服即1:1比价成交,张三和李四都会感到利益增加。因为,张三得到了他评价更高的衣服,李四获得了他评价较高的粮食。如果张三和李四衣服和粮食的边际替代率不等,他们还将继续交易直到相等为止,如果相等,衣服对粮食的比价就是1:1。一般而言,只要两个交易者边际替代率不同就会存在交易的可能,只有在边际替代率相等的时候交易才结束。现实生活中的更为复杂的情况与两人两物的交易模型本质上是相同的。现代经济学以边际效用理论解释具体价格的形成,而具体价格又始终围绕着均衡价格并趋于均衡价格。[1]

  这时,我们注意到了一个关键的词语——“效用”。经济学把消费者从商品和劳务消费中得到的满足水平称作效用。效用在本质上是人们对消费所带来的收益的主观体验和评价,也就是说边际效用是一种主观意识。而价格是两种商品的交易比例,是客观存在。边际效用决定价格,即主观意识决定了客观存在,这明显与我们初中就学过的唯物主义哲学相矛盾。因为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我们应该怎样来解释这个问题呢?

  首先,在现代经济学中,供求关系决定均衡价格与边际效用决定价格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消费者消费商品和劳务固然是为了得到某种满足,生产者进行生产也是因为他预计产品卖出去后得到的货币可以消费其他的商品和劳务得到满足,所以市场上的生产者与消费者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在用自己所拥有的某种商品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易,只不过生产者多了一个货币媒介而已。由于均衡价格只不过是大量交易者根据自身的边际效用进行交易的结果,所以供求关系与边际效用对价格的决定实质上是一致的。

  (二)长期自然价格理论

  既然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那么供求关系是由什么决定的,隐藏在供求关系之后的因素是什么呢?为什么供求曲线与需求曲线要是这个形状、在这个位置,而不是别的形状、在别的位置?为什么供求曲线与需求曲线要在这个点相交?作为一个信奉唯物主义哲学理论的人,要解释这些问题就不能从效用这种主观评价的东西上着手,必须找到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来解释价格的决定问题。在现代经济学中,一般来说交易都是自愿的,每个人都想付出尽可能少的成本来获取尽可能多的收益,任何人也没有权利强迫其他人进行交易,无论交易的双方是买者还是卖者都不愿意吃亏。换句话说,交易双方都只能进行等价交易,即交易双方都存在着某种相等的客观要素。那么这一客观要素是什么呢?

  我们注意到,在现代经济学中,还有一个价格决定理论,叫做长期自然价格理论。它是假设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在长期中企业能够自由的进出市场来讨论价格的决定情况的。我们假设每一企业都得到了生产一种商品的同样技术,并进入了购买生产投入的同一市场。因此,所有的企业和所有的潜在企业都有相同的成本曲线,它们所确定的产量都会使边际成本等于价格,以求得最大利润。进入与退出这种类型的市场的决定取决于现有企业的所有者和可以开办新企业的企业家所面临的激励。如果有新的企业进入这个市场,这种进入将扩大企业的数量,那么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并使价格下降,利润减少;相反,如果市场上的企业出现亏损,那么一些原有的企业就会退出市场,他们的退出将减少企业的数量,减少商品的供给量,并使价格上升利润增加。这种企业不断进入和退出的最终结果,将会使仍然留在市场中的企业必定得到零经济利润(但是要注意,零经济利润不是零会计利润)。我们可以把企业的利润写为:利润=(价格-平均总成本)×产量,这一公式表明,当且仅当商品的价格等于生产那种商品的平均总成本,一个正在经营的企业才有零利润。如果价格高于平均总成本,利润是正的,就会鼓励新企业的进入;如果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利润是负的,这就会鼓励原有的企业退出,只有当价格与平均总成本相等时,进入与退出的过程才结束,这就是长期自然价格理论又叫做生产成本理论。它表明,在长期的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应该是与其生产成本一致的。[2]

  (三)如何解释生产成本与价格的偏离问题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观察到许多商品的价格即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会偏离其生产成本。例如,整个80年代,在美国《商业周刊》的售价却始终没有改变,而生产成本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3]。这是为什么?实际上大多数企业并不是每天都在改变他们的产品价格,相反,企业往往宣布价格并使价格在几周、几个月内甚至几年内保持不变。一项研究发现,典型的美国企业一般一年改变一次自己的产品价格,当然《商业周刊》改变价格的周期更长。科斯认为商品在市场交易中会发生成本,曼昆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将这一现象解释为菜单成本的存在。企业不经常改变价格是因为改变价格是有菜单成本的,菜单成本包括印刷新清单和目录的成本、把这些新价格表和目录送给中间商的成本、为新价格作成本的广告、决定新价格的成本甚至包括处理顾客对价格怨言的成本等。正是因为交易成本的存在,才使得价格偏离其生产成本。但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都是成本,因此,可以认为决定价格的就是商品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成本就是隐藏于供求关系中背后的决定价格的客观要素,也是交易双方进行交易时双方要求商品等价的原因。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