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冬天只是湖面结冰而不是整个湖结冰?
冬天,气温不断降低,由于热传递,河面温度和外界温度保持一致,又因水的流动而形成对流,从而始水内部的温度也保持一致.单温度下降到4度以下时,河面温度也随着下降,但由于水的反膨胀,密度也变小,不再往下沉,让内部的水上来,也就无法形成对流,随意河内部的水依然可保持4度,河面不断降温,直到0度,开始结冰,又继续降温,冰上表面的温度与外界一致,但由于冰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冰的下表面依然保持0度.冰面下的水不结冰,依然流动,越往上温度越低。
因为温度不够低,如果是零下273度呢,你想想还有什么不成固体啊,你经常听天气预报吧,说今天的气温是零下多少度,说的是气温,就是大气的温度,因为水的表面与大气相连,所以水的表面先结冰,这样说你应该明白了吧。
水在约4T时密度最大。冬天气温下降,上层湖水的温度随着降低, 而湖底的水温度较高。水温高于时,由于热胀冷缩,湖面上温度低的
水密度较大,要下沉,湖底温度高的水密度较小,要上升,因而形成对 流,使全部湖水不断冷却。
当整个湖水的温度都降到4$时,对流就停止了。这是因为水的温度
在0T:〜4T之间反常膨胀,即热缩冷胀的缘故。所以当气温继续下降,上
层湖水的温度降到以下时,体积膨胀,密度减小,不再下沉,不能形 成对流,湖底水的温度能长时间保持在。
当整个湖水的温度都降到4℃时,对流就停止了.这是因为水的温度在0℃—4℃之间反常膨胀,即热缩冷胀的缘故.所以当气温继续下降,上层湖水的温度降到4℃以下时,体积膨胀,密度减小,不再下沉,不能形成对流,湖底水的温度能长时间保持在4℃.
当上层湖水温度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湖面开始结了层薄冰.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冰会浮在水面上.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辐射,因此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需要很长的时间温度才能降到0℃并结成厚厚的冰.俗语说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