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的故事,取材于《列女传》的“东海孝妇”事件,其主角窦娥的原型人物是西汉时期的“东海孝妇”周青。因为《杜娥冤》取材于东海郯城孝妇周青的事迹。所以这两者之间的故事也就大径相同,只是一个是戏台上的表演,而另一个却是真人其事。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一部杂剧,剧中的小寡妇窦娥被恶棍逼婚不成,反受陷害,庸官在不明事理的情况下,对窦娥是一顿毒打,身材弱小的窦娥经受不起严刑苦打,最终屈打成招被庸官判定为杀害婆婆的凶手,最后被官府押往刑场判斩首示众。
临刑之时,满腔悲愤的窦娥再次道出自己的冤屈,在最后无果的情况下,她狠狠的说:我今将含冤赴死,特许誓愿三桩,一是我冤血溅白练,二是我冤六月飞雪,三是我冤死后大旱三年。果然,窦娥的冤屈惊了天地,在窦娥死后,她的三桩誓愿也被天地感动的一一实现。
“东海孝妇”周青的冤屈,是在丈夫死后,多年尽心尽孝的服伺婆婆,在婆婆不忍拖累年轻的儿媳而选择了自杀,其毒辣的小姑子看到母亲死在家中,便不依不饶的将嫂子以谋杀婆婆之由告上了官。岂知郯城的县太爷与东海郡太守昏庸无比。不分青红皂白,一路错判,将孝妇周青定罪斩杀于刑场。“东海孝妇”的故事,通过关汉卿的剧作《窦娥冤》早已在民间流为广传。随着《窦娥冤》大江南北的演出,几百年来,人们只是知道关汉卿戏曲舞台上的窦娥,从而渐渐遗忘了故事中的原型周青。
实际上,在周青死后的第三年,新任东海郡太守为表白前任对于周青的错判及孝妇的忠烈之情,在郯城为孝妇周青修建了东海孝妇祠,以及东海孝妇冢。“东海孝妇”的事迹也由此开始颂传,最后被西汉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列入其著作《烈女传》中。
《窦娥冤》被后人称之为中国十大冤剧之一,她通过戏剧化的演绎了“东海孝妇”的千古奇冤,从而向世人揭露了封建社会弱女子的地位,揭露了男权社会庸官的无能与贪赃枉法草菅人命。